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80六机架热连轧压下规程完整

1880六机架热连轧压下规程完整

∴D 1=750~800mm 1.2、工作辊轴颈尺寸
工作辊轴颈直径:d=(0.5~0.55)D 1 (D 1是新辊直径,且采用滚动轴承)
∴d=400~440mm ,取d=440mm 工作辊轴颈长度:l=(0.83~1.0)d
∴l=356~440mm ,取l=440mm (辊颈具体长度由轧辊结构确定,最终长度见图纸)
圆角半径r=(0.05~0.12)D 1=37.5~90mm ,取r=80mm 1.3、工作辊传动端采用万向扁头,其尺寸如下图所示
由轴肩及轴颈尺寸取d=414mm ,a=0.75d=310.5mm 1.4、工作辊尺寸如图
2、支承辊尺寸
2.1、轧辊直径: 1.3~1.5L
=(热带钢精轧机组),且2 1.9~2.1D =
21253.3~1446.2D mm =, 21425~1575D mm =
比值2L
D 标志着辊系的抗弯刚度,其值愈小,则刚度愈高;21
D D 主要
取决于工艺条件,当轧件较厚(咬入角较大)时,由于要求较大的工作辊直径,故选取较小的
21D D 值;当轧件较薄时,则选用较大的21
D
D 值。

综合,取D 2=1440mm
支承辊重车率取6%,2
153216%
D mm =-,取1530mm ,
∴D 2=1440~1530mm 2.2、支承辊轴颈尺寸
支承辊轴颈直径:d=(0.55~0.6)D 2 (D 2是新辊直径,且为滚动轴承) ∴d=841.5~918mm ,取d=900mm 。

圆角半径r=(50~90)mm ,取r=90mm 。

支承辊轴颈长度:l=(0.8~1.0)d
∴l=720~900mm ,取l=900mm (辊颈具体长度由轧辊结构确定,最终长度见图纸)
2.3、支承辊尺寸如图
3、轧辊材料选择
带钢热轧机的工作辊在选择轧辊材料时,应以硬度要求为主,同时兼
4.2、支撑辊轴承的选择:
四、轧辊强度校核
四辊轧机,由于有支撑辊,存在工作辊与支撑辊之间弯曲载荷分配问题,其次它们之间存在相当大接触应力。

四辊轧机支撑辊直径D2与工作辊直径D1之比一般在1.5~2.9围,显然支撑辊的抗弯断面系数比工作辊大得多,即支撑辊具有很大刚性,因此,轧制时弯曲力矩绝大部分由支撑辊承受,工作辊不承受弯矩作用。

支撑辊承受全部弯矩,因此,在计算时,支撑辊按照承受全部轧制力计算其弯曲应力。

由于本四辊轧机是工作辊传动,因此,对支承辊只需计算辊身中部和辊径断面的弯曲应力。

支撑辊的弯曲力矩和弯曲应力分布见下图:
在辊径的1-1断面和2-2断面上的弯曲应力均应满足条件,即
9Cr 2Mo
112.3610⨯ 0.3
如果假设辊间作用力沿轴向均匀分布,由弹性力学可知:辊间接触问题可简化为一个平面应变问题。

赫兹理论认为:两个圆柱体在接触区产生局部的弹性压扁,存在呈半椭圆形分布的压应力。

半径方向产生的法向正应力在接触面的中部最大。

如右图
1212max 2212121212
2q q 2q
=
=b ()()K K K K σπππ=++(D +D )(r +r )D D rr 式中,q —加在接触表面单位长度的载荷
D1、D2和r1、r2——相互接触的两个轧辊的直径和半径 r1=375mm ,r2=720mm
K1、K2——与轧辊材料有关的系数;
2
1111K E νπ-=
,22
22
1K E ν
π-= 其中,ν1、ν2及E1、E2为两轧辊材料的泊松比和弹性模数。

将参数代入计算得,
35000/18617/1.88
p q kN m kN m b ===
2212
1111
111(0.3)= 1.23103.14 2.3610
K E νπ---==⨯⨯⨯ 2
212
2211
211(0.29) 1.41103.14 2.0710
K E νπ---===⨯⨯⨯
12max 2
1212
33
2126q =()1861710375720103.14(1.23 1.41)10375720101703[]2000K K Pa MPa MPa
σπσ---+⨯⨯⨯=⨯+⨯⨯⨯⨯=<=(r +r )
rr (+)
此应力虽然很大,但对轧辊不致产生很大危险。

因为在接触区,材料的变形处于三向压缩状态,能承受较高的应力。

轧辊最大切应力校核,辊切应力分布状况见下图
max a a 45max =0.304=0.3041703=518610MP MP τσ⨯≤o
()
因此,满足条件。

六、参考文献:
【1】一康,《带钢热连轧机的模型与控制》,冶金工业 2007/2 【2】王海文,《轧钢机械设计》,机械工业 1986/6 【3】王廷溥,《金属塑性加工学》,冶金工业 1988/5 【4】《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2002
【5】曹鸿德,《塑性变形力学基础与轧制原理》,机械工业 【6】周纪华、管克智,《金属塑性变形阻力》,机械工业 1989 【7】宝珩,《轧钢机械设备》,冶金工业 1984/6 【8】板型控制
【9】须石民、登月,《板带材生产工艺及设备》,冶金工业 20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