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识高中信息技术(第1课时)导学案

初识高中信息技术(第1课时)导学案

第一周第1课时初识高中信息技术(第1课时)学习目标:1、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目的2、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3、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分制4、学分认定的方案5、上课方式及要求学习重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及上课方式和要求。

学习过程:1、引入:观看“变化”幻灯片,引入信息技术课。

2、介绍高中信息技术课目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3、哈尔滨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方案4、学分认定的方案:(参照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5、上课方式及要求:在学生机房上课,要求是:⏹1、进入计算机机房,举止要得体,言谈要文明。

⏹2、进入计算机机房的学生必须对号入座⏹3、进入计算机机房要注意卫生保洁工作。

A、进入计算机机房,禁止吃零食、饮料(包括矿泉水)等;B、进入计算机机房,禁止随地吐痰、丢废纸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4、用好计算机机房的设备等公物,保证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A、爱护计算机机房的硬件等设备,禁止对计算机硬件(包括接线、插头等)的踩、压、拔等违规操作的发生;B、为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外来光盘,软盘,U盘等不经杀毒,一律不准在计算机机房的机器上使用,同时严禁删除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其相关文件和文件夹等;C、爱护地板,爱护门窗,爱护桌椅等公共财物,禁止乱贴乱画。

5、下课后安全关机,键盘,凳子等放回原位,课代表指定人员简单收拾室内卫生。

第二周第2课时第一章绪言1.1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第2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什么是“信息”?2、理解信息的不同含义。

3、信息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学习重难点】理解认识信息的概念(重点);了解信息的特征(难点)【学法指导】1、养成善于预习的好习惯,2、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身边从生活当中的现象看本质,学知识。

逐步培养结合课本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思考问题引入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故事分析:李刚和张强是同班同学,李刚被提拔为班长,而张强却只是个团支书。

张强实在忍无可忍,他大胆地指出老师偏爱吹牛拍马屁的人,而踏实为老师、同学服务的人却不认可。

老师听他讲完后说:“好吧,也许你说的对,不过我很想证实一下。

班级正在开学初大扫除,你去看看现在班级的扫除情况进行的怎么样?”张强很快回来了,说同学们都在认真的干。

“还有哪些活没干完?”老师问。

张强立即赶回去,过了一会回来说,都没干完。

“哪些活剩的多?”老师问。

张强又要跑回去,但老师把他拉住了:“张强同学,请休息一会吧。

”老师派人把李刚叫来,对他说:“李刚,你马上去班级看看现在的扫除情况。

”不一会儿,李刚回来了,他向老师汇报说,班级46名同学都在动手打扫,有16名同学擦黑板、门窗、桌椅,有10名同学擦班级室内地,有20名同学刷走廊、楼梯,室内的活接近尾声,只有走廊、楼梯剩的还稍多些,但我把室内擦地的同学调过5名来帮助他们,估计再有15分钟扫除工作能全部结束。

张强一直在一旁看着,现在他终于知道自己和李刚之间的差距了。

请思考:张强和李刚之间的差距是什么?二、从书上第一小节找出信息的三种以上的定义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用“结绳记事”、“烽火告急”、“信鸽传书”等方法来存储、传递、利用、表达信息。

“信息”一词古已有之,但关于它的定义至今仍未取得共识,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描述: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它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三、任务:从具体事例出发,理解信息的不同含义任务一:猜谜语思考:体现了哪个人物的观点?任务二:做游戏:山山水水我们都是木头人,谁也不许动。

思考:体现了哪个人物的观点?任务三:举例说说钟义信的观点实例。

例如:冰河解冻,百花开放是信息,传达着气侯的变化,冬春的更替。

四、结合任务或生活实例,引出信息的特征为什么信息对人类活动产生如此或大或小的影响?这是由信息的五大特征决定的。

1. 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信息,上课的铃声,交通的红绿灯,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无处不是信息。

2. 依附性:信息的传递必须依附于裁体①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裁体。

②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如:交通信息既可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警察的手势来传递.③载体形式多样。

有用声波、光波、电波传递信息的无形载体和以实物形态记录为特征,运用纸张、胶卷、胶片、磁带、磁盘传递和贮存信息的有形载体。

任务四:做游戏:我做你猜。

游戏规则:每小组选两位代表出场参与活动,一位同学做“猜测者”,另一位学生以动作示范,表达计算机屏幕上出现的词组。

不能用语言。

3.共享性:①可以由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共享。

②信息可以被一次性、多次性利用。

③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信息。

4. 价值性:①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②信息的价值有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是直接体现为意识形态,提高精神生活、思维能力,如:词“书以明理”。

另一方面,作用于实践,提高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如:句子“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③信息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它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

如:人行道上的盲道对正常人作用很小,而对盲人却起着导行的重要作用。

5.时效性:①信息只有满足“价值”条件时,才具有时效性。

②信息的价值又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甚至消失。

如天气预报、会议通知。

信息及时性。

五、拓展与自主探究(1)你对信息的理解是:(2)举例说明信息的特征。

(3)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讨论并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第三周第3课时1.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第3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信息技术(IT)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3、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影响,体验信息文化内涵。

【学习内容】一、前置练习:单项选择题1、关于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B.信息就是报纸、书籍、电视节目、海报C.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D.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2、关于信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信息无处不在B.信息需要借助载体进行传递C.信息可以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地被多个人所共享D.信息可以获取,但不能处理3、关于信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信息的存在可以被人们感知、获取、传递和利用B.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C.信息在共享时,本身有损失D.信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4、关于信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信息可以增值B.信息具有时效性C.信息价值大小因人而异D.信息可以不依附于载体而独立存在5、关于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从有了广播,电视就产生了信息B.自从产生了计算机技术就产生了信息C.自从有了人类历史的记载就产生信息D.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信息存在6、关于信息,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信息不可以转换成不同载体而被存储和传播B.信息不会因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C.信息是有价值的,虽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D.信息具有共享性,因此对每个人来说,信息的价值是相同的7、信息无处不有,信息无处不在,表现了信息具有A.普遍性B.共享性C.依附性D.价值性8、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通过文字记载传承了下来,这体现了信息的A.普遍性B.权威性C.依附性D.价值性9、有许多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的信息用文字的刊登在报纸上,也通过电视、网络视频进行了报道,这体现了信息的A.普遍性B.时效性C.依附性D.价值性10、某人从报纸上看到一些信息,通过分析和判断,进行项目投资,取得了不错的效益,这个事例说明,信息具有A.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普遍性、依附性B.普遍性、价值性、时效性、准确性、权威性C.普遍性、共享性、权威性、时效性、价值性D.时效性、价值性、客观性、权威性、依附性11、股票行情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具有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价值性D.共享性12、信息与物质和能量被称作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这体现了信息具有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价值性D.客观性二、引入:观看视频“生活在信息社会”,提出问题:打IP电话,网络学习,远程医疗等等的实现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三、任务一:什么是信息技术?1、我们从字面上可以这样去理解对信息进行处理的综合技术。

其中处理就包括: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应用。

为什么它又是一门综合技术?阅读P4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2、阅读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几种技术,并举例说明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核心是计算机技术、支柱是通信技术。

例如:广播、电视、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传播途径、载体、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四、任务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阅读教材P5-6,填写下表:五、任务三: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如何的?各种技术(微电子技术、遥感遥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新业务、新产品将不断涌现;微电子元件与光电子技术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电子元件和电子信息材料技术将层出不穷;现代通信技术将趋向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网络技术将向高速快捷、多网合一、安全保密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将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计算机硬件将更加微型化,并具有超强性能,软件将向自动化、构件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归纳: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是:(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化(4)智能化(5)虚拟化六、拓展探究:第六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怎样的?(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七、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技术革命标志的是:A.语言的产生 B.文字的发明C.电报、电话、广播的发明和普及 D.遥感遥测技术2.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的产生是信息技术第一次革命的标志,并使人与动物区分开来A.文字的发明 B.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C. 语言的产生D.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计算机技术将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操作使用将更复杂B.网络技术将向高速快捷、多网合一、安全保密方向发展C.软件将向自动化、构件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扩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功能D.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全球性的信息交流和传播成为现实4、下面哪些属于信息技术的应用①激光照排②移动电话③远程培训④刷卡消费⑤指南针⑥转基因工程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⑥D.②③④⑤5、关于信息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也可以看作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B.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C.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D.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简称6、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A.微电子技术B.智能技术C.通信技术D.计算机技术7、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柱是A.电子技术B.存储技术C.通信技术D.计算机技术8、在下列信息技术应用中,属于信息采集的是A.用数码照相机拍摄照片B.与机器人下棋C.通过电子邮箱把文件发给收件人D.把加工素材存到U盘里第四周第4课时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专题导学案(第4课时)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理解信息技术(IT)的含义,了解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