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对策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四课时《对策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周密思考的思维品质。
3、态度与情感:培养学生感受数学、使用数学、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选择一个最优策略。
教具、学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扑克、棋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万马奔腾的画面,指出:在2000多年的战国时代,我国以前有齐、楚、燕、秦、韩、赵、魏七个大国,号称“战国七雄”。
因为特定的历史条件,当时齐国的人们很喜欢一种活动,就是——赛马。
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相关齐国的著名的相关赛马故事
二、提出问题,研究策略
1、走进故事,参与活动
以《田忌赛马》的故事提出问题,再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口述故事梗概)(听老师讲故事:齐王和大将田忌都很喜欢赛马,他们把马分成三等,按照三局两胜制论输赢,第一场比赛,齐王的上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齐王的中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齐王的下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因为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一些,三场比赛下来,你们说田忌怎么样了?(生答:输了。
)
问:那田忌为什么会输呢?(生答:因为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一些)又让学生观察:田忌的上等马优于齐王的中等马,中等马优于齐王的下等马。
(为学生想出最优策略做埋伏)
问:田忌输了后,非常的不服气,可他又没有取胜的办法,正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这时,田忌的军师也就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走走过来说:“你们再赛一次,我
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不敢相信。
那么同学们,假如你是田忌的军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有办法协助田忌反败为胜吗?
2、扮演角色,自主合作
师:同学们,田忌一共有多少种能够应对齐王的策略?下面我们分小组找一找,
把田忌对齐王的所有策略找出来。
师:怎样找,才能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呢?
引导学生使用以前学过的搭配知识来解决问题。
学生拿出设置好的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把田忌能够应对齐王的方法罗列出来,完成表格。
应对的方法共有六种,其中只有一种是获胜的方法: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一场,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连赢两场,取得胜利。
(板书)
这种方法就是田忌的军师大军事家孙膑所采用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对策。
小结:像同学们刚才这样,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一一找出来,并从中找到
最好的方法,这是数学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3、模拟比赛,反思对策
学生理解了对策以后,再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齐王输了有点不服气,想再和田忌赛一场,左边的同学当齐王,右边的同学当田忌,拿出马的图片,咱们再来一次模拟比赛,好吗?
在模拟比赛中,学生一定会出现矛盾和争执,那就是先出与后出的问题,齐王不愿先出,田忌先出必输,在矛盾和冲突中引导学生归纳出田忌赛马获胜的前提:第一、齐王先出;第二:田忌要用最弱的马牵制齐王最强的马,才能换取后两场的胜利。
三、巧设练习,学以致用
1、扑克牌游戏一。
游戏规则: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同学各选三名代表参加比赛。
老师出示两组牌:10、7、5和9、6、3,让两组代表抽,然后比较大小。
石头、剪子、布决定出牌
的顺序,三局两胜制。
输的那一组将掌声送给胜利者。
2、扑克牌游戏二。
游戏规则: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同学各选三名代表参加比赛。
老师出示两组牌:10、7、5和9、4、3,让两组代表抽,然后比较大小。
石头、剪子、布决定出牌
的顺序,三局两胜制。
输的那一组将掌声送给胜利者。
小结:在两次游戏中,能不能找到确保自己一定取胜的方法?
3、出示游戏规则:10颗棋子,两人轮流拿,每次只能拿一颗或两颗,谁最先拿到最后一颗,谁就获胜。
(1)游戏怎么玩?(解释游戏规则)
(2)试玩几次,想办法找到自己必胜的对策,找到以后在四人小组里实行讨论。
(学生活动)
(3)反馈方法。
四课堂小结
面对一次机会,一场竞技,我们光水平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知己知彼,凡是讲究策略,才会取得胜利。
有些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能够用一些数学策略来解决的,关键是要有善于使用策略的意识。
希望“策略”意识走进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