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奥数春季班第10讲 比例法解行程资料讲解

五年级奥数春季班第10讲 比例法解行程资料讲解

五年级奥数春季班第10讲比例法解行程第十讲比例法解行程模块一、比例的简单运用例1.A、B两地相距3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

(1)甲车的速度是3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20千米/时,相遇时距A地千米;(2)甲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相遇时距A地千米;(3)甲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20千米/时,各自走完全程,两车行驶的时间之比是;(4)如果两地距离未知,甲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30千米/时,相遇时,甲车走了全程的,各自走完全程,两车行驶的时间之比是。

解:(1)V甲 : V乙=30 : 20=3 : 2,所以S甲 : S乙=3 : 2,300×332+=180(千米);(2)V甲 : V乙=60 : 40=3 : 2,所以S甲 : S乙=3 : 2,300×332+=180(千米);(3)V甲 : V乙=40 : 20=2 : 1,所以t甲 : t乙=1 : 2,(4)V甲 : V乙=50 : 30=5 : 3,所以S甲 : S乙=5 : 3,t甲 : t乙=3 : 5,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55=538+,各自走完全程,两车行驶的时间之比是3 : 5.例2.(1)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4 : 5,两人同时出发,行走的时间比为3 : 7,则甲、乙走的路程比为;(2)甲、乙两人要走的路程比为3 : 2,甲、乙的速度比是4 : 3,则甲、乙的时间比是;(3)甲、乙两人的路程比为7 : 8,两人用的时间比为6 : 5,甲的速度为70千米/时,则乙的速度为。

解:(1)已知V甲 : V乙=4 : 5,t甲 : t乙=3 : 7,所以S甲 : S乙=12 : 35;(2)S甲 : S乙=3 : 2,V甲 : V乙=4 : 3,所以t甲 : t乙=32:43=9 : 8;(3)S甲 : S乙=7 : 8,t甲 : t乙=6 : 5,所以V甲 : V乙=78:65=35 : 48;于是70 : V乙=35 : 48,V乙=96千米/小时。

模块二、行程的正比例模型行程的正比例模型是指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在没有发生变速的情况下,路程比等于速度比。

如果两人同时从同地出发,速度比为 1 : n,则路程比也为1 : n,相遇时,两人各自走了21Sn+,21nSn+。

例3.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甲骑车的速度是15米/秒,乙步行的速度是5米/秒,如果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请问两人在相遇。

解:设A、B两地的距离为S,V甲 : V乙=15 : 5=3 : 1,则相遇时甲走了233312S S ⨯=+,乙走了2312S S =+,所以在中点相遇。

例4.甲班与乙班学生同时从学校出发去公园,两班的步行速度相等都是4千米/小时,学校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

这辆汽车恰好能坐下一个班的学生,为了使两班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公园,设两地相距150千米,那么各个班的步行距离是 千米。

解:两个班步行的距离相同,乘车所走的距离也相同,A车速 : 步行速度=48 : 4=12 : 1,汽车开到C 点时,将甲班学生放下,甲班从C 走到B 点;汽车从C 点返回接乙班的学生,在D 点接上,然后开往B 点。

AD =BC ,CD +DC +CB 是汽车后半程的路程,BC 是甲班学生的路程,它们的比是12 : 1,设CB 为1份,则2倍的CD 是11份,CD 是5.5份,AD 也是1份,所以AD =BC =150×11 5.51++=20(千米)。

例5.早上8 : 00,菲菲从家步行去上学,3分钟后,狗狗出发跑去追她,在离家200米的地方追上了她;追上后立刻往家跑去,到家后又立刻回去追菲菲,在离家400米的地方再次追上了她,追上后又立刻往家跑,到家后又立刻去追菲菲,刚好在学校追上,请问:(1)狗狗的速度是菲菲的 倍;(2)菲菲家到学校的距离为 米;(3)菲菲到校的时间是8点 分。

小狗菲菲学校家 解:(1)看第二段,小狗从200米处回家再到达400米处,跑了600米,菲菲走了200米,所以狗狗的速度是菲菲速度的3倍;(2)看第三段,设从800处到学校的距离为x 米,狗狗跑了800+x 米,菲菲走了x 米,所以800+x =3x ,解得x =400米,所以菲菲家到学校的距离是400+400=800米;(3)再看第一段,菲菲走了200米,用的时间是y 分钟,狗狗也跑了200米,用的时间是(y −3)分钟,距离相同,速度比是1 : 3,所用时间的比是3 : 1,时间差为2份,2份为3分钟,所以菲菲在前200米用的时间是4.5分钟,于是菲菲800米用的时间是4.5×4=18分钟,菲菲到学校的时间是8点18分。

模块3、行程的反比模型行程的反比模型是指在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在速度不同或速度发生变化时,速度的比等于实际的反比。

题目中通常会出现① 如果已知的两个量在同一个圆中,我们可以通过差倍问题的方法,求出速度或时间;② 如果已知的两个量不在同一个圆中,我们可以通过转换速度与时间的比,变成类型①; 特别注意:比可以相互转换,而差不能。

例6.一辆汽车从A 地去B 地。

(1)若速度提高了20%后,每小时快了20千米,3小时到达B 地,则A 、B 两地的距离是 千米;(2)若速度提高了25%后,提前30分钟到达,则到达B 地所需的时间是 小时;(3)若速度降低了15千米后,时间增加了16,则原来的速度是 千米/时; (4)若速度提高了20%,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原速行驶100千米后再将车速提高30%,也是提前1小时到达,则A 、B 两地距离是 千米。

解:(1)速度比V 1 : V 2=5 : 6,一份是20千米/小时,所以V 1=100千米/小时,V 2=120千米/小时,3小时到达,所以A 、B 两地相距120×3=360千米;(2)V 1 : V 2=4 : 5,所以时间比是t 1 : t 2=5 : 4,时间差是30分钟,1份是30分钟,4份是120分钟;(3)时间增加了16,即时间比是6 : 7,所以速度比是7 : 6,1份是15千米/小时, 所以原来的速度是7×15=105千米/小时;(4)速度提高了20%,则V 1 : V 2=5 : 6,时间比是6 : 5,一份是1小时,原速度行驶,需要6小时;第二次速度提高30%,速度比是V 1 : V 3=10 : 13, 131310V V =, 距离是S =6V 1,所以11361001005V V V -+=,111601000100513V V V -+=, 解得V 1=60,所以A 、B 两地的距离是60×6=360(千米)。

解2:速度提高了20%,则V 1 : V 2=5 : 6,时间比是6 : 5,一份是1小时,原速度行驶,需要6小时;第二次速度提高30%,速度比是V 1 : V 3=10 : 13,,后一段路程中所用的时间比是13 :10,这时3份为1小时,所以13份为133小时,即用原速走这一段路用时为133小时,而用原速走一共需要6小时,于是走前一段路100千米需要用6−133=53小时, 于是原速为100÷53=60(千米/小时),AB 之间的距离为6×60=360(千米)。

随 堂 测 试1.A 、B 两地距离27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

(1)甲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相遇时距A 地 千米;(2)甲车的速度是63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42千米/时,相遇时距A 地 千米;解:(1)V 甲 : V 乙=50 : 40=5 : 4,相遇时距离A 地 270×554+=150(千米); (2)V 甲 : V 乙=63 : 42=3 : 2,相遇时距离A 地 270×332+=162(千米);2.(1)甲、乙两人同时出发,速度比为2 : 3,行走的时间比为3 : 5,则甲、乙走的路程比为 ;(2)甲、乙两人要走的路程比是5 : 4,甲、乙的速度比是3 : 2,则甲、乙的时间比为 。

解:(1)速度比为2 : 3,行走的时间比为3 : 5,则甲、乙走的路程比为6 : 15=2 : 5;(2)路程比是5 : 4,速度比是3 : 2,则甲、乙的时间比为54 : 32=5 : 6.3.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出发前往B 地,两车的速度比为5 : 1,如果甲到达B 地后立刻返回,则两车在相遇。

解:V 甲 : V 乙=5 : 1,相遇地点在离A 点 21513=+AB 处。

4.李经理的司机每天早上7点30分到达李经理家接他去公司。

有一天李经理7点从家里出发去公司,路上遇到从公司按时来接他的车,再乘车去公司,结果比平常早到5分钟,则李经理乘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倍。

解:李经理提前了30分钟出发,遇到汽车时,前段距离汽车单程需要走5÷2=2.5(分钟),即正常情况下汽车用2.5分钟到李经理家,再用2.5分钟回到此地,所以李经理早出来走的距离相当于给汽车省了5分钟,也就是李经理步行这段路用了30−2.5=27.5分钟,所以李经理乘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 27.5÷2.5=11(倍)。

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

如果以原速行驶16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以提前40分钟到达。

那么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

解:车速提高20%,则V 1 : V 2=5 : 6,时间比是6 : 5,一份是1小时,原速度行驶,需要6小时;速度提高25%,则V 1 : V 3=4 : 5,1354V V =, 距离是S =6V 1,所以1136160160163V V V -+=,111246401601653V V V -+=, 解得V 1=60,所以A 、B 两地的距离是60×6=360(千米)。

解2:车速提高20%,则V 1 : V 2=5 : 6,时间比是6 : 5,一份是1小时,原速度行驶,需要6小时;速度提高25%,则V 1 : V 3=4 : 5,时间比为5 : 4,提前40分钟(即23小时),所以1份为23小时, 用原速走后一段用时5×23=103小时,于是原速走前160千米用时为6−103=83小时, 所以原速为160÷83=60(千米/小时),所以A 、B 两地的距离是60×6=360(千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