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第三作业(第6章)(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0分)1.“马刀树”常用来判断下列哪种地质现象?( )A)崩塌。
B)滑坡。
D)地面沉降。
D)地震。
答案:B2.“醉林”是滑坡体上()阶段的特征。
A)蠕动变形阶段。
B)滑动阶段。
D)渐趋稳定阶段。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3.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体的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即其完整性遭到削弱和破坏。
B)岩石的风化作用可以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C)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劣化。
D)岩石的风化作用仅发生在地表。
答案:D4.关于河流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河流裁弯取直是由于河流具有向源侵蚀作用。
B)向源侵蚀属于河流的侧蚀作用。
C)河流地质作用加上地壳的间断性升降运动,可以在河谷形成多级阶地。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5.下列条件中不是岩溶发育的必需条件( )。
A)具有可溶性岩层。
B)具有溶解能力与足够流量的水。
C)地下水或地表水有渗流的途径。
D)存在褶曲等地质构造。
答案:D6.激发泥石流的决定性因素为( )。
A)合适的地质构造条件。
B)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的来源。
C)人类破坏森林,生态环境恶化。
D)岩土体中有贯通的破坏面。
答案:B7.河流侵蚀作用按其作用方向可分为( )。
A)搬运、沉积。
B) 侧方侵蚀、垂直侵蚀(向源侵蚀)。
C)向源侵蚀、冲刷侵蚀。
D)向前侵蚀、向后侵蚀。
答案:B8.对风化岩石的处理、预防措施不合适的说法有( )。
A)当风化壳厚度较厚,施工条件复杂时,可将风化岩石全部挖除,使建筑物基础砌置在稳妥可靠的新鲜基岩上。
B)对地基要求不高的建筑物,强风化带甚至全风化带也能满足要求时,根本不用挖除,但必须选择合理的基础砌置深度。
C)当风化壳厚度虽较厚,但经锚杆或水泥灌浆加固等处理后在经济上和效果上反比挖除合理,则不必挖除。
D)对于施工前满足要求,但在工程使用期限内因风化而不能满足建筑物要求的岩石,甚至在施工开挖过程中易于风化的岩石,必须采取预防岩石风化的措施。
答案:A9.如果地壳经历多次的间断上升,则可在河谷上形成若干级河谷阶地,在多级河谷阶地上,哪一级阶地的工程地质性质最好?()A)一级阶地。
B)二级阶地。
C)三级阶地。
D)四级阶地。
答案:D10.有关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当岩层无断裂、褶曲,裂隙不发育或胶结良好时,对地基稳定有利。
B)当岩层走向与溶洞轴线平行时,对地基稳定有利。
C)当溶(土)洞顶板厚度与跨度比值(覆跨比)大,平板状,或呈拱状,有钙质胶结时,对地基稳定有利。
D)当溶(土)洞埋藏深、覆盖层厚、洞体小(与基础尺寸比较),呈竖井状或裂隙状,单体分布时,对地基稳定有利。
答案:B11.对石英、长石、方解石、石膏四种矿物比较而言,在同一地质环境下,()矿物稳定性(抗风化能力)最好。
A)石英。
B)长石。
C)方解石。
D)石膏。
答案:A12.据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在通常情况下,风化带从地表往下则依次为()。
A)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微风化带、新鲜岩石(未风化带)。
B)强风化带、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微风化带、新鲜岩石(未风化带)。
C)全风化带、弱风化带、弱强风化带、微风化带、新鲜岩石(未风化带)。
D)新鲜岩石(未风化带)、微风化带、弱风化带、强风化带、全风化带。
答案:A13.在岩石风化作用中,水中的二氧化碳夺取矿物中的金属离子形成溶于水的碳酸盐并随迁移的作用称为()。
A)溶解作用。
B)水解作用。
C)碳酸化作用。
D)水化作用。
答案:C14.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体的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即其完整性遭到削弱和破坏;B)岩石的风化作用可以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C)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劣化;D)长石砂岩的抗风化能力比石英砂岩的强。
答案:D15.风化作用会降低岩石的强度,影响边坡及地基的稳定,因此在工程上常采用下列措施()来防止风化。
A.加强排水;B.覆盖沥青、粘土等;C.灌注胶结和防水材料;D.打锚杆、锚索或修建挡土墙答案:D16.下列作用不属于化学风化作用的是()。
A、溶解作用B、冲刷作用C、水解作用D、水化作用答案:B17.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长度越来越,曲率越来越( )A.长,大B.短,大C.长,小D.短,小答案:D18.有关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丰富的松散物质来源、有利的地形条件及突发而急骤的大量水流。
B)在泥石流的防治中,宜形成区以水土保持为主,流通区以拦挡措施为主,堆积区以排导措施为主。
C)在泥石流的防治中,宜形成区以水土保持为主,流通区以为排导措施主,堆积区以拦挡措施为主。
D)在泥石流的防治中,宜形成区以排导措施为主,流通区以水土保持为主,堆积区以拦挡措施为主。
答案:AB19.岩溶形成的条件应具有()?(A)地形低洼、破碎的可溶性岩体;(B)可溶性的岩石和地下水;(C)可溶性的岩石、具有一定溶蚀能力和足够流量的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有流动的通道;(D)可溶性的岩石、有冲刷能力的地表水;答案:C20.岩土工程中,土洞是指()?(A)土中的动物洞穴;(B)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的土中洞穴;(C)土中的所有洞穴;(D)可溶性岩层上覆土层中、与岩溶拌生的空洞;答案:D21.有关土洞的正确说法是()?(A)有适宜被冲蚀的土体、有水的流动、有排泄、储存冲蚀物质的通道和空间;(B)强大的水流和松散的土体;(C)只有黄土地区才有土洞;(D)岩溶地区的土层中都有土洞;答案:A22.岩溶和土洞的关系为()?(A)有岩溶必然有土洞;(B)土洞发育区必然是岩溶发育区;(C)岩溶和土洞之间没有关系;(D)有土洞不一定有岩溶;答案:B23.岩溶和土洞的处理措施应考虑()?(A)避开;(B)采取结构和地基处理措施;(C)当地基中有石膏、岩盐时,应考虑进一步溶蚀的可能性;(D)A、B、C均应考虑;答案:D24.岩溶发育的必要条件是()?(A)岩层有褶皱和断层;(B)存在厚层、质纯、粒粗的石灰岩;(C)岩体中各类结构面发育;(D)具有可溶性的岩石有一定地下水,水流动;答案:D25.关于岩溶发育,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A)岩溶发育程度和规模与岩体结构特征无关;(B)岩溶发育程度和规模向深处增强、增大;(C)岩溶发育程度和规模向深处减弱、减小;(D)岩溶发育程度和规模与气候类型有关;答案:C26.对于岩溶地基处理,下面那种说法是错误的?()(A)当条件允许时,尽量采用浅基;(B)对水的处理应以堵为主;(C)岩溶塌陷区不宜把土层作为基础持力层;(D)对已外露的浅埋洞隙,可采用挖填置换、清理洞隙后以碎石或混凝土回填;答案:B27.滑坡的形成条件与()有关?(A)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震动、人为因素等;(B)地形、地质构造、人为活动;(C)地形、地下水、人为活动;(D)地质构造、地形、震动;答案:A28.崩塌的形成条件与()有关?(A)地形陡峻、岩性软弱;(B)裂隙发育、地形陡峻;(C)地形陡峻、岩性坚硬、不利结构面倾向临空面且倾角较陡、暴雨、地震、开挖、采矿等;(D)裂隙发育、岩性软弱;答案:C29.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应具有()?(A)集水的地形,丰富的松散固体破碎物质,短时间内的大量来水;(B)暴雨,松散堆积物;(C)陡峻的地形,巨厚的岩土体,长时间的稳定降雨;(D)平缓的地形,薄层松散岩土体,降雨及地下泉水丰富;答案:A30.在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中()具有长期效益?(A)修筑永久性的钢筋混凝土防护结构;(B)种植草皮、造林护林;(C)放弃在泥石流地区居住和建造工程;(D)在地表铺盖粘土,防止雨水渗入;答案:B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1.在岩溶发育地区修筑高速公路,在路线的选择方面,必需认真注意下列问题:a.路线应尽量选择在难溶岩石分布地区通过;b.路线方向不宜与岩层构造线方向平行;c.路线应尽量避开河流附近、大的断层破碎带等。
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原则。
(√)2.岩质边坡的破坏面多为圆弧形。
(×)3.由于滑坡的复杂性,在治理滑坡时不宜根治。
(×)4.解理和节理都属于地质构造。
(×)5.具有“二元结构”的冲积物是古河床冲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