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散文阅读第一节单元领读课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知识,把握命题方向。
2、规范答题格式,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常言道“散文是无韵的诗”,她形散而神不散,最便于表情达意。
那么散文该怎么去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武林秘笈吧。
二、了解散文的特点及考点内容。
㈠散文知识储备:1.散文含义: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2.散文特点: “形散神聚”形散:①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③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3.散文的类别: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4.散文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5.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
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
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6.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7.散文的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
㈡散文考点:1.整体感知2.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3.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4.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5.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6.仿写句子7.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三、规范答题技巧1.整体感知把握散文主题的方法:①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②从所选材料中概括,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做到言简意赅而又不漏点答题。
2.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①比喻:使句子生动、形象②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③排比:增强语气④ 反问:加强语气⑤反复:强调⑥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⑦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⑧夸张:极力的表现。
3.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注意: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答题要点: ①解释词语的含义. ②结合上下文和散文的主题来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或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③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4.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注意: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答题要点: 抓关键词,联系主旨,体会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5.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答题要点: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答。
①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②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6.仿写句子答题指导:①读懂题旨要求,注意仿句式结构。
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作答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相对、相近的词语打开思路④仿语意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
7、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方法:①必须用第一人称。
②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四、考点运用:速读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一篇,回答:①说说文章的内容写了什么。
②请试着背背在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1.白杨礼赞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
.本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1937年,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
作家茅盾曾在革命圣地延安生活了半年左右,对根据地有着深刻的了解,在回重庆后不久,饱含激情写了《白杨礼赞》这篇文章,借白杨作象征,纵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
二、揭示学习目标三、新授(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快乐自学:1.朗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2.划记生字新词,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解决。
3.感知文章内容。
自学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主宰虬枝秀颀婆娑2.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划线的词语:旁yì( )斜出qián( )滋暗长纵横jué( )荡yānyān( )欲睡妙手ǒu( )得无边无yín( ) 坦荡如dǐ( )3.“礼”,崇敬,题意为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这种极普通的白杨树为何会被人赞美?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句式:我赞美白杨树,是因为它。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快乐自学:跳读课文。
自学检测:完成下面的学习内容。
1.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并思考: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紧扣这条线索来行文的?然后完善下面的结构图示:抒情线索:(回忆单元领读课中找散文线索的知识点)直抒赞美之情之景景美不平凡白杨树白杨树形美不平凡不平凡白杨树神美不平凡象征的意义人美再抒赞美之情教师点拨:全文由“形”写到“神”,最后揭示象征意义。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象征手法是“托义于物”、“ 借此言彼” 。
(三)、精读课文,领悟象征意义。
(1)朗读第5段,找出本段中写白杨树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的关键词语.外形特征:性格特征:干:枝:叶:皮:白杨树形象:它的内在气质概括:(2) 这篇文章仅仅是赞美白杨树吗?请找出有关语句,大声读读.将四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看看表达效果.四个反问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作者明赞白杨,实赞什么?(4)为什么不明写?(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请一学生介绍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1年3月,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于1938年底赴新疆,1940年三月赴延安讲学,后又离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作者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写下了这篇文章。
由于作者当时在重庆,无言论自由,因此采用象征手法书写自己的情感。
(5) 小结: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三)讨论交流。
四、小结板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衬托和欲扬先抑手法的妙处。
2.品味课文生动贴切的语言。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同学们,《白杨礼赞》赞什么?他运用什么写作手法?2、导入:作者如此赞美,你能说出其中的美妙吗?二、揭示学习目标三、新授(一)研读课文,感悟写作特色。
快乐自学:研读第2、7、9段。
自学检测:思考并自主解答下列问题:1. 高原之景有何特点,请用第2段中的三个词语概括其特点,并想一想为什么要写高原景色?特点:目的:2. 第7段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然后再用“”等词语,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盛赞“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采用“”的写作手法,使行文曲折有致。
3. 结尾为何还要写楠木?楠木又象征什么?4.我在阅读中还发现哪些问题?(二)、品味语言快乐自学: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仿照示例在书上作批注。
提示:基本的赏析切入点有词语、修辞、句式、表达方式、思想内涵。
赏析示例:“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
”(一个“翻”字富于动感,充满生机,让人赏心悦目。
——词语)2.囚绿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流利朗读,理清思路。
2.理解绿囚的象征义。
3.体会作者向往光明和自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关于颜色,人们有过许多讨论,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绿色。
你们认为绿色一般象征着什么?你们爱绿吗?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囚绿记》是一篇关于爱绿的散文,作者陆蠡,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作家和翻译家。
陆蠡(lǐ)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本文写于抗战爆发一年后,当时,抗战正处于艰难困苦的相持阶段,民族危机深重,后来,作者称这段时间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囚绿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三、新授(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快乐自学: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2.划记生字新词,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解决。
3.感知文章内容。
自学检测:1. 给加点的字注音:涸辙移徙淅沥猗郁蕈菌2. 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词语:急不xiá( )择:yà( )苗助长:3、课文整体感知:①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② 题为“囚绿记”,题中的“绿”即常春藤,找出文中写囚禁常春藤的段落,思考:囚绿之前、囚绿之后写了哪些跟绿相关的内容?仿“囚绿”的概括方式,用动词填好下面的文章结构图。
绿——囚绿——绿——绿讨论交流。
(二)、精读课文,理解象征意义快乐自学:精读课文第10、11、13段。
自学检测:自主解答下列问题。
1. 找出描写绿囚的语句,读一读,然后概括绿囚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
2. 在文中划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
思考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作者借绿囚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卢沟桥事件发生了”一语有何作用?作者称“绿囚”为“囚人”,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会想到什么?4. 文中的“绿(绿囚)”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5.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讨论交流。
四、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含蓄优美的语言2.培养散文阅读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你读了《囚绿记》,知道作者的行文线索吗?文章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生答)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文章的美妙之处。
二、研读课文,品味语言快乐自学:1.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仿照示例在书上作批注。
2.朗读5、7、8、10段,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提示:基本的赏析切入点有词语、修辞、句式、表达方式、思想内涵。
赏析示例:“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用排比和比喻,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绿的不同寻常的理解和喜爱。
-----修辞)自学检测::做好课后练习二讨论交流。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融情于事的手法2.感受邓颖超对周总理的深情思念和崇敬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988年4月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睹物思人,84岁高龄的邓大姐观赏西花厅海棠花时,情难自已,口述本文,后由身边工作人员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