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7-2018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1.铜川是一座文化“聚宝盆”,具有陶瓷发祥地的青色文化、佛教兴盛地的金色文化、生态养生地的绿色文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煤炭富集地的黑色文化。

透过铜川“五色”文化我们可以领略到()①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我国区域文化特色鲜明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不会阅读的国家是没有生命的国家!”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话题。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①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③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物质力量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唐代著名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作者触景生情,吟诵诗歌是文化活动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一种文化现象③吟诗作赋是诗人为了表现文化素养的高低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国家影响力不断提高,全球掀起一股中国热乃至汉语热,孔子学院就此应运而生、发展壮大。

这表明()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④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根据甘肃省的区域特点,甘肃省以文化产业为抓手,实现了优势发展、生态发展。

这是基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③文化促进科技的发展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

这是因为()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占突出地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李克强总理在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指出,人文交流是深化国家关系的“基础设施”,是推进民间友好的“民心工程”。

这说明()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②文化给政治以重大影响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④文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助推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下列能为下面漫画提供理论支撑的是()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③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④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握手礼是英国人使用最多的见面礼节。

在一般情况下,与他人见面时,英国人既不会像美国人那样随随便便地“嗨”上一声作罢,也不会像法国人那样非要跟对方热烈地拥抱、亲吻。

这表明()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人们的价值观不同,交往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同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10.2015年10月23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开展宣传推选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

举办该活动,是基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相一致的是()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A.①④B.①②C.②④D.③④12.2015年11月27日,全国家庭情景剧展示活动在北京颁奖。

该活动以“传播科学家教、弘扬家庭美德、培树良好家风”为主题,活动的开展()①是基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能使文化直接转化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物质力量③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④是基于文化是促进个人成长,塑造完美人格的助推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充满正能量的央视春晚小品,引起了国人的共鸣。

小品《扶不扶》之所以能引起国人共鸣,是因为()①优秀文化能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②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③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4.“烽烟滚滚唱英雄”“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每当这些悠扬的旋律响起,总会让人热血沸腾,豪情满怀。

这说明()A.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D.优秀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15.某作家指出,如果文学是一辆马车,思想道理就是车上装载的货物。

读者能够通过文学驾临心灵,满载而归,这便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文学之所以能够“载道”“化人”,是因为()①优秀文化具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价值②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③中华文化作为中国人的文化DNA,已深入国人骨髓④精神产品对人自身修养的形成具有极大影响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的理念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注重“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理论依据。

(20分)17.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

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

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20分)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检测(一)1、解析:铜川具有自身特色的多种文化形式,说明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也说明我国区域文化特色鲜明,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答案:C2、解析: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①②③符合题意。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说法错误。

答案:B3、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作者触景生情,吟诵诗歌是一种文化活动,①说法正确。

作者触景生情,托物言志,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说法正确。

月落乌啼霜满天是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②说法错误。

吟诗作赋是诗人为了托物言志,③说法错误。

答案:C4、解析: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全球掀起汉语热,孔子学院就此应运而生、发展壮大,这表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①②符合题意。

③不符合题意。

④违背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答案:A5、解析: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因此,甘肃省以文化产业为抓手,实现了优势发展、生态发展,①④符合题意。

②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科技的发展,③说法错误。

答案:C6、解析:材料强调的是高度的文化自觉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①③正确指出了其中原因,应入选。

②干肢不符。

④说法与客观实际不符。

答案:B7、解析:“人文交流是深化国家关系的‘基础设施’”,说明文化给政治以重大影响,②符合题意。

人文交流“是推进民间友好的‘民心工程’”,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③符合题意。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①说法错误。

优秀文化才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助推剂,④说法错误。

答案:C8、解析:漫画强调的是诚信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①②正确指出了其理论依据,应入选。

③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A9、解析:材料反映受各国文化的影响,英、美、法三国人民交往方式的不同,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材料体现不出。

答案:A10、解析:举办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能够创造良好氛围,发挥先进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以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深入发展,①④符合题意。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说法错误。

③干肢不符。

答案:B11、解析:“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体现了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①蕴含的文化道理与之相同。

题干通过诗歌表达思乡之情,说明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④借助扫墓表达了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与题干蕴含的文化道理一致。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③体现了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均干肢不符。

答案:A12、解析:家庭情景剧展示活动以“传播科学家教、弘扬家庭美德、培树良好家风”为主题,因此该活动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文化教育,这对引导人们妥善处理家庭成员关系,弘扬中华家庭美德,具有重要意义,①③符合题意。

文化转化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物质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②说法错误。

优秀文化才是促进个人成长,塑造完美人格的助推剂,④说法错误。

答案:B13、解析: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排除②。

优秀的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③表述不准确,舍去。

小品《扶不扶》引起人们的共鸣,说明了①④。

答案:C14、解析:“每当这些悠扬的旋律响起,总会让人热血沸腾,豪情满怀”反映了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B项正确。

A项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强制性的。

C、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15、解析:“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强调的是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①④正确指出了其中原因,应入选。

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说法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