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墨梅图题诗

墨梅图题诗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诗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诗句的意思。

三、准备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反复诵读诗歌,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并感受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三、教材分析
《墨梅图题诗》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首古诗,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阅读篇目,
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诗先在一、二行描绘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行写墨梅的志愿,一个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内在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这是一首情、景、画高度融合的佳作。

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了诗句,才能看懂那别致的画面,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更深层次领队这首诗。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从学生的感观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平时和课外资料的积累,以学生自学为主,了解诗意,感受诗画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最后通过交流课外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学习运用诗句。

总体来说,希望能把搜集资料作为一个途径,促进语文教学的学习。

学生生活在21世纪,王冕生活在
遥远的元朝时期,虽然学生和诗人有距离,但人性是相同的,人的心灵的情弦就是对话的平台。

在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关键词“淡”、“满”,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借助文本和资料自读、自悟,让教师、学生和作者三者的心灵和谐交融,情感达到共鸣。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欣赏梅花,感受梅花的美丽与高洁。

【百度图片】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 r=ala0&word=%D1%A9%D6%D0%C3%B7%BB%A8
【搜狗音乐】/player
2、谈话导入: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这首绝美的诗篇。

3、齐读课题。

1)交流有关作者资料。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随机补充: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

元末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

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

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

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

是元代画苑中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

他所画家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2)课题质疑。

提问: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

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搜狗音乐】/player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

4、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要求声音洪亮,字音读准。

其余学生要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随机解决生字“乾坤(qián kūn)”的字音。

(三)、赏画品诗,感悟诗意。

1、赏画。

组织学生观察课件,王冕笔下的梅花,并回答问题:图中梅花有什么特点?
【百度百科】/view/100122.htm
(1)认真观察画面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补充;图中一枝梅花横贯画面,构图新颖;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花朵只用淡墨轻染,仅花蕊加重笔墨,显得清新俏丽。

整个画
面虽无艳丽的的“好颜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气”似从纸中透出。

2、品诗:
理解前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1)指名学生朗读这两句。

(2)小组讨论学习。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生理解: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

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4)提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花树上,朵朵花都是淡淡的墨痕。


(5)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直接描写墨梅。

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6)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等,采用各种形式的读。


理解后两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难道梅花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现在我们来学习:
(1)指名学生朗读这两句。

(2)小组讨论学习。

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生理解:
清气:清香的气味。

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3)提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5)你从“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虽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四)、诗画欣赏,升华情感
出示阅读提示,品读课文。

1、王冕作诗画的原因?
2、王冕作诗画的目的?
3、图中梅花的特点?
4、诗人仅仅是在赞美墨梅卓尔不群的品质吗?
5、诗中哪两句诗体现出诗人自己的品质?
(五)、回归课题,情感升华。

1、提问: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

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品质与气节)
2、小结: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3、回顾反思:梅象征着怎样的精神?
(六)、欣赏《梅花雪》,练习背诵《墨梅图题诗》。

【优酷视频】/v_show/id_XMzAyMzcwMzQ0.html
教学板书:
墨梅图题诗
【明】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六、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题是《岁寒三友》,教学时要在学懂、读背古诗的基础上,重在体会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卓尔不群的气节,从而感受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坚守内心的操守的高洁人品。

另外,本单元三首诗的作者都是集诗、书、画为一身的大家,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品诗上,还可以结合古诗下面的诗画欣赏,带领孩子们欣赏国画、书法,提高审美情趣。

创设语文学习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方法。

所以在开课初,我展示梅花在严冬盛开的画面并配上音乐,激发起孩子内心对梅花的喜爱。

接着欣赏丹青妙手的梅花图、鉴赏王冕的《墨梅图》,通过比较,感受王冕的《墨梅图》的与众不同,从而引领孩子们去欣赏、去品位诗书画。

这时孩子们的情绪、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想表达、急于表达,而此时此刻师生的情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也就产生了共鸣。

教学中,不但让学生积累课内外咏梅、赞梅的诗句,而且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能恰当运用诗句,学会古诗今用。

另外,补充欣赏王冕的其他《墨梅图》,边欣赏乐曲《梅花雪》,边阅读现代咏梅、赞美的佳作,这些环节的设计,拓展了文本,为学生编织了一张更大的知识网,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辽宁学校:鞍山市汤沟镇中心小学
姓名:杨梅职称:小教高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