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民俗概述1、民俗的定义: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宗教的原因、地理的原因。
6、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接待地的经济效益。
7、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1)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8、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第二章服饰民俗1、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其构成主要包括四类: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服饰的保护作用是第一位的。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以遮身蔽体,防寒御署为主要目的。
(2)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
(3)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4)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原因(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5、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1)商朝时期的三种服饰:①免冠,身着窄袖圆领衣,手上带枷,其身份大概是奴隶或俘虏②头戴平顶帽,身穿翻领绣衣,腹前兽头纹蔽膝③头戴尖帽或裹巾子,上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裳。
(2)西周时期:上衣下裳,腰间束带渐宽,衣身出现宽博的式样。
(3)春秋战国时期:深衣和胡服出现。
(胡服: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他们常年在马上生活,为适于骑马,多穿紧身窄袖的短衣、裤和皮靴)。
(4)西汉时期:上下连体的长衣统称袍,成为贵族的主流,短衣与合裆裤多为劳动者所穿。
另一变化就是冠式。
(5)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大规模渗透,形成中国服饰的重大转变。
(6)唐代:吸收胡服特点,男子在日常生活中穿圆领袍、穿长靴。
(7)元代:蒙古统治了中国。
蒙古男女均穿宽大长袍,用带子束腰,但女装左衽,男装右衽。
男子头戴笠子帽,归罪妇女必戴T型姑姑冠。
(8)明朝:禁胡服,恢复唐代的衣冠服饰制度。
为粉饰太平,寓意“六和一统”,出现了瓜皮帽,由六片罗锦制成。
(二)近现代汉族服饰的变化:(1)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国统治,男子服饰首先是“剪辫子革命”。
(2)就是长衫队列里,加进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女子流行旗袍,青年中学生流行短衣短裙。
(3)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流行“列宁装”、“布拉机”。
(4)文革时期是中国服饰的倒退期,男女穿军服或蓝灰黑服装。
(5)改革开发后,西装、夹卡衫,高跟鞋等。
第二节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东北少数民族服饰民俗:(1)满族,过去一年四季是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旗袍。
(2)朝鲜族:通常穿短上衣,斜襟,左衽,宽型袖筒,下身穿宽腿、肥腰、大档的长裤。
(3)赫哲族:鱼皮衣是最重要标志。
(4)鄂伦春族:在游猎生活中创造了狍皮服饰文化,无论衣服鞋帽还是生活用品,都是狍皮为原料。
第三章饮食民俗1、饮食民俗的形成:(1)经济原因;(2)自然条件原因;(3)民族原因;(4)宗教信仰原因。
人类饮食民俗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生食、熟食、烹饪2、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俗。
特征:区域性、差异性、丰富性和民族性。
3、饮食结构: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主食、菜肴和饮料的配置方式。
4、饮食的惯制:(1)日常生活需要的饮食惯制;(2)岁时节日的饮食惯制;(3)礼仪饮食惯制;(4)信仰上的饮食惯制。
中国汉族饮食民俗1、八大菜系:鲁、川、浙、苏、徽、粤、湘和闽。
2、茶俗: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我国特有的饮茶习俗,即茶俗。
(1)客人来时的茶俗;(2)喜庆茶俗;(3)祭祀茶俗。
3、酒俗:有祭祀演变而来。
(1)现代官方的酒宴礼俗;(2)汉族民间的酒宴礼俗;(3)节日酒俗。
第四章居住民俗第一节居住民俗概述1、居住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2、民居习俗的形成:(1)创始期,方式:洞穴、巢居, 特点:原始群居、生死分居、不稳定(2)过渡期,方式:风篱、原始帐篷,特点:住所固定化趋势、出现火塘(3)发展期,方式:帐篷、窑洞、干栏式、庭院式等,特点: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居住民俗多样化。
3、居住类型:(1)洞穴居;(2)干栏式建筑;(3)帐篷;(4)长屋;(5)庭院住宅。
4、居住惯制:是指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在居住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风俗习惯,是由家庭关系、房屋结构、传统习惯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
居住的风俗习惯体现在:(1)火与火塘的突出作用;(2)住房的分配;(3)公房;(4)人畜分居,人神有别。
5、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实用性、艺术性、伦理性、宗教性。
6、居住民俗的旅游价值:一类是供旅游者参与的旅游资源,另一类是供旅游者观光的旅游资源。
第二节中国汉族居住民俗1、风水与民居:居住民俗的三个要旨(1)选择房屋基址时,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能满意的环境;(2)处理房屋的形态和布局使之合理化;(3)用一些符号来避凶趋吉。
2、建房与入住:按建房与入住的程序(1)建房,包括择地、开工、上梁、立门、落成。
(2)入住,包括择日入住、火的重要性、祖宗神位、庆祝。
3、装饰:(1)门窗(2)梁架(3)墙壁(4)屋顶(5)屋内地面等其他装饰。
4、居住类型:(1)四合院(2)客家围楼(3)窑洞(4)“一颗印”第五章交通民俗第一节交通民俗概述1、交通民俗:是指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产生及特点:地域性、神秘性、等级性、行业性、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一)陆路交通民俗;(1)交通设施:①道路:栈道(又名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纤道、盘山道和石阶路、冰雪道、城镇道路;②桥梁:石桥、木桥、索桥③其他设施。
(2)交通工具:车辆、动物类交通工具、其他交通工具。
(3)陆路交通信仰。
(二)水陆交通民俗;(1)水道及其他交通设施,(2)舟船、筏。
(3)水陆交通信仰。
(三)空路交通民俗。
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1)自然环境影响;(2)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3)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4)民族文化因素。
第二节中国交通民俗1、中国汉族交通民俗:滑竿、羊皮筏、栈道、乌篷船。
2、中国少数民族交通民俗:(1)以牲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①蒙古牛车“草原之舟”——勒勒车。
②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交通工具——驯鹿。
③雪橇。
④藏族的牛帮。
(2)船,①藏族水路的牛皮船。
②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桦皮船。
(3)桥,①溜索(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交通工具)。
②侗族风雨桥。
③竹索桥。
羌族第六章农业民俗第一节农业民俗概述1农业民俗: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与经验诸内容的模式化行为。
产生与发展:(1)原始农业民俗,采用刀耕火种的游耕和锄耕(2)传统农业民俗,采用铁制农具,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3)现代农业民俗。
以实验科学为指导、工业技术为装备、以商业生产为目的。
2、农业民俗的类型:(1)种植业民俗(2)渔业民俗(3)林业民俗(4)畜牧业民俗(5)采集与狩猎民俗(6)副业民俗(农产品加工业民俗)3、农业民俗的特征:(1)地域性、季节性、行业性(2)功利性(3)技艺性(4)稳定性(5)经验性(6)田园性。
4、影响农业民俗的因素:(1)自然环境(2)科技技术(3)经济条件(4)民族与地域传统。
农业民俗与旅游1、农业民俗是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农业民俗的自然性、生态性、质朴性与休闲性特征,为现代人提供了回归自然、追溯远古、体验“天人合一”、放松身心劳累的最佳旅游方式。
农业民俗能给旅游者以观赏、娱乐、知识和实用价值,是正待大力开发的宝贵民俗旅游资源。
2、农业民俗旅游开发原则:(1)起点选择(2)景观选择(3)季节选择(4)综合开发。
3、农业民俗旅游的分类:(1)观光欣赏类(2)游乐参与类(3)饮食购物类。
第七章工艺美术民俗第一节工艺美术民俗概述1、工艺美术民俗:是人们在生产、制作生活日用工艺品和装饰欣赏工艺品过程中形成的传承模式,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工艺美术形成和发展:工艺美术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一致的。
中国工艺美术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现代社会、当代社会几个阶段。
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都是以石器、陶器工艺为主体的工艺时代。
②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是以青铜器工艺为代表的。
③封建社会是工艺美术的上升阶段,各种工艺得到发展,新工艺不断产生,是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发展时期。
④近现代社会的工艺美术继续向前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史历代社会较为重视的内容,到了近现代,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东西文化交流为工艺美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开拓了新的空间。
3、工艺美术民俗的分类:两大类(1)生活日常用工艺品,即经过加工、装饰的生活实用品。
(2)装饰欣赏工艺品,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
4、工艺美术民俗的旅游价值:①工艺美术民俗的审美特征(1)功能美;(2)形式美:造型美、图案美、色彩美(3)质地美。
②工艺品要成为旅游纪念品,重要的是要表现出自己的特色:(1)突出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2)突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第二节中国工艺美术民俗1、中国工艺美术的显著特点:(1)历史悠久;(2)品类齐全;(3)技艺精湛;(4)风格独特;(5)不断创新。
2、汉族工艺美术民俗:汉族工艺美术的源头是远古先民创造的最早的十饰物。
包括(1)陶瓷工艺(2)金属工艺(3)织染工艺(4)雕刻工艺(5)髹漆工艺(6)木工艺等。
3、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主要特点:(1)传统工艺继承较好;(2)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鲜明;(3)工艺品以实用为主;(4)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影响较为明显。
第八章人生礼仪民俗第一节人生礼仪民俗概述1、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所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
2、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1)诞生礼仪(2)成年礼仪(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3)婚姻礼仪(4)丧葬礼仪。
3、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1)诞生礼仪,是人一生的开端礼,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仪,他才能获得社会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