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广州领事馆的空间变迁及分布特点

浅析广州领事馆的空间变迁及分布特点

浅析广州领事馆的空间变迁及分布特点摘要:领事馆是一国驻在他国某个城市的领事代表机关的总称,负责管理当地本国侨民和其它领事事务。

一个城市领事馆的数量体现出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开放程度、和国际认可程度。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在历史上就与国外众多国家有着频繁的商务往来。

自唐宋时期,就有外国人聚居区[1]。

建国后,广州成为各国领事馆驻扎在中国的首选地之一,在数量上仅次于上海。

本文通过梳理历史总结现状,得出近代到建国后广州领事馆的发展沿革以及现状领事馆空间分布特点,广州领事馆发展与城市历史、城市空间发展轨迹以及城市地位的相关性,进而与上海领事馆做出对比,明确广州领事馆空间分布特点和不足,总结影响领事馆选址的共性因素。

最后对未来进行展望,对广州的使馆区选址与规划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领事馆空间分布规划一、领事馆的职能与作用领事馆(consulate)是一国驻在他国某个城市的领事代表机关的总称,有总领事馆,领事馆,副领事馆等,负责管理当地本国侨民和其它领事事务。

作为一国政府派驻对方国家某个城市并在一定区域执行领事职务的政府代表机关,领馆有不同的领区,比如驻广州领事馆,大多数国家领事馆的领区除了广东之外还包括广西、福建、海南,有些还包括湖南、江西,甚至云南、贵州等省。

领馆作为外国常驻官方机构,推动了派遣国与领区的交流与合作,为谋求双方合作发展提供真实可信的资讯服务,发挥着稳定长期的桥梁作用。

尤其是广州,每年的广交会、高交会等重大经贸活动,驻穗领馆都会应邀派员前往参加,充分了解各种商机,为派遣国与广东各地市和部门之间的互利合作牵线搭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因此,外国在广州设立领馆,主观上是满足自身的需要,但客观上也为广东扩大对外交往、促进对外合作提供了许多的便利。

二、广州领事馆的历史沿革广州领事馆的历史可追溯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1859年后,广州沦陷,英法两国强行割占沙面岛为租界,其后英国对沙面进行了较完整的规划,建设了多国的领事馆、银行、教堂、学校、公园等建筑。

虽然许多外国驻广州的领事馆存在了一百多年,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西方列强为维护本国的利益和在华特权,实际上并未承认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平等地位,“弱国无外交”,中国同西方列强之间没有也不可能建立真正平等的领事关系。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底,由于国家制定的“另起炉灶”的方针以及后来“世界革命的思想”和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加之冷战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对态度,中国在世界上一度处于十分孤立的状态,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领馆只有4个,即波兰驻上海和广州总领事馆,尼泊尔驻拉萨总领事馆以及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的经济逐渐复苏,中国的对外关系逐渐缓和,美国率先于1979年在广州开设总领事馆,随后外国驻穗领馆不断增加,于2000年达到16家。

尤其是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强,截止2010年3月,共有38个国家在广州设立领事馆,另有伊朗、也门、智力、秘鲁等9个国家驻穗领事馆处于筹建状态。

综上所述,广州领事馆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第一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状态,在外交中没有独立的主权,此阶段驻广州领事馆集中于沙面;第二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8年,由于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形势,领事馆的发展也一直停滞不前;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至今,是国外驻广州领事馆数量迅速增长的阶段,其馆址变迁和空间分布都有一定的特点,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三、广州领事馆的空间变迁广州领事馆的空间变迁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3]:1.1859-1949年——集中规划,就地扩张接近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外国驻广州的领事馆一直集中于沙面。

(图1)沙面位于老城西南侧,北靠广州西关商贸区,南临珠江,是当时列强在广州的殖民统治机构所在地和政治军事活动中心,其历史是随着沙面租界的划定而展开的。

一开始由英国人按照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对整个租界进行了规划。

1865年,沙面租界已初具规模,同年,英国领事馆首先搬入沙面,随后,美、德、意、荷、葡等在沙面设立广州领事馆,其中1893年建成的美国领事馆一直沿用至今。

至1934年3月,沙面租界共有13个外国设立领馆,它们分别是英、美、法、德、日、意、瑞典、瑞士、芬兰、挪威、丹麦、荷兰、葡萄牙[4]。

2.1978-2001年——从无到有,选址于城市中心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截止2001年,外国驻广州的领事馆由1家增加到17家,其中大部分领事馆都选址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优越的城市中心区(图2),如广东国际大酒店(1992年开业,共6家)、花园酒店(1984年开业,共3家)中信广场(1996年开业,共6家)等。

3.2001年至今——由西向东变迁随着广州”东拓”和天河北-珠江新城新轴线的建设,广州市新的中心区逐渐落成。

国外驻广州的领事馆分布也呈现出由西向东发展的态势(图3),截止2010年3月,驻广州领事馆达到了38个,其中有26个位于广州市新轴线附近。

四、广州领事馆的分布现状1.各国驻穗领事馆发展概况作为改革开放的南大门,广州成为外国在华设领增长最快的地区。

改革开放之初,美国率先于1979年在广州开设总领事馆,随后外国驻穗领馆不断增加,于2000年达到16家。

新世纪头8年,外国驻穗领馆数量翻番达到33家。

截止2010年3月,共有38个国家在广州设立领事馆,仅次于上海。

在38个领事馆中,欧洲国家最多,亚洲国家其次(表1)(图4)。

最近两年新开设领事馆的国家主要是南亚、中东、南美、和非洲国家。

从新增情况来看,亚洲国家在数量上有望超过欧洲,南美洲国家也会有明显增加(图5)。

表1 2008、2009年在广州设领事馆的国家统计表(斜体为筹建当中的国家)亚洲印度、巴基斯坦、科威特、以色列、也门、伊朗 6南美洲墨西哥、阿根廷、厄瓜多尔、智力、秘鲁、巴西 6欧洲挪威、西班牙 2非洲埃塞俄比亚 1图4 驻穗领事馆各大洲所占比例图5 各大洲驻穗领事馆增幅比较2.领事馆分布现状领事馆基本多租用高档办公楼或酒店作为办公地点,主要分布在体育中心、火车东站、珠江新城、环市中路、流花路。

在广州各个区中,天河区分布最多,越秀区其次,荔湾区的沙面少有分布(图6)。

在环市路、流花路的领事馆多于2000年之前建馆,2000年之后建馆的以及另择新馆的国家多选择在天河区新的城市中轴线附近。

据统计现被租用作为领事馆办公地的商务楼共有14处,其中租用天河体育中心中信广场的国家最多,达到7个,粤海天河城大厦与林和中路天誉花园成为近年来的新宠,数量仅次于中信广场。

相比之下,越秀区的广东国际大酒店、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虽略显落寞,但仍是领事馆的集中地。

由于历史原因,沙面留有很多使馆建筑,只有波兰领事馆和少数国家领事馆的分支机构仍旧在这里办公。

图6 各分布地领事馆数量图3.空间分布特点外国人在广州的机构起初作为民间组织只是处理贸易事物,近现代发展演变为负责管理广州本国侨民及领事事务的领事馆。

从清代“十三行”的英国花园、美国花园到沙面租界再到今天的领事馆,外国人在广州的居住地与办事地的空间变迁从集中到分散、从边缘到中心,并与城市空间发展轨迹相一致。

1.交通可达性好穗沪两地的领事馆办公地多临近机场、地铁站点等,可达性好(图11)。

在过去,由于各国政局不稳、战乱频发,所以安全是领事馆首先要考虑的。

历史上领事馆多选择在靠近机场的地区。

例如上海的领事馆选址青睐最接近虹桥机场的长宁区。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效率的提高,我国内政外交的稳定,这一因素日趋淡化。

新设领事馆大多不再一味靠近机场,而是选择交通便利的地区,地铁站点几乎必不可少。

近年来广州领事馆多选择在天河北路附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临近火车东站,与深圳联系方便能兼顾到深圳的领事事务。

图11 广州地铁交通与领事馆分布的关系(根据GOOGLE图自行绘制)2.靠近商圈商圈是城市建设的精华和城市发展的缩影,在对广州、上海的领事馆分布现状进行研究后发现:领事馆多位于主要商圈附近,同时距离商圈有一定的距离,这样既能闹中取静,又能与城市的经济、政治等保持紧密联系。

广州领事馆多集中在商务区,靠近商业区(图12)。

领事馆集中在越秀区的靠近火车站商业区、北京路商业区;分布在天河区的靠近天河商业区、火车东站商业区等商业区;较有历史沙面的领事馆也靠近上下九商业区。

图12 广州主要商圈与领事馆分布的关系(根据GOOGLE图自行绘制)3.周围环境优美广州领事馆选择的商务楼周边多有有较大面积的公共绿地,或是靠近江边,可以欣赏到江景。

上海早先入驻的领事馆利用原来的领事馆基址,环境品质较高。

4.与外国人聚居区存在关联因为领事馆一个重要职能就是管理所在城市本国侨民事务,在穗、沪两地工作的众多外国人也是很多国家选择在这里设领事馆的原因之一。

从理论上来说领事馆选址在据外国人聚居区较近的地方可以方便领事馆工作人员上下班,另一方面也便于与侨民联系,但是领事馆并无刻意选择在与外国人聚居区临近的地方。

领事馆多选择在城市商务区,与外国人较高阶层的聚居地存在着空间上的一定重叠,反过来领事馆所在区域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较高阶层人士的聚居(图13)。

图13 外国人聚居地与领事馆分布的关系(根据GOOGLE图自行绘制)七、广州领事馆区建设的必要性与展望1.广州领事馆区建设的必要性回望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广州领事馆分散于市内各处,且大多数都是租用商务写字楼。

这种方式虽然存在灵活性较高,初建成本低、可以利用现有城市设施的优点,但也应该看到租用商务写字楼也存在种种限制,例如办公面积受限,一旦租约到期,存身之处都有可能“不保”。

而分散的地理位置,不仅让市民办事不方便,也与广州作为中国第三大城市的地位不符。

领事馆区的规划与建设不仅给各国领事馆工作人员的日常事务带来便利,更为本地区的外国人和当地人带来方便。

比如领事馆区内的共享服务建筑——外交服务大楼可以为外国驻广州领事馆提供馆舍用房、中国雇员、外国车牌转换、国家驾照转换、汉语培训等服务。

2.广州赤岗领事馆区的评价综合各种因素考量,广州已经意识到确实需要一个新的领馆区来满足不断增多的外国驻穗领事机构的需求。

2009年2月26日,位于广州赤岗的广州新领馆区建设正式启动(图14)。

赤岗领馆区规划总面积约十万平方米,可供领馆建设用地面积约五点三万平方米。

目前已有印尼、越南、科威特、新加坡、韩国等六国提出在该区建永久性馆舍申请,泰国已经取得建馆用地。

随着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轴线的建设日趋成熟,位于新轴线南端的广州电视塔周边地块的基础设施也已经成熟,此地块所拥有的区位条件、空地规模与环境质量,是目前广州城区内独一无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