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戏剧常识及著名剧作家简介

戏剧常识及著名剧作家简介

戏剧常识及作家简介一、概述:戏剧1、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种类很多。

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话剧以对话为主,如《雷电领》;歌剧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图兰朵》;舞剧以舞蹈为主,如《丝路花雨》;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

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戏剧又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的不同,戏剧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戏剧还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喜剧:多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引人发笑。

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正剧:正剧的外部表现特征,主要在于人物命运、事件结局的完满性。

它既指完美的收场、幸福的结局,又指生活的肯定方面或生活的否定方面。

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豫剧(河南)、楚剧(湖北江西)、黄梅戏(浙江)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戏剧文学(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剧本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剧情的发展,揭示作品的主题。

戏剧冲突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多幕剧还有序幕和尾声。

2、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对话、唱词、独白、旁白)、动作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动作高度个性化,符合各自身份和性格特点。

3、适合舞台演出: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事件不能纷繁,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4、有舞台说明:舞台说明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2、特点:(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遵循“三一律”:时间、人物、中心,这三个性质都要依据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一中心而构成的。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发展: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局面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

尾声: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

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

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

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

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3、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有:(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包括独白、旁白、对白。

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3)、结构形式:分幕分场。

墓是大单位,场是小单位莎士比亚简介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无事生非》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

1984年选举世界10名伟大作家,莎士比亚名列第一。

这些都说明莎士比亚是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作家。

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他的戏剧已被公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典范。

世界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是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古代戏曲常识1、定义: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2、戏曲的有关常识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

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

元杂剧也称元曲,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

著名的剧作家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等。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志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元杂剧角色分为三大类:末类、旦类、净类。

元杂剧四大爱情悲剧关〈拜月厅〉,王〈西厢记,〉白〈〈墙头马上〉,郑〈倩女离魂〉南戏四大本〈荆釵记〉、〈白兔记〉、〈拜月厅〉、〈杀狗记〉。

元杂剧简介元杂剧是金院本和诸宫调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元杂剧有很多作品,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政治腐败,官吏的昏聩,社会的黑暗,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且塑造了一系列下层被压迫者的形象,歌颂了他们不屈的斗争,表现了人民美好的愿望,具有较高的思想性。

在艺术性方面,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少数优秀作品呈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色。

元杂剧的语言质朴、通俗、口语化,和舞台演出结合紧密,有较强的表现力。

著名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称为元曲四大家)、王实甫、纪君祥等。

元杂剧的一些特点1、结构元杂剧以折为单位,一折相当于现在一幕。

每本杂剧以四折为通例,四折外,常有“楔子”,在戏剧前或折与折之间,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四折一楔子。

2、音乐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同一宫调的每套曲子,是用不同的曲调组成,曲子的多少不一。

3、说白和科包括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

“白”有散,也有韵。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

4、角色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为正末,女主角称为正旦,此外还有净、丑等角色。

5 剧本的结构1)折:结构上一般是一本四折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个别的一本五折(如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六折(如《秋千记》)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五本本二十一折)。

每一折大都包括许多场次。

四折分用四个宫调,适于按剧中矛盾的开端、发展、高潮、结束来安排情节和场面,高潮往往出现在第三折。

剧情较复杂的可以加“楔子”。

2)楔子:篇幅比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对故事的由来做简单的介绍,也有在折与折之间演出,作用和后来的过场戏相似。

6 杂剧的角色旦:女性角色——正旦:女主角;副旦、外旦、小旦:女配角末:男性角色——正末:男主角;副末、外末、小末:男配角净(大花脸)扮演性格、相貌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丑(小花脸)男性次要人物(行为言谈滑稽可笑)杂:杂角,略同于后来的群众演员(如:孤—官员卒子---士兵孛老---老头细酸---书生卜儿----老妇人)一、介绍常识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郑光祖《倩女幽魂》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2、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3、十大古典悲剧关汉卿《窦娥冤》孟称舜《娇红记》纪君祥《赵氏孤儿》洪昇《长生殿》马致远《汉宫秋》孔尚任《桃花扇》白朴《梧桐雨》李玉《清忠谱》高明《琵琶记》方成培《雷锋塔》4、十大古典喜剧关汉卿《救风尘》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康进之《李逵负荆》施君美《幽闺记》郑廷玉《看钱奴》高濂《玉簪记》康海《中山狼》吴炳《绿牡丹》李渔《风筝误》京剧界的"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他们是京剧界颇有影响的著名演员,主要都是饰演旦角或青衣,所以号称"四大名旦".梅兰芳(1894~1961年)名澜,字婉华,生于北京京剧世家,8岁学戏,演青衣,兼演刀马旦.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作《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游园惊梦》《抗金兵》等.解放后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荀慧生(1888~1968年)艺名白牡丹,河北东光人,幼年学艺,十几岁改演京剧,演花旦,刀马旦.功底深厚,并吸收了梆子的唱法等,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对京剧艺术有所创新,世称"荀派".擅演天真,活泼,温柔的妇女角色.《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都是他的代表作品.程砚秋(1904~1958年)原名艳秋,字玉霜,满族,北京人,幼年家贫,学京剧,演青衣,经过长期舞台实践,结合自己嗓音特点,创作出幽咽宛转的唱腔,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他塑造了旧社会遭遇悲惨的妇女形象,如《青霜剑》《荒山泪》《金锁记》《窦娥冤》等.尚小云(1899~1976)名德泉,字绮霞,河北人,幼年学艺,初习武生,后改老生,再改青衣,兼演刀马旦.功底深厚,嗓音宽亮,以刚劲见长,世称"尚派".代表剧目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严凤英(1931~1968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安徽桐城人.自幼出身贫苦,15岁学艺,演旦角,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不断吸取昆剧,京剧,话剧的表演艺术,使黄梅戏的表演和音乐有了丰富和发展.她唱腔明朗流畅,音乐优美,吐字清楚,独具一格,代表剧目有《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文革中惨遭迫害致死.芗剧芗剧芗江,是福建九龙江流经漳州时的简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