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件】绩效管理体系再设计-43页

【课件】绩效管理体系再设计-43页


• 绩效考核的有效性的高低在于 是否正确选择了KPI
• 符合 80/20 法则
• 被 China CAE 等咨询机构广泛 采用
关键绩效指标(KPI)的确定与管理
KPI 的确定 • 运用价值创造树(Value creation tree)工具 • 针对目标职位的业务,运用价值创造树(Value creation tree)进行
将精确的回馈告诉员工将是有用的。假如员工能够善用 回馈的讯息,就能将能力发挥的更有效率;假如员工根本 不懂得如何去运用讯息,那回馈根本就无用。因此,主管 们应透过训练,教导协助员工明了回馈的意义,并进而发 展自我。
绩效考核主要用于评价和帮助员工发展:
评价方面主要指绩效稀量、补偿、激励。
帮助员工发展主要指加强员工的自我管理、发掘员工 的潜能、实现员工与上级更好的沟通、提高员工的工作绩 效。
业绩指标量化方法
如何衡量能力:能力的概念
• 能力:指员工从事工作的能力。具体包括体能、知识和智能,技能 等内容。
• 体能,取决于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等因素。在高科技条件下,往 往要求劳动者的精神高度集中,反应敏捷,动作迅速、判断准确, 同时还要求有持续的耐久力。
• 学识,包括文化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等项目。员工在组 织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知识水平,工作经验是和他所受的教育分不 开的。
绩效考核:功能与作用
功能
鉴别功能 帮助功能 验证功能 激励功能 选拔功能
作用
• 绩效考核是 合理使用人才的 基础
• 绩效考核是 岗位结构调整的 重要依据
• 绩效考核是激励员工奋进的 动力
• 绩效考核是实施人才培训的 依据
• 绩效考核是组织完成各项工 作目标的重要手段
绩效考核的关键程序
确定绩效考核的目标 明确在一定时间内的应实现的具体目标,上级与下属建立一个绩效 合约。一份设计完善的绩效合约将赋予员工获取更多成就、创造更 好绩效的机会。
工作业绩 工作能力 工作态度
主要决定 主要决定 主要决定
薪酬 晋升 去留
要素 业绩
一般 70% 权重
能力 态度 20% 10%
绩效考核:结果导向与技能导向
结果导向
以工作技能为基础
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
如管理能力的主要维度: • 战略意识 • 工作驱动力 • 人际能力与影响力 • 说服能力 • 领导能力 • 团队精神与追随意识 • 分析能力 • 追求改进 • 个人因素
• 多样性考核指标是否整合需根据具体的需要而定;整合时要考虑考核 指标本身的双重差异以及不同考核者由于对标准尺度掌握的松紧不一 和评判角度所带来的对最终评价结果的影响。
绩效考核标准的属性
与个人和组织有关 稳定的或可靠的 能够区分出好绩效与差绩效
示例:如何定义考核标准
• 绩效标准的定义应遵照为:绩效须令人满意,达不到就无法让人满意
• 绩效考核 – 主管与下属 建立绩效合 约(目标体系 )
– 达成承诺 – 考核评价 – 结果回馈 • 绩效改进 – 绩效诊断 – 绩效辅导 • 绩效提升 – 绩效总结 – 新的循环
绩效管理配 套系统
组织文化与使命
价值观 共同愿景
价值导向
待遇激励
薪酬体系
基本薪金 / 奖金 长期激励 福利待遇
绩效管理系统
• 智能:包括记忆、分析、综合、判断、创新等能力,即人认识客观 事物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的决定的问题的能力。智能水平的变化集 中表现在人认识客观事物的深刻、正确和完整程度上;表现在人获 取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速度与质量上。
• 技能,包括操作、表达、组织等能力。
如何衡量能力:示例
例:以下是对某组织某业务员的能力衡量:
作为组织 政策与计划的评估
组织的政策与计划的评估也涉及员工的绩效考核。例如欲 评估一项新的管理计划时,一定要参考执行之员工在工作 改变前后之绩效,或将该部门的绩效与类似部门(未采用 新计划者)的绩效作一比较等。所以,绩效考核对组织政 策之拟订、修正是绝对必要的。
绩效考核:三大目标(续)
• 员工的回馈与发展(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员工 管理)
(人力资源部)
绩效考核的内容
• 业绩 指员工的工作效率及效果。
• 能力 指员工从事工作的能力。具体包括体能、知识和智能,技能等内容。
• 态度 指员工对工作的投入感。
如何衡量业绩:业绩的概念
业绩:指员工的工作效率及效果。 主要包括: – 员工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成本费用 – 完成工作的有效性 – 为完成工作的贡献。 – 业绩是组织对员工的最终期望,是考核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绩效管理的模型
• 整个绩效管理 体系包括绩效 考核、绩效改 进和绩效提升 三方面。它们 是相互联系的, 共同推动组织 实现组织的成 长发展目标。
• 三者是一个闭 环系统,表现 为一个不断强 化的正反馈过 程。
绩效考核

绩效

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管理





绩效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工 作的中心。组织必须将建立 绩效管理体系作为最重要最 根本的任务。
建立工作期望,达成承诺 促使已达成一份高质量绩效合约的要素就是承诺。上级应与下属通 过讨论达成承诺。
设计评价体系 设定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明确考核标准。
进行业绩评价 客观公正,避免心理偏差。灵活采用多种方法。
绩效考核面谈 主管与部属赢得互信,绩效考核中的重要环节。不可小看。
绩效改进计划 诊断绩效,辅导绩效,持续改进。
绩效考核的流程
01 确认目标和要求 (考核者与被考核者)
02 管理工作过程 (考核者与被考核者) 03 收集,整理考核依据
(考核者) 04a 考核指导书 04 对照标准评定要素
(考核者) 05a 考核量表 05 综合评价,确定结果
(考核者) 06 面谈,确认结果 (考核者与被考核者) 07 汇总结果,调整,上报 07a 考核结果汇总表
具体化
组织良性运营须形成正反馈机制 建立组织的绩效管理体系,
不断推动组织的成长,形成正反 馈机制。
组织运行
战略 规划
目标 设定
绩效 管理
绩效管理体系是组织管理中的 中心环节,是推动组织成长的“ 引擎”,没有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或没有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就 无法激发起组织员工的工作热情 与创造性,最终将使组织走向衰 落,或失去成长机会。
• 每位绩效考核者对绩效标准的正确定义看法未必相同。有些人定义为“工作要 领执行良好的情况”;有些则定义为“工作要项达到可以接受的状况”。虽然 “良好”与“可接受”之间的差异似乎不大,但却不可忽视。例如,以下是某 组织过去六个月产制零件不良率的一些事实: 1. 以一周之不良率计,良好之情形是2%。有二周达此标准。 2.单周不良率最高达到15%。此种情形被视为全无品质管制。 3.除了前述三周外,单周不良率在3%到10%之间。3%共有三次,10%有二次。 4. 过去六个月的总计,单周不良率平均为7%。 5. 3~4为特优。 此时,如果此例之绩效标准定义是“工作执行良好”,那么其绩效标准可 能设定在4%的不良率。如果绩效标准是“可以接受”,那么绩效标准则可能设 定在7%。
如何衡量态度:态度的概念
• 态度:态度主要指纪律性,协作性,积极性,主动性,服从性,执 行性,责任性,归属性,敬业精神,团队精神,钻研精神,贡献意 识,进取精神,开拓精神、使命感、荣誉感、事业心、信誉、忠诚、 健康心态,良知与良心等等。
• 以下为对某业务员的态度可如下衡量: – 《业务员行为基准》的执行情况 – 收集、整理与报告客户资源、以及市场信息的情况 – 与他人、他部门的合作情况 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评价!
受时间和资源限制的(TIME- AND RESOURCE-CONSTRAINED) 有计划,受时间控制,活动期限,可允许使用资源的程度或最后期限 例:“到这个季度为止。”
绩效考核标准定义的原则
• 绩效考核标准的确定应先于具体考核指标的选择,且应保持一定的稳 定性,不可随意增删;
• 考核指标的构建应本着以下原则进行: – 贵精不贵多 – 贵明确不贵模糊 – 贵敏感不贵迟钝 – 贵关键不贵空泛
业绩、能力、态度在考核中的应用
• 三者的主要价值
由于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 作态度具有不同的属性,因此在 实际工作中可以作如下的决定 (不是绝对)
• 不同的岗位对于三项考核的权重 也可不同。
• 对于管理岗位,业绩可能是最重 要的。
• 对于技术性岗位,需要将业绩和 能力结合考核。
• 对于底层办事人员,工作态度可 能就是评价工作的比较便利的方 式。
是坚持结果导向还是技能导向?
结果导向的评价
以工作技能为基础的评价
适用于:
• 组织中已经相当成熟的产业; • 对结果很容易测量的人员:如
销售人员
适用于:
• 组织中的新兴产业,业绩不容易 衡量
• 岗位的任职资格对专业技能有相 当的要求:如研发人员
确定考核目标—— S M A R T 目标
要制定周详且可实现的量化目标,SMART目标方法确保将所有的要素都囊括其中。 明确的(SPECIFIC)
职责 发展 实施 评价
人力资源规划
升迁去留 人事决策
资源激励
辅导改进
培训体系
能力发展 素质提升
绩效考核:三大目标
作为人事决策的指标
任何与人事决策相关的管理人员,都必须知道如何合理而 有效运用绩效考核的结果。就管理上的作用而言,绩效考 核使得人才能适才适所。此外,人事决策如加薪、晋级等, 也鼓励员工,激起他们力求表现的动机。
• 确定考核目标与考核标 准
• 绩效考核方法介绍 • 考核关系与考核评价 • 绩效考核面谈与技巧 • 绩效改进计划 • 有效执行的关键 • 有效实施保证
绩效管理与组织运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