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本课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为研究对象,形象地介绍了什么是运动、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等问题,符合该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满足了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也使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

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设计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观察和分析,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建立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重点】1、知道什么是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认一认>出示爱因斯坦的照片。

[师]大家认识他么?听说过他提出的重要理论么?[生]相对论。

[师]说的很对,我们今天也来学习一种生活中的相对。

引出今天的课题《静止和运动》,并板书。

2.认识静止和运动<找一找>[师]同学们肯定知道许多生活中静止的或运动的例子,看课本26页插图,蔚蓝的天空下,飘着几朵白云,在操场上,有的同学在踢球,有的同学在跳绳,还有的坐在操场边聊天。

你认为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说一说>(学生交流)踢球的是运动的,跳绳的是运动的,坐在操场边聊天的是静止的,站着看跳绳的是静止的。

[师]:为什么说踢球的是运动的,坐在操场边聊天的是静止的。

(生说理由)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说,踢球的、跳绳的相对于操场(地面)来说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科学上就说它是运动的。

相反,站在那里的、坐在那里的相对地面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做一做>[师]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做个实验来研究一下。

[学生实验探究]将橡皮放在课本上,推动课本在课桌上缓慢移动。

观察并思考: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2)橡皮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3)橡皮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师]在做实验时,注意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生]书本相对于桌面位置变化了;橡皮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改变;橡皮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没有改变。

[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26页的概念来判断书本和钢笔的运动情况。

[生]书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橡皮相对于书本是静止的;橡皮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

[师]对于橡皮,同一个物体有两种不同的结论,合理么?[生]合理,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师]说得很好。

可见,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下面我们来学习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板书,并要求学生在教材中找到并画出。

<学一学>1)让两个同学并肩在教室里行走,判断他们各自的运动情况。

[师]:其中的一个同学动了吗?相对于另一个同学呢?[生]:其中的一个同学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相对于另一个同学是静止的。

2)[师]请同学们再来判断一下。

[生]以大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生]以大树为参照物,警察是静止的;以汽车为参照物,警察是运动的。

[师]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乘客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

所以参照物的选择是……(生齐答:任意的)。

由于参照物不同,物体的描述可能不同,所以在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应当指明参照物。

但平时,我们习惯上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此时参照物可以省略不提。

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看一看>[投影]联合收割机与卡车的运动。

[师]像收割机与卡车一样一起运动的例子生活中有很多,比如(投影展示两辆卡车一起运动的视频),此时以任意一辆卡车为参照物,另一辆卡车都是静止的,这种状态我们称为相对静止。

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的例子是否为相对静止。

[投影]快速的警车与客车一同运动。

[生]以警车为参照物,客车向后运动;以客车为参照物,警车向前运动。

<猜一猜>[师]运动的相对性在影视作品中也有许多体现,西游记伴随大家成长。

孙悟空“驾云飞奔”,是先拍摄出孙悟空在“云朵”(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

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泊。

我们看电视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孙悟空腾云驾雾飞奔的效果。

猜猜看,如何拍摄人坐在开动的飞机和火车里观看沿途风光的镜头?如何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生]1:人坐在开动的飞机和火车:是先拍摄出人在飞机或火车上的镜头,再拍出不同的沿途风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

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不同的沿途风光。

我们看电视是以不同的沿途风光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人看风光的效果。

[生]2:人“飞檐走壁”:是先拍摄出人在半空中行走的镜头,再拍出不同的墙壁的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

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墙。

我们看电视是以墙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人“飞檐走壁”的效果。

<演一演>[投影]实践活动: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对于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是向北运动的,乙说是向南运动的,丙说是静止的。

请举例说明。

生交流讨论,选几位同学上台表演。

(例如:4位同学表演,1号快速向北,2号和3号同时慢速向北,4号不动。

此时,1号可以说,3号向南;2号可以说,3号静止;4号可以说,3号向北。

5.运动的分类<比一比>[师]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看来大家是真正掌握运动和静止了,那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思考他们有什么不同。

[投影]高速公路与过山车。

[生]左边的是直线,右边的是曲线。

[师]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运动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你能分辨下面的运动分别是那种运动么?[投影]直线飞行的飞机轨迹与特技表演中的飞机轨迹[师]除了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外,请同学们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生]按快慢分;按速度分……[师]分类有很多种,希望大家下课后多多总结。

下面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巩固一下今天所学。

<练一练>6.练习1)一辆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_____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_____的。

2)下图是国庆60周年加油机梯队飞过天安门的照片。

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国家。

请问,飞机在进行空中加油时,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是_____的,相对于地面是_____的。

战斗机与加油机相对______。

(填“静止”或“运动”)3)广州亚运会就要开幕了,其中的接力赛是非常激动人心的项目。

在接力赛中,为了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递棒人与接棒人应怎样做?若以运动员为参照物,棒是_____的,若以观众为参照物,棒是_____的。

(填“静止”或“运动”)4)有首词写着:“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_____为参照物,“是船行”是以_____为参照物。

5)传说一战的时候,有个法国的飞行员在空中飞行时,看见面前有个“小虫”在飞,伸手把它抓住了,发现竟然是颗德国的子弹。

你认为这可信么?为什么?6)乘客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中,看周围的景物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7.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3-1 静止和运动1.运动: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2.参照物:作为“标准”的物体3.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古今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声明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谢谢合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