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的论文建筑设计风格分析【摘要】文章分析了当代西方的各种建筑设计风格。
【关键词】建筑设计风格1.自然主义设计美国广阔的国土、多变的自然地貌使其景观设计有着几乎天生的自然主义追求,奥姆斯特德及其追随者在一系列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就倡导自然主义,反对追求庄严和清晰结构的古典主义。
公园优美的自然式景观与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满足了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
然而,之后的美国景观建筑经过浮华虚饰的后维多利亚折衷主义式、城市美化运动和古典主义复兴的新古典主义等潮流变换,在数十年的风格摇摆中并没有走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自己的道路。
2.现代主义设计二次大战前后,在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理论和作品的影响下,美国的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在所谓的“哈佛革命”之后逐渐形成。
现代主义对景观建筑学最积极的贡献并不在于新材料的运用,而是认为功能应当是设计的起点这一理念,现代景观建筑从而摆脱了某种美丽的图案或风景画式的先验主义,得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实状况相适应,赋予了景观建筑适用的理性和更大的创作自由。
正如“哈佛革命”三之的罗斯所说的:“我们不能生活在画中,而作为一组画来设计的景观掠夺了我们活生生的生活区域的使用机会。
”他最为关心的是空间的利用而不是规划中的图案或所谓的风景秩序。
而加州学派的领导人物丘奇的作品中真正鼓舞人心的也不是构成的秩序,而是自由的设计语言以及有设计本身、场地和雇主要求之间的精妙平衡。
另一位现代景观设计大师埃克博则更为强调景观设计中的社会尺度,强调景观建筑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3.生态伦理设计将景观作为一个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气候等决定性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观点。
强调了景观规划应该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主义规划方法,麦克哈格称之为“千层饼模式”。
其理论与方法赋予了景观建筑学以某种程度上的科学性质,景观规划成为可以经历种种客观分析和归纳的,有着清晰界定的学科。
麦克哈格的研究范畴集中于大尺度的景观与环境规划上,但对于任何尺度的景观建筑实践而言,这都意味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景观除了是一个美学系统以外还是一个生态系统,与那些只是艺术化的布置植物和地形的设计方法相比,更为周详的设计思想是环境伦理的观念。
虽然在多元化的景观建筑实践探索中,其自然决定论的观念只是一种假设而己,但是当环境处于脆弱的临界状态的时候,麦克哈格及宾州学派的出现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作为景观建筑学意识形态基础的职业工作准绳的新生,其广阔的信息为景观设计者思维的潜在结构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对于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师而言,生态伦理的观念告诉他们,除了人与人的社会联系之外,所有的人都天生地与地球的生态系统紧紧相联着。
4.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艺术探索当大尺度的景观规划转向理性的生态方法的同时,小尺度的景观建筑设计受到60年代以来的环境艺术的影晌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激励,对艺术与景观的联系问题做了大量新的探索。
新一代景观建筑师彼得·沃克综合了极简主义、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创造了独特的极简主义景观。
在其充满神秘感的景观设计作品中,沃克运用简单的形体、重复、几何化的结构将自然材料以一种脱离这些材料原初的自然结构的万式集合在一起,带来了一种新结构中产生新意味的视觉综合体验。
大自然谜一般的特征,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被一种有着神秘氛围的艺术景象隐喻了出来,景观建筑在功能和美观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意味深长的艺术气质。
而施瓦茨景观设计作品则否定其材料的真实性,以戏谑代替了严肃.复杂代替了简单,现代主义景观中的呆板与理性被设计者抛却了。
设计者以艺术的构思与形式表达了对景观新的理解:景观是一个人造或人工修饰的空间的集合,它是公共生活的基础和背景,是与生活相关的艺术品。
后现代主义者以近乎怪诞的新颖材料和交错混杂的构成体系反映了后现代美国社会复杂和矛盾的社会现实,以多样的形象体现了社会价值的多源,表达了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给予弱势群体言说权力的后现代主义的社会理想。
在表现风格上,这些活跃的实验与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景观建筑有着相似之处,同样为视觉艺术所启发,同样强调几何圆形的运用而不是所谓的自然主义风格。
但在这里,个人的想像力综合了现代主义完善的功能关怀,艺术的思索将现代景观中的社会要素视为创作的机会而不是制约,艺术在创造独特的景观环境上的作用重新确立和深化了,但此时的艺术是设计的激励,而不是先验的形式主宰。
小结经过一个世纪在艺术和科学两个方面的延伸与发展,美国现代景观建筑学以其具有自身特征的社会性和生态性的尺度与传统园林划出了分水岭,在不断的拓展与变化中已经成为个多元多价值观的实践专业。
然而,作为人类感知自然的媒介,景观建筑学的三个潜在关怀——美学、环境和社会,在美国现代景观建筑学的发展中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相反,强调景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景观中社会公平的体现,强调景观中对人的精神愉悦的诉求越来越清晰地成为构成其价值体系的基石。
从小尺度的庭院和街区花园到巨大尺度的国家公园,其实践中所关怀的价值也许侧重不同,但每一个优秀的设计都是以上三个价值方面的平衡与综合,而不仅仅是图案化的形式或者功能的简单满足。
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城市建设和景观设计与实践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然而主管部门对综合的景观建筑学教育的漠视与杂乱而分立的景观建筑实践使我们在万花筒般的现实面前,无法确定我们是什么人或我们应该如何称呼我们自己,园林师、景观建筑师还是环境设计师?不断出现的浅薄形式化的、缺乏对人与环境真实关怀的武断的景观设计,深深反映出我国景观建筑学价值关怀的贫乏与苍白,在我们的景观建筑学依然充满困惑与混沌的时候,美国现代景观建筑学创始人之一的奥姆斯特德及许多美国现代景观建筑先驱所坚持的主旨——创造可持续的、为人生活的和公正的景观,并给予这一清晰的理念以想像的形式,也许能给予我们许多激励与启示。
这一主旨是美国现代景观建筑学一个世纪的追求,也许会同样伴随着我们走入现代景观建筑学的下一个世纪。
建筑设计节能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建筑节能设计时主要考虑的相关因素,还探讨了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关键词】建筑;节能设计;节能材料引言全球能源供应紧张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也在探寻走节约型经济建设的路线。
随着全球现代科技进步,资源需求达到史无前例的规模,而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全球各国都面临着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
而由于能源发展的速度赶不上经济建设的速度,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能源供应的增长速度只有经济增长的3成,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我国必须在各个建设领域推行节能技术,既有效建设能源消耗、缓解能源供应紧张,也为能源用户降低使用费用。
而众所周知,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筑能耗通常在国内能源总消耗量的三成至四成的水平。
建筑节能设计方案的确定涉及到不同的影响因素,本文着重分析影响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些因素,并提出如何做好建筑节能设计的思考。
1、建筑节能设计时影响因素分析由于建筑节能的理念于近年来方兴未艾,有关技术标准及监督机制还未完善。
为了使得建筑物建设项目参建方对于建筑节能设计及施工能有依据,住建部等有关部门编制了相关的技术标准,并强制执行。
比如在建筑物设计时,需要结合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包括有关的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的选用,将建筑节能技术与建筑设计进行综合考虑。
本文的建筑节能更多地关注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
1.1 被动式节能与主动式节能建筑的区别所谓的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方法主要指的是通过非机械设备等手段来减小建筑物能源消耗量的节能技术,通常是通过建筑设计的手段达到节能目的,如合理设置建筑朝向、阳台位置、遮阳设置,采用建筑围护结构或自然通风口设计等手段来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采暖通风等,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标。
主动式建筑节能技术是相对被动式节能技术而言的,一言以概之,主动式技术则是借助机械电气设备等为建筑物提高采暖、通风、空调等环境控制的工程技术,而主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就是通过优化主动式建筑技术的能源使用方式、提高能源使用率的方式来降低建筑能耗。
1.2 室内热环境技术标准的选择《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夏季空调室内设计计算指标取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计温为26℃。
按照此标准规定,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处于需降温的时间,要保证室内热舒适度必须使用空调等主动调节手段。
但是通过对热舒适的全面考虑,舒适的热环境使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得以保障。
综合考虑建筑设计节能的热环境质量的效益,建筑热环境质量分成两个等级:一级标准为舒适标准,二级标准为可居住标准。
在更多的时间都可以使用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方法进行建筑设计节能,按少使用空调甚至不使用空调考虑,极大的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
1.3 窗墙比的合理设计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中常用到的一种指标。
单一朝向外窗门面积和墙面积含窗面积的比值一般称窗墙面积比。
计算时以建筑的立面图为标准,窗墙比中的墙指一层室内地坪线至屋面高度线之间的墙体不包括女儿墙高度和踢脚高度。
窗户节能在建筑节能的重要性远比其他围护构件墙体和屋顶多得多,窗户节能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温差导热、太阳辐射得热、空气渗透、通风、采光等功能方面。
基于对窗户在使用空调等主动式节能调节手段时能量交流过大的问题,《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居住建筑的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过大。
同时对各朝向房间不同窗墙比的窗户传热系数作了规定,再根据传热系数选取符合规定的窗户类型。
由此标准可以得出,为了建筑节能,大部分的新建节能建筑会选择单框双层中空玻璃窗,构造相对复杂的窗户形式;北向窗墙比不应超过0.45;东、西向窗墙比不应超过0.30;南向窗墙比不应 0.50。
1.4 外围护材料与构造的节能设计非采光外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外墙和屋顶,外墙和屋顶的室内外温差传热对建筑设计节能影响较大。
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如何,主要与以下两个数据有关:热阻R与蓄热系数S。
一般来说,提高热阻,即降低传热系数 K,可以降低室内外热传递速度,当室内热环境优于室外时,可以减少由于使用空调等主动式节能调节手段所消耗的能源。
但是当室内环境舒适度不如室外环境时,这样就会延长室内通过能量交换获得较好热环境所需时间,一定程度会增加建筑能耗。
虽然这些节能措施的初衷符合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的实际情况的,但是在当今居住建筑市场,立面效果往往是居住建筑销售情况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如果建筑均以浅色饰面作为外立面颜色,势必导致居住建筑立面特点不够突出;至于其他的屋顶及外墙的节能措施,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居住建筑造价,给开发商增加经济压力,同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