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随笔《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
感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我忽然明白了: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这篇寓言故事让我受益匪浅,故事中的“我”和“蜗牛”被巧妙的运用,在我眼里这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影子。
寓言故事中的“我”没有认识到教师的角色定位,只是想尽快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心急对“蜗牛”做的一切,没起到任何帮助作用,反而加深了“蜗牛”对“我”的恐惧,不经意间,放手,不但让“我”体验到了工作的快乐,也让“蜗牛”放松身心,反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老师,我们陪伴孩子成长,就是一次牵着“蜗牛”散步的“慢养”之旅,急不得也快不得。
虽然面对没完没了的问题、稚趣可笑的游戏、无理取闹的纠缠,偶尔也会生气,也会无奈,但无可否认的是,生气也好,无奈也罢,却从不会心生厌烦。
与之相反的,我还常常会被“小蜗牛”幼稚的话语、可爱的举动逗得舒心而开怀,渐渐发现:自己的耐性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中,不知不觉地逐渐递增着。
无忧无虑——这是童年快乐的源泉。
在自己的童年早已远去无踪的今天,领着孩子慢步前行,收集沿途的快乐风光,确实是一件乐事。
适时地放慢脚步,放下大人的主观想法,陪着孩子们静心品味生活的滋味,这其中成就的,除了孩子,更多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的学校教育,又何尝不是一次牵着“蜗牛”散步的旅程呢?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源自于其对象的特殊性,孩子的思想、能力以及发展都有最佳的时期,对每个孩子而言,这些黄金时间段一生只有一次,不可逆也不可从头再来。
我们今天的教育态度,决定着孩子明天的高度。
所以,当我们
面对着一群又一群个性不同、爬行速度各异的“小蜗牛”时,怎能不时刻告诫自己——多一分投入与付出、多一分欣赏与体谅、多一分坚持与静待呢?
耐心对于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何其的重要!面对班级里的“小蜗牛”,我们不妨放慢脚步,耐心地等一等,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弱点,以一种接纳的态度对待他们的个性。
所有的儿童,在认识新的事物的时候,都需要一个过程。
也许等待之后,我们真的可以看到别样的风景。
有苦有乐,有笑有泪——这是牵着“蜗牛”散步最真切的感受,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很庆幸老师的角色让自己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去慢慢体验与品味带着“蜗牛”散步、看着“蜗牛”进步,陪着“蜗牛”成长的快乐与满足。
其实,教育就是这样的,“欲速则不达”,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快乐成长的过程,就是快乐体验的过程,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自身体验快乐的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面对班里的“小蜗牛”我们不妨放慢脚步,耐心的等一等,
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弱点,以一种接纳的态度对待他们的个性。
所有的儿童,在认识新事物的时候都需要一个过程。
也许等待之后,我们真的可以看到别样的风景。
上帝把蜗牛交给我们,我们就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慢慢体验与品位带着“蜗牛”散步、看着’蜗牛进步、陪同“蜗牛”一起在快乐的体验中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