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东莞事业单位行测公基申论高频考点
东莞事业单位行测公基申论高频考点
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休息权。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受教育权。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获得物质帮助权。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
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文化权利和自由。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1)妇女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
的民事行为。
神病人
②纯收益的民事行为有效
4
华图,让考”事”更轻松
不满 8 周岁的未成年人 无民事
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 行为能力
人
①纯收益的民事行为有效 ②从事社会惯例许可的民事行为有效
③从事其他的行为无效。
2、不当得利
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 人。
2019 年东莞事业单位考试
公基、行测、申论
高 频 考 点
华图,让考“事”更轻松
华图,让考“事”更轻松
目录
《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1 (一)宪法学高频考点..................................................................................................................... 1 (二)民法高频考点......................................................................................................................... 5 (三)行政法高频考点..................................................................................................................... 7 (四)刑法高频考点....................................................................................................................... 10 《行政能力测试》高频考点...........................................................................................................14 (一)图形推理思路总结...............................................................................................................14 (二)逻辑判断基础公式集结.......................................................................................................16 (三)数量关系快速解题精选.......................................................................................................16 《申论冲刺秘籍》...........................................................................................................................17 (一)带着题干的问题读材料.......................................................................................................17 (二)把握关键词句....................................................................................................................... 18 (三)灵活运用材料结构...............................................................................................................18
华图,让考”事”更轻松
《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
(一)宪法学高频考点
1. 关于宪法的根本地位
内容
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法律效力 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制定程序
较一般法律的制定程序严格,一般需专门的制宪机关。
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
年满十八周岁
普遍性原则 不能行使选举权的三种情 况
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停止行使选举权的人 精神病人。
人人平等:城乡同比例
平等原则 地区平等:(直接选举)行政区域不论人口多少,都有代表
民族平等:人口再少,要有一名代表
直接选举是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
由
决定)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国宾下榻处、重要军
事设施、海陆空交通站点(航空港、火车站、港口)
周边不得集会游行示威。
1
华图,让考”事”更轻松
注意:刑法中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游行、 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 导职务的权利。
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特定主体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2)婚姻、家庭、母亲、儿童、老人权利;
(3)华侨、归侨和侨眷权利: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利益:保护华侨
的“正当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利益”。
7、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不合理的差别对待,要求国家
平等权
法律给予权利同等的保护。它包括司法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平等)和守法
平等,但不包括在立法上的平等。
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享有选举权应当同时具备 3 个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 18 周岁;依照法律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4. 关于劳动权和受教育权
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只此两项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此知识点为高频考点)
5. 关于我国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3)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4)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 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秘密投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 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无记名投票;同意、不同意、弃权、另选他人;不能亲自书写的可以委托他人代写
8、民族自治制度
1.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 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注:民族乡不是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法院和检察院) 政府的正职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人大常委会的主任或副主任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2.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1)民族立法权(2)变通执行权(3)财政经济自主权(4)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 (5)组织公安部队权(6)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 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批准后生效。
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 根据《民法通则》第 92 条和《民通意见》第 131 条,成立不当得利之债的,受害人有
权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返还范围是:所受利益和孳息。具体而言:①原物存在的返还 原物;原物不存在的,折价返还;原物毁损后存在代位物(如保险金、赔偿金)的,应返还 原物的代位物。②所受利益依其性质不能返还(如获利为物的使用和占有;再如获利为他人 提供的劳务)的,应返还其价额(如相当期限的租金、相当数额的工资)。③所受利益产生 的孳息(自然孳息(鸡下的蛋,果树长出的果实,牲畜下的幼崽)与法定孳息(存款得的利 息,出租房屋或物品所得的租金)),亦应返还。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财产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
社会经济、文化教 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
育方面的权利
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劳动权。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从事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的权利。劳动既是公民
2
华图,让考”事”更轻松
监督权和取得赔 偿权
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申诉权。
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
生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