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_普通地质学解析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_普通地质学解析
相对于湖泊(地方性)侵蚀基 准面调整的河流剖面
湖泊等是局部侵蚀基准面
湖泊 海洋
地方性侵 蚀基准面
在湖泊干涸、整条河流相对于最 终侵蚀基准面调整后的河流剖面
1、流速:取决于
(1)河床坡度 (2)河床横剖面形状和大小 (3)负荷类型 负荷:河流所携带的固体物质。负荷类型不同将 影响河床的粗糙程度,从而影响流速。
2、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定过水面积的水量。
取决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概述 第二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第三节 河流的搬运作用 第四节 河流的沉积作用 第五节 构造运动对河流地质作用的影响 第六节 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 第七节 准平原的概念
3、河流概述
——水源来自地下水、冰雪融水、湖水等。
(1)河谷组成要素
1.河床——经常有流水的部分。
2.谷底——河谷底部平缓的部分。
3.谷坡——高出谷底两侧的斜坡
4.谷缘——谷坡上部的转折处。
5.坡麓——谷坡与谷底之间的转折处。
谷缘
河床
谷坡 谷底 坡麓
3、河流概述 ——水源来自地下水、冰雪融水、湖水等。
第一节 河流概述
一、河流的形成过程-由片流、洪流逐渐发展而来 1、片流的地质作用
片流(坡流、面流):暂时性的无固定流槽的、 沿坡面向下运动的、地面呈薄层网状的细流称为片流
(1)片流的洗刷作用
洗刷作用:片流沿整个斜坡把细小的松散颗粒冲 洗至斜坡下部的过程。
洗刷作用的强度取决于:
❖ 降雨的强度及持续时间 ❖ 坡面物质的性质 ❖ 坡度 (~40o最强) ❖ 植被状况
床加深加宽。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过程及结果
一)河流的下(底)蚀作用
下蚀作用(底蚀作用)是河流向下对谷底 的侵蚀作用。它使河床加深。
1、下蚀的原因
1)顺坡而下的流水具有 向下的运动分量产生的冲击力; 2)磨蚀作用; 3)锅穴作用:流水中急速旋转的涡流 所引起,促使砾石象钻具一样作用于河 底。河底上被钻出的坑称为锅穴。
河流发育的幼年期(相当于一条河流的上游) 的侵蚀作用。
2、河流下蚀作用过程及结果
形成“v”形峡谷、瀑布、急流、溯源侵蚀、河 流袭夺现象.
2、河流下蚀作用过程及结果
上游(山区)的河谷剖面- “V”型谷
河流能不能无止境的下蚀呢?
3、侵蚀基准面——河流下蚀的极限。
海平面是入海水系的共同最终侵蚀基准面
洪流:低洼的沟谷中呈线状流动的暂时性地面流水 线状 有槽
长期性流水 河流:具有一定河道的长期性地面流水
流水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概述 第二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第三节 河流的搬运作用 第四节 河流的沉积作用 第五节 构造运动对河流地质作用的影响 第六节 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 第七节 准平原的概念
%%
%
%
复习
二、 水圈中水的循环
Hydrologic Cycle
复习
三、水圈水对岩石圈表层的改造(地质作用)
复习
三、水圈水对岩石圈表层的改造
改造过程: 剥蚀------ 搬运 ------沉积
改造结果: 改变地表的形态 使地表物质发生循环,形成沉积岩和沉积矿产
改造方式 按介质类型分为:地面流水地质作用、湖泊地质作
金 沙 江 虎 跳 峡 谷
中游的河谷剖- “U”形谷
水 系 及 流 域
二、地面流水的动能
河流水沿倾斜的河道流动,由于重力作用形成 流水的重力势能,并不断转化为动能:
E 1 MV 2 2
动能的大小与流水的流量(M)、流速(V)成 正比,流量流速越大,流水的动能越大,对地面的 改造速度就越大,流水的地质作用也就越强。
用、地下水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 沼泽地质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地面流水的类型
地面流水是指陆地表面流动着的液态水。
它们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 地面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来自冰雪融水
和地下水 。
片流(面流):顺斜坡无固定流道的、-面状无槽流水
地 暂时性流水 面状流动的细小流水
面 流 水
(2)河谷横剖面形态的分类:
➢A、峡谷(V形谷) :谷坡很陡,谷底狭窄; ➢B、“U”形谷:谷底宽缓,谷坡较陡,坡麓明显; ➢C、蝶形谷:谷底平坦而宽缓,谷坡缓,没有明显的坡麓。
3、河流概述——水源来自地下水、冰雪融水、湖水等
(3)河流立体特征
上游(山区)的河谷剖- “V”型谷
黄 河 龙 阳 峡 谷
洪流携带的碎屑 物质在山前或山坡低 平处迅速堆积,形成 洪积物,洪积物在山 前常呈扇状分布,称 洪积扇。
洪积扇
洪积扇
(2)冲沟的发展趋势-河流的形成
A、冲沟衰老:向下冲刷停止,谷底不能加深。 这时,冲沟具有宽阔而平缓的沟底,和缓上凸的 沟坡,沟底为较细的砂土所堆积。
B、发育为河流:冲沟中流水深切沟底达到地下 水水面,冲沟中流水得到地下水的补给,冲沟流 水转变为具有经常流水的河流。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复习
一、水圈的构成——地球上水的分布
海 陆 地 表 面 水地
洋 水河
流
淡水 咸水 冰 土 湖 湖 川壤
水
下 水生大
浅生 层层
物气 水水
地地
下下
水水
97.27 0.0001 0.009 0.0075 2.10 0.005 0.3 0.03 0.0001 0.001
%
%
%
%
%%
强烈洗刷作用
严重水土流失(如黄土高原)
保持水土的办法:中断片流
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2)片流的堆积作用与坡积物
片流搬运的物质在山坡 凹处或坡麓堆积下来,形成 坡积物。坡积物可以堆积成 坡积裙。
洗刷作用
2、洪流的地质作用
片流逐渐集中汇成较大的线状水流,即成洪流。
洪流与河流的异同:
与河流的 根本区别
第二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水在流动中对河床的破 坏作用称为侵蚀作用。按作用的方向分为下蚀作用、 溯源侵蚀作用、侧蚀作用。
一、侵蚀作用的方式
1、溶蚀作用:河水将易溶矿物和岩石溶解,促使河床破
坏。主要见于碳酸盐岩区和盐类岩石区。
2、水力作用:河水的机械冲击力引起河床破坏。 3、磨蚀作用:流水携带的泥砂和砾石磨蚀河床,使河
1、都具有固定的流向;
2、洪流是暂时性水流,河流是永久性水流。
(1)洪流的冲刷作用与堆积作用
洪流猛烈冲刷沟底、沟壁的岩石并使其遭受破坏, 称为冲刷作用。
冲刷作用将坡面凹地冲刷成两壁陡峭的沟谷-冲沟 冲沟溯源侵蚀发育成冲沟系统。
冲刷作用与冲沟
冲刷作用与冲沟
冲刷作用与冲沟
(1)洪流的冲刷作用与堆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