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妨害公务案结案报告
案件性质:XXXXX罪
代理介入阶段:审查起诉
受援助人:XXX,男,汉族,XXXX年X月X日出生,现居住在XX市XX区XXX,身份证号:XXXXXX。
接受指派时间:2015年5月28日
援助律师:XXXX律师事务所 XX律师
结案时间:2015年6月15日
案情摘要:
工作记录:
律师接受指派后,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1、详细了解受援人的基本情况,给其亲属提供法律咨询。
2、到XX区人民检察院查阅、复制相关卷宗。
3、对受援人进行2次会见,详细了解案情。
4、出席法庭审理,为其辩护,最终其仅获得罚金刑。
律师评价: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与社会环境、文化生活、经济发展、家庭环境及法制道德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经综合分析,XXX犯罪的主要原因以下四点:
1、家庭环境的影响。
XXX父母对其过分溺爱,娇惯放纵和简单的粗暴型教育,以打骂为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父母对自身素质要求不高,经常酗酒、赌博,表率作用不好等情况,使其思想出现偏差,
不计后果,走上犯罪的道路。
2、学校教育的误区。
XXX初二就辍学打工,在校期间其学校和教师片面降调升学率,只教书不育人,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漠视缺位,导致XXX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思想、习惯侵蚀的抵御能力十分脆弱,在外界诱因的作用下,极易产生犯罪心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社会风气的影响。
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所处的环境较为简单,幼稚单纯,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
社会上各种充斥着暴力内容的音像制品和网络游戏对其产生了极大的腐蚀作用。
律师建议: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应为办理未成年刑事犯罪案件的重点,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宽中有严、严中有宽、严惩有据、宽处有理、宽严有度、不枉不纵,努力实现办案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一是积极推进捕、诉一体化工作模式,保障对未成年人犯罪轻缓刑事政策落到实处。
检察院应积极探索适合未成年人的人性化办案方式,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无逮捕必要”的审查与评估,慎用逮捕强制措施。
针对未成年人思想还不成熟,社会经验少的特点,细心把握案件审查与调查环节,耐心讯问、区别对待,深挖犯罪根源,对症下药,做好转化工作,可成立由女检察官组成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案小组,采取庭前认真审查,庭上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消除未成年犯的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促使他们悔过自新,重新做人。
二是建立未成年人案件优质从速办理机制。
公诉部门在对移送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案件进行受理后,实行全面审查、全面告知、优先阅卷、优先讨论,尽可能地缩短办案期限,简化办案手续,尽早地对案件的定性、处理提出意见。
对危害不大的初犯、偶犯等可挽救的,依法不诉;对犯罪较轻的,建议法院适用简易程序或者“简化审”。
在庭审过程中,采用“寓教于审”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出庭公诉方式。
三是选派优秀检察官到学校兼职法制老师,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可选派一批优秀检察官到学校兼职法制老师,工作之余深入辖区学校以“以案析法”等形式广泛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同时,还通过举办教师、家长培训班、印制法律手册,提高教师、家长的法制水平。
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知法、懂法并能根据法律指导孩子的行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建立健全未成年犯的帮扶、定期回访等综合教育体系。
在对未成人犯罪给予依法打击的同时,应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方法上灵活多变,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他人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性,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促使他们对所犯罪行的反思和悔悟。
同时帮助其摒弃旧的观念习惯,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和健康心理,早日回归社会。
此外对那些不够法定责任年龄而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训诫并责令其家长严加管教,不定期对不诉或者判刑的未成年犯,进行回访、帮扶和教育,保证其升学、就业不受歧视,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促使未成年人得到切实有效全面的管理。
XXXXX律师事务所
律师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