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钻井方法与破岩工具

第三讲:钻井方法与破岩工具

● 1925年,出现了牙齿相互交错啮合 的两牙轮钻头,有效防止了泥包。 但轴颈间滑动摩擦副的寿命很低。
● 1932年,装有滚动轴承的两牙轮钻 头问,大大提高了轴承寿命。
23
3.2 牙轮钻头
一、 牙轮钻头的发展历程
1933年,滚动轴承三牙轮钻头问世。三牙轮钻头与两牙轮钻头 相比的突出优点: (1)在不减少井底覆盖率的前提下,各牙轮上各齿圈之间的距 离增大,有利于冲洗牙轮,防止泥包; (2)更充分利用了宝贵的空间,提高了钻头总的承载能力; (3)钻头上有三圈外排齿切削井壁,提高了保径能力; (4)钻头稳定好,钻出的井眼质量好。
3.破岩工具
(2)改进的牙轮钻头
传统的牙轮钻头不能承受冲击载荷,主要表现在钻头巴掌脱落和 钻头牙 齿容易遭到损坏。将传统的牙轮钻头加以改进,主要是增强 巴掌焊缝和 牙齿,提高其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可用于冲旋钻井。
八十年代中期, 国外研制了空气钻井牙轮钻头。 它采用非移轴设计, 使 用较硬的硬质合金齿和敞式轴承。IADC编码为619、639 和539。 机械钻 速较高, 但寿命较短。
承在高速下的早期失效,使其在性能上与 井下动力钻具相匹配,满足定向井和超 深井钻井时提高机械钻速和降低钻井成 本的需要。 ② 牙轮+PDC混合型钻头 ③ 冲击钻井牙轮钻头
26
3.2 牙轮钻头
二、 牙轮钻头结构设计
1.牙齿与牙轮 2.轴承及密封系统 3.巴掌(牙爪)与钻头体 4.压力补偿储油润滑系统 5.喷嘴
空气锤钻井适合地层不出水的干燥地层。 与空气锤相比,液动冲击锤的冲击力较小,破岩效率相对较低。
20
第三讲 钻井方法与破岩工具
3.1 钻井方法(Drilling Method) 3.2 牙轮钻头(Roller/Cone Bit) 3.3 PDC钻头(PDC Bit) 3.4 金刚石钻头(Diamond Bit) 3.5 钻头类型优选
10
3.1 钻井方法
二、 旋转钻井法
3. 旋转钻井破岩工具
11
3.1 钻井方法
三、 冲击-旋转钻井法
12
3.1 钻井方法
三、 冲击-旋转钻井法
1.工作原理
冲击—旋转钻井是在旋转钻进 的基础上加入一个井下冲击器。在 钻进中,地面以动力带动整个钻具 旋转,并通过钻具给钻头一定的轴 向压力;同时井下冲击器以一定的 频率进行冲击,给钻头齿施加一个 附加冲击载荷。钻头在加压旋转和 冲击共同作用下破碎岩石。
冲击频率:1000~1500次/min; 风压:3MPa 风量:6”—48~52m3/min;
8-1/2”/9-1/2”—75~90m3/min; 12-1/4”/17-1/2”—100~120m3/min 钻压:1~2t 转速:20~50rpm
14
3.1 钻井方法
三、 冲击-旋转钻井法
25
3.2 牙轮钻头
一、 牙轮钻头的发展历程
1998年, Baker Hughes公司推出了第1代单金属浮动密封 (SEMS)
的高速牙轮钻头; 2003年对其进行改进, 推出了第2代产品( SEMS2), 2005年中期在市场上推出了使用第2代技术的MXL系 列牙牙轮钻头发展方向: 轮①钻研头制转高速转提速高牙到轮2钻00头~4, 0避0免rp牙m轮。钻头轴
70年代,发明了金属密封轴承,采用金属密封环作为轴承轴向动 密封,与常规橡胶圈密封钻头相比 ,钻头寿命提高了35%。
80 年代末,Smith 推出覆盖金刚石的镶齿用于背锥齿和外排齿,
大大增强了钻头的保径能力。1995年Hughes 正式推出GT
(Gauge
Trimmer)系列,加强了保径钻头保径,提高了机械钻速。
2.破岩工具——钎头
一字型
十字型
柱齿型
7
3.1 钻井方法
一、 旋转钻井法
8
3.1 钻井方法
二、 旋转钻井法
1. 转盘钻
1900年,德国发明了旋转钻机。
turntable
9
3.1 钻井方法
二、 旋转钻井法
2. 井下动力钻
井下动力钻具
涡轮钻具(turbo drill) 螺杆钻具(helicoid hydraulic drill) 电动钻具(electric drill)
第三讲 钻井方法与破岩工具
3.1 钻井方法(Drilling Method) 3.2 牙轮钻头(Roller/Cone Bit) 3.3 PDC钻头(PDC Bit) 3.4 金刚石钻头(Diamond Bit) 3.5 钻头类型优选
1
3.1 钻井方法
顿钻钻井法(冲击钻)(Percussion Drilling)
19
3.1 钻井方法
三、 冲击-旋转钻井法
4.冲击—旋转钻井的应用
冲击破岩的主要特点是在瞬间可对岩石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岩 石越硬,冲击载荷作用时间越短,冲击力越大。因此,冲击破 岩方法适用于硬的、脆性岩石和硬的、研磨性地层。
井底压差对冲击破岩效果影响显著。因此,在欠平衡,尤其是 空气钻井的钻井条件下,冲击破岩钻井破岩效率高。
① 平底钻头(Flat Bottom) 用于相对较软的地层。
② 凹底钻头(Concave) 应用最广泛,有利于防斜。
③ 锥底钻头(Convex) 用于极硬、研磨性极高的地层。
④ 复合型钻头 结合锥底和凹底钻头的特点设计。
平底钻头 锥底钻头
凹底钻头
复合型钻头
16
3.1 钻井方法
三、 冲击-旋转钻井法
2.井下冲击锤(Downhole percussion Hammer)
(2)液动冲击锤
射吸式冲击器由喷嘴、活塞冲 锤、活塞套、外壳、砧子等部分组 成。利用高压射流的卷吸作用使活 塞冲锤上、下腔产生交变压力差推 动活塞往复运动的无阀液动冲击器 。
喷嘴
上腔 冲锤 活塞 活塞套
上接头 射流元件 缸体 活塞 冲锤 外壳
30
3.2 牙轮钻头
一、 牙轮钻头结构设计
1. 牙齿与牙轮
(2)牙轮(cone)
类型 单锥牙轮—硬地层 复锥牙轮—软地层
设计参数 主锥角(2φ)、副锥角(2θ)、 背锥角(2γ)、总高(H)、背锥高度(h)、最大外径(d)。
设计原则 在有限空间内尽力加大牙轮体积,以加大轴承尺寸和布齿空间。
31
2002 年,美国能源部资助的世界第一例使用泥浆驱动的液动冲击器与不同 钻头配合,在不同钻井参数和岩层构造下作了深井凿岩比较,结果发现在相同 条件下使用牙轮钻头不如使用冲击类专用钻头的钻速快,即使牙轮钻头没有 损坏,其对冲击能量的传递效率也远不如平底钻头等冲击类专用钻头。
17
3.1 钻井方法
三、 冲击-旋转钻井法
P ah (a为与岩石弹性有关的比例系数)
最大作用力发生在表面位移最大(hmax)的时刻,即钻头下落速
度降到零的时刻。
此时的变形位能为:
U
1 2
Pmax
·hmax
1 2
ahm2ax
由条件U =Tk 不难确定hmax:hmax v
m a
最大作用力: Pmax v am
6
3.1 钻井方法
一、 顿钻(冲击)钻井法
m
U 的平衡方程式来表达: Tk=U
Tk
1 2
m
v
2
v
hmax
U Pz (h)dh
0
式中:m — 钻头和冲击钻杆的质量;
h
v0 — 钻头同岩石碰撞时的速度;
hmax——钻头侵入岩石的最大深度;
Pz(h)——岩石抵抗钻头侵入的阻力。
5
3.1 钻井方法
一、 顿钻(冲击)钻井法
1.工作原理
假定作用力与表面的位移成正比(弹性变形):
27
3.2 牙轮钻头
一、 牙轮钻头结构设计
1. 牙齿与牙轮
(1)牙齿(tooth) ① 铣齿(钢齿,steel tooth)
齿形为楔形,表面硬化处理以提高耐磨性。 一般用于软的、弱研磨性地层。
主要设计参数: 齿高—钻头越大,齿越大,露出越高;
地层越软,露出越高; 齿尖角—软地层40~43°,硬地层44~48° 齿顶平宽—0.75~2mm
28
3.2 牙轮钻头
一、 牙轮钻头结构设计
规径齿
保径齿
1. 牙齿与牙轮
(1)牙齿(tooth)
② 镶齿(硬质合金齿,insert tooth)
勺形齿:极软至中软地层 楔形齿:软至中硬地层 锥形齿:中硬地层 尖卵形齿:硬地层 球齿:硬至坚硬地层
主切削齿
29
一、 牙轮钻头结构设计
1. 牙齿与牙轮
(2)牙轮(cone)
3.破岩工具
(3)金刚石加强齿钻头
18
3.1 钻井方法
三、 冲击-旋转钻井法
4.冲击—旋转钻井的破岩特点
① 冲击载荷比静载荷能更有效地破碎脆性硬岩石
冲击载荷的特点是接触应力瞬时可达到极高值,局部应力集中,在岩石内容 易产生微裂纹。并且冲击速度越大,岩石脆性越大,越有利于裂隙发育。裂纹 的发育,降低了岩石表面的机械强度。当冲击载荷足够大时,应力很快接近或 超过强度极限,产生脆性破坏,表现为岩石大体积崩离。
井下冲击锤 冲击载荷
井下冲击锤是旋转冲击钻井的核心 工具。按照驱动方式的不同,分为气 动冲击锤和液动冲击锤两种。
钻压(静载)
13
3.1 钻井方法
三、 冲击-旋转钻井法
2.井下冲击锤(Downhole percussion Hammer)
(1)气动冲击锤(空气锤)
主要由缸套(外壳)、活塞冲击锤、配气机 构和接头等部分组成。空气经空压机和增压机 加压后,进入空气锤的配气机构,在活塞上下两 腔形成压力差来推动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实现对 钻头的冲击做功,达到提高破岩效率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