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仔猪保育及后备猪培育技术

第五章仔猪保育及后备猪培育技术

八、断奶3 天内母猪生产管理(一)断奶3 天内母猪的生理特点1.断奶应激:焦虑不安、咬架,不食等。

2.干奶期易发乳房炎。

(二)管理目标1.减轻断奶应激2.做好饲料过渡。

(三)母猪管理方案1.限饲断奶后第一天,1.0〜1.5 kg /天、头,哺乳母猪料,每天饲喂一次。

断奶后第二天,1.5〜2.0 kk/天、头,每天饲喂两次,一次哺乳母猪料,一次妊娠前期料。

断奶后第三天,2.0〜2.5 k /天、头,每天饲喂两次,一次哺乳母猪料,一次妊娠前期料。

断奶后第四天,全部使用妊娠前期料,并执行短期优饲方案。

2.管理(1)随时观察母猪干奶和乳房炎发生情况,并及时处理母猪乳房炎。

(2)母猪断奶后即行驱虫,连续两天,每天一次。

断奶后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在饲喂之前,先用少量饲料混合以驱虫药物(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后让母猪采食干净,然后再提供其余规定量的饲料,并及时清理母猪粪便。

(3)用抗生素进行疾病的药物预防。

母猪的保健涉及到清洁卫生、免疫消毒、药物预防、营养运动、环境控制、日常管理等许多方面。

清洁卫生标准化。

如清理粪便不论几次,达到卫生标准即可。

免疫消毒程序化。

猪场要有本猪场的免疫接种程序,“三七消毒制”是一种程序化的尝试。

营养运动科学化。

科学调控母猪的营养和运动,是猪群保健的基础。

环境控制合理化。

养猪场的环境控制不能达到标准化,但一定要合理、要因“场”制宜。

日常管理精细化。

管理要用心,用心才精细,精细有效益。

药物预防制度化。

药物的作用有三,即治疗、预防和保健。

治疗用药是被动的,而预防和保健是主动的。

以下方案主要用作母猪群预防和保健时的参考。

①产前1周、产后1周和断奶后3〜5天内,母猪饲料中可以添加以下两种复合制剂(每吨饲料添加量):80股原净125g +强力霉素100g(或金霉素300g); 80%支原净125g +磺胺异噁唑(SIZ)500g +甲氧苄氨嘧啶(TMP)100g +碳酸氢钠(小苏打)1000g。

②感染细菌性发热病症时,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氨基比林+地塞米松,肌肉注射,2〜3次/天,连用3〜5天。

或者用氟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妊娠期禁用)按20毫克/kg体重, 两天 1 次,肌注或口服,连用2次,如按0.1%〜0.4%混饲,则连用3〜5天。

(4)母猪淘汰与更新:①后备母猪8 月龄不发情的,立即淘汰。

②母猪断奶后30天不发情的,立即淘汰。

③母猪连续二次妊娠期习惯性流产的,立即淘汰。

④母猪连续两个情期配种不受胎(返情)的,立即淘汰。

⑤青年母猪前两胎窝产活仔猪数平均7 头以下的,第二胎仔猪断奶后淘汰。

⑥经产母猪连续两窝平均活产仔猪数7 头以下的,第二胎仔猪断奶后淘汰。

⑦经产母猪连续两窝哺乳仔猪成活率平均低于70%的,第二胎仔猪断奶后淘汰。

⑧母猪泌乳能力差、咬仔、连续两胎难产的,立即淘汰。

⑨经产母猪7 胎以上、累计窝均活产仔数少于9 头的,立即淘汰。

⑩发生严重传染病的,或者发生普通病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而不能康复的,立即淘汰。

九、断奶4 天〜配种母猪的生产管理(一)断奶4 天〜配种母猪的生理特点1 .已经度过断奶应激:精神和身体逐渐恢复。

2.出现发情表现。

(二)管理目标:改善膘情、促进发情、适时配种及保证配种受胎率。

(三)管理方案1.短期优饲方案:短期优饲或催情补饲,是一种在配种前加强营养,促进母猪发情的技术方法。

(1)从断奶后第四天开始,使用妊娠前期料,2.5〜3.0 kg /天、头,每天饲喂两次。

(2)在母猪日粮中添加5%〜10%勺油脂。

油脂可以选择大豆油、猪大油等。

( 3)为母猪另外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4)加强母猪饲料原料勺质量监测,严防霉菌毒素等有毒成分勺存在。

霉菌毒素对母猪发情勺影响是严重勺和不可逆转勺。

2.管理要点( 1 )实行小群管理,即将4〜6 头同期断奶勺母猪饲养在同一圈舍内,占栏面积为2〜3m2 / 头。

( 2)建立严密勺空怀母猪发情观察制度,及时发现发情母猪并进行发情鉴定、作好发情记录。

( 3)保证猪舍环境干燥、清洁、卫生、通风、温湿度及光照适宜。

( 4)严格按照卫生防疫制度勺要求,加强猪舍勺清洁卫生和消毒。

(四)生产问题:如何促进母猪及时发情?1 .母猪不发情勺原因(1)先天性勺原因根据统计,在适龄母猪群中,约有10%勺母猪是先天不育勺。

这些先天性原因较为常见勺有:雌雄间体、阴道不全、子宫颈闭锁和子宫发育不全等,这些缺陷均难以发现。

( 2)获得性原因①饲料单一、蛋白质不足或质量较差、能量水平过低、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母猪表现为过瘦或营养不良。

②运动不足或不限饲,使母猪过肥。

③应激、乳房炎、体温持续较高、霉菌毒素等,使母猪内分泌失调,影响发情。

④母猪发生生殖系统疾病,如细小病毒、布病、PRRS子宫炎、阴道炎等。

2.促使母猪发情排卵勺措施( 1)实行短期优饲,保持母猪膘情,可以促使母猪发情。

(2)充分利用试情公猪诱情,并保证母猪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3)采用仔猪早期断奶和母仔隔离饲养技术。

(4)作好预防接种,防止传染性繁殖障碍病的发生。

(5)严格清洁卫生和消毒,防止子宫炎、阴道炎等对母猪的影响。

(6)推行母猪产后子宫冲洗。

(7)严禁饲喂霉变有毒饲料。

(8)药物催情。

母猪断奶后,用FSH400IU和HCG200IU同时肌肉注射,或者用PMSG1000IU 肌肉注射后3天再注射己烯雌酚1mg或者PG600或富道600 (含400IUPMSG和200IUHCG 1头份,母猪3〜5天内即可发情。

(9)坚持对母猪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以保持母猪群整齐而旺盛的繁殖水平。

第五章仔猪保育及后备猪培育技术第一节仔猪保育技术保育期仔猪是指仔猪断奶到10周龄或70日龄左右的仔猪。

断奶仔猪难养是困绕当前规模猪场的最大难题,疾病复杂、死亡率高,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其它各阶段,导致了许多养猪企业亏损甚至破产。

一、保育仔猪的特点(一)刚刚断奶,要经历断奶应激,这是保育仔猪最突出的生理特点。

仔猪断奶时所受到的应激有心理应激、营养应激、环境应激、管理应激和健康应激五大方面。

(1 )心理应激:母仔分离,烦躁不安,精神紧张,情绪低落,不思饮食或者盲目进食。

(2)营养应激: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因不适应植物性高蛋白日粮而使消化机能紊乱;营养来源从“母乳+乳猪料”变为“仔猪料” ,导致消化器官的损害(肠绒毛结构被破坏、变短)、胃肠道菌群失调(早断奶使乳糖缺乏,乳酸减量,盐酸仍不能大量分泌,致PH 值升高4.0 以上,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消化酶活性降低(仔猪断奶后,一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2/3,2周后才恢复,故易导致消化不良)。

营养应激的直接结果是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

(3)环境应激:从产房到保育舍,仔猪的生活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猪栏、饲养员、温湿度等,都会给仔猪不舒适的感觉。

(4)管理应激:管理应激是指在仔猪断奶前后需要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给仔猪带来的影响,如防疫注射、去势、驱虫、分群、抓猪等。

(5)健康应激:断奶仔猪早已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而自身抗体因主动免疫系统尚未完善而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同时,诸多应激的存在降低了仔猪体内的抗体水平,抑制了细胞免疫力,使仔猪对各种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并极易产生免疫抑制,如果此时进行疫苗注射,则因为抗原抗体的中和而使仔猪抗病能力更加低下,支原体、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病、痢疾、副嗜血杆菌病、水肿病等疾病会接踵而至。

另外,近年流行的圆环病毒感染和兰耳病毒感染,也会导致免疫抑制,更容易被各种病原菌感染。

(二)进入高速生长期,营养障碍通常导致僵猪的产生。

二、管理目标(一)克服断奶应激,降低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做好营养来源的过渡,促进仔猪生长,消灭僵猪。

三、管理要点(一)饲养阶段的划分根据精细管理的要求,建议各猪场对保育仔猪的饲养阶段做如下划分:21日龄断奶仔猪分三阶段饲养(21〜28日龄、29〜42日龄、50〜70日龄);28日龄断奶仔猪分两阶段饲养(29〜35日龄、36〜70日龄)。

(二)饲料营养1•饲料配制保育仔猪对饲料的要求很高,下表为深圳农牧实业有限公司所使用的仔猪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

2 •饲料过渡仔猪断奶后1周内不能突然变更饲料并适当限饲,1周后用仔猪料自由采食。

仔猪断奶后1周内饲料中蛋白质和矿物质水平过高,或者采食量过大,则饲料中蛋白质和矿物质会消耗大量胃酸,降低仔猪胃肠道的酸度而导致仔猪消化不良、腹泻。

故为仔猪补充有机酸、消化酶以及抗应激的药物或添加剂是必须的。

(三)供足清洁饮水,环境舒适温度20~22C,相对湿度65~75%,通风良好。

(四)分群、调群,提供玩具按照体重大小和性别分群调群,10〜30头/群,0.3 -0.6 m2 / 头。

(五)防病合理进行消毒、驱虫、药物保健和免疫接种工作。

(六)断奶过渡期(29〜35日龄)饲养管理方案1 •断奶、调群、选留仔猪2. 28日龄开始①连续7天进行消毒,2次/天,直到35日龄为止。

消毒时,可选两种消毒剂交替使用,喷雾时要避开仔猪料槽。

②连续7天在饲料中混入益生素,严禁饲喂抗菌素。

③仔猪严禁自由采食,每天饲喂6次,每次每头饲料喂量不得超过50g,全天不超过300g/ 头。

3.饲料过渡方案断奶后第一天,每头仔猪每天饲喂乳猪料250g、仔猪料50g;断奶后第二天,每头仔猪每天饲喂乳猪料200g、仔猪料100g;断奶后第三天,每头仔猪每天饲喂乳猪料150g、仔猪料150g;断奶后第四天,每头仔猪每天饲喂乳猪料100g、仔猪料200g;断奶后第五天,每头仔猪每天饲喂乳猪料50g、仔猪料250g;断奶后第六天,每头仔猪每天饲喂仔猪料300g;断奶后第七天,仔猪料全天自由采食。

4.32 日龄仔猪全群驱虫。

5.35 日龄仔猪转群到仔猪保育舍。

6.35 日龄后根据各个猪场的实际情况确定药物预防和消毒方案。

A 、支原净100ppm 阿莫西林400ppm 金霉素400ppmB 、泰乐菌素200ppm 磺胺二甲150ppm TMP 30 ppm7•仔猪腹泻的治疗方案:用抗生素结合补液(葡萄糖20g+小苏打2.5g+水1000ml)第二节后备猪培育技术后备猪是指仔猪断奶〜初次配种前的生理阶段。

对后备猪进行饲养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具有本猪种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

任何猪场为了使养猪生产保持较高水平,都应该选留占种猪群数量25%〜35%的后备公母猪,用于替代被淘汰的种猪,从而保持种猪群有较高的整体生产水平。

因此,后备猪阶段是成年种猪的基础,其生长发育的好坏对成年猪的生产性能和体形外貌有直接的影响。

一、后备猪的生长发育特点猪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同时,猪又是最容易通过定向选育、营养控制和调教管理而满足养猪生产需要的动物。

因此,我们在掌握和了解后备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在后备猪的不同生长阶段,控制其营养水平、饲料类型和饲料喂量,从而控制后备猪的某些器官和组织的生长或相对发育程度,使后备猪按照生产的理想要求发育,提高其成年阶段的繁殖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