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筹学在中国

运筹学在中国


古代工程中的运筹思想
宋朝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记载:“庆历(公元1048)中, 河决北都商胡,久之未塞。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锡亲往董作。 凡塞河决,垂合,中间一埽,谓之‘合龙门’,功全在此。 是时屡塞不合。时合龙门埽长六十步。有工高超者献议,以 谓:‘谓埽身太长,人力不能压,埽不至水底,故河流不断, 而绳缆多绝。今当以六十步为三节,每节埽长二十步,中间 以索连属之。先下第一节,待其至底,方压第二、第三。’ 旧工争之,以为不可,云:‘二十步埽不能断漏,徒用三节, 所费当倍,而决不塞。’超谓之曰:‘第一埽水信未断,然 势必杀半。压第二埽,止用半力,水纵未断,不过小漏耳。 第三节乃平地施工,足以尽人力。处置三节既定,即上两节 自为浊泥所淤,不烦人功。’申锡主前议,不听超说。…… 既定而埽果流,而河决愈甚,申锡坐谪。卒用超计,商胡方 定。”
运筹学在中国
1963年是中国运筹学教育史上值得一 提的一年,数学研究所的运筹学研究室 为中国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的第一届毕 业生(58届)开设了较为系统的运筹学 专业课,这是第一次在中国的大学里开 设运筹学专业和授课。
运筹学在中国
五十年代后期,运筹学在中国的应用集中在运 输问题上,其中一个广为流传容易明白的例子就是 “打麦场的选址问题”,目的在于解决当时手工收 割为主的情况下如何节省人力和实践。国际上大家 都知道的“中国邮路问题”(Chinese Postman Problem)模型也是在那个时期由管梅谷教授提出的。 所以,现在非常热门的“物流学”,在当时就有一 些雏形的研究,但可惜中国的大工业落后,又不是 市场环境,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中远离了当代 “物流学”的发展主流。
运筹学在中国
组织结构
中国运筹学会现有注册会员1200多名。中国运 筹学会下属有多个专业分会:如决策科学分会;数 学规划分会;排序分会;图论组合分会;排队论分 会;青年分会;可靠性分会;金融工程及金融风险 管理分会;智能计算分会;企业管理运筹分会;经 济数学分会等, 各分会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学术交流。 北京、陕西、山东、大庆等一些省市还有地区性运 筹学会,部队系统有军事运筹学学会, 仅大庆油田 运筹学会就有会员二百多名,他们在许多领域应用 运筹学理论与方法,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 效益
中国运筹学会于文化大革命后的1980年 成立,当时作为中国数学会的一个分会。 第一届全国大会在山东省济南召开,华罗 庚教授当然地被选为第一届理事长,副理 事长有许国志先生。
运筹学在中国
历史回顾
中国运筹学会在1982年成为国际运筹学联 合会(IFORS)的成员。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 和学术会议于1984年在上海召开,越民义先 生被选为该届理事长。第三次全国会议于 1988年在安徽省九华山召开,徐光煇先生任 理事长。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六次全国 代表大会分别于1996年和2000年在西安市和 湖南长沙举行,章祥荪教授出任理事长。
运筹学在中国
工程管理
基于多层次灰色决策模型的施工方案评价 应用灰色理论、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多层次 灰色决策模型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得 到了满意的结果。 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的仿真分析 结合赢利性民用建筑项目的特点,建立了经济模 型及其投资回收期仿真模型,并对仿真模型进行 了精度估计 徐渝提供(xuyu@)
运筹学在中国
现代运筹学在中国的兴起
现代运筹学被引入中国是在五十年代后期。 中国第一个运筹学小组在钱学森、许国志先 生的推动下在1956年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 所成立。 钱学森先生在MIT取得硕士学位,在加州 理工大学(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取得博士学位后成为该校的第 一位Goddard讲座教授。许国志先生在堪萨斯 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在马里兰大学流体力 学和应用数学研究所当研究员。他们两人是 第一个运筹学小组的领导者。
运筹学在中国
亚太运筹中心(APORC)
中国运筹学会还负责组织及管理 亚太运筹学研究中心(APORC--Asia-Pacific OR Center)的日常 学术活动,APORC已组织四次国际 学术会议并出版了四本论文集,日 本运筹学家是每次最大的代表团。
运筹学在中国
运筹学在中国的一些近期应用
(1)中国运筹学近期应用的亮点是由华罗庚教授点 燃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身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和中科院院士的他,亲自率领一个小组,大家称为 “华罗庚小分队”,到农村、工厂讲解基本的优化 技术和统筹方法(PERT),使用于日常的生产和生 活中。自1965年起的十年中,他到了约二十个省和 无数个城市,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他的工作得到 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表扬。华罗庚先生这一时期 的推广工作播下了运筹学哲学思想的种子,大大推 动了运筹学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直到今天,许多 中国公民还记得“优选法”这个词汇,但不一定知 道“运筹学”。

运筹学在中国
社会保障与服务业
1、运用排队理论方法对超市收费系统进行分析, 建立了在一定的顾客满意度条件下超市的运营 费用模型,按运营成本最小的目标进行了优化; 2、住院排队系统病床配置调整方法的分析研究 3、还应用排队理论建立了门诊排队模型与住院 排队模型,进行了某医院的住院排队系统计算 机仿真,针对扩建、新建医院建立了线性规划 决策模型。 徐渝提供(xuyu@)
中国古代的对策论
公元前四世纪战国时期齐国的将军田忌与 齐王赛马的故事。双方各遣三马一对一比赛。 孙膑发现田忌的马虽然不如齐王的,但相差 不多。于是献策:以下马对齐王的上马,以 上马对齐王中马,以中马对齐王下马,结果 田忌以二比一获胜。今天来讲,这就是简单 的对策论。
运筹学在中国
古代工程中的运筹思想
运筹学在中国
最近的一些理论研究方向
(2) 不确定性决策研究
• 供应链管理。主要研究基于信息更新下,供应 链模型的优化和决策。 • 随机存储模型。主要用博弈理论和随机比较理 论来研究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的协调问题。 • 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实时供应链控制和应急管理 • 具有多类顾客到达的随机排队网络优化与设计。 主要研究优化与设计中最基本的两个问题,即具 有多类顾客到达随机排队网络的稳定性与扩散逼 近。 张汉勤提供(hanqin@)
运筹学在中国
金融管理与经济发展方面的运筹学应用
(3)将优化及决策分析方法,应用于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 资产评估与定价分析模型等;例如陕西省运筹学会近年 的一些运筹学应用: 证券投资: 沪深股市股指波动的交互影响效应分析 深圳股市内幕交易(例资产重组)的实证分析 经济发展(预测、评价、优化): 陕北果业发展决策的优化分析 系统结构模型在陕北果业开发中的应用 陕北水果生产基地战略方针多层次分析决策模型 陕西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对有效性 评价 陕西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及对策 徐渝提供 (xuyu@)
在中文里翻译为“运筹”。 来源——公元前三世纪楚汉相争中,汉高祖 刘邦的谋士张良常出谋献策,为刘邦打败项 羽,推翻秦朝,统一中国立下大功。刘邦称 誉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运筹学在中国
运筹学的性质
运筹学是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 门新兴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对各种资 源的运用及筹划活动,它的研究目的在于了 解和发现这种运用及筹划活动的基本规律, 以便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来达到总体、 全局最优的目标。这里所说的“资源”是广 义的,既包括物质材料,也包括人力配备; 既包括技术装备,也包括社会结构。
宋真宗时(公元1008-1017)宫廷失火, 需要重建。采取了如下方案:先在通向 宫殿的大道上就近取土,取土后大道形 成深沟, 于是引入汴水, 成为人工小河。 由此基建材料可由水路运入工地;宫殿 修成后,又将基建废料弃置沟中,重新 建成大道。这一方案取土近、弃土近、 运输便,是工程的优化。
运筹学在中国
运筹学在中国
现代运筹学发展简史
真正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系统研究并予以正 式命名的运筹学这段辉煌的创业史,是在二 次大战前后揭开的。 二次大战胜利后,美英各国运筹学的研究不 但在军事部门继续予以保留,而且研究队伍 还进一步得到扩大和发展,同时在政府和工 业部门也开始推行运筹学方法,筹建运筹学 小组。
运筹学在中国

运筹学在中国
最近的一些理论研究方向
(1) 数学规划研究
• 开展对非线性规划信赖域方法的深入和细致的研究(袁亚 湘); • 开展对非线性共轭梯度法进行深入研究工作者(戴域虹、 袁亚湘、韩继业、邓乃扬、王长钰等); • 邓乃扬教授提出一类使用PCG技术的不精确牛顿法,大型 问题显示出其巨大潜在作用; • 研究求解变分不等式问题的一类投影和收缩算法(何炳生、 孙德峰、修乃华、王长钰、王宜举等); • 开展对求解变分不等式问题的非光滑算法研究,以及开展 对求解变分不等式问题的非内点光滑化算法研究。 修乃华提供(nhxiu@)
运筹学在中国
粮食产量预测
(2)中科院陈锡康教授提出了系统综合因素方法预测粮 食产量。关键技术包括投入占用产出分析、考虑边际收益 率递减的非线性预测方程,以及最小绝对和方法。自1980 年始,在每年的四月底成功地预测中国全年的粮食产量, 五月初报送给中国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 三个突出的特点: 预测提前期在半年以上(一般预测方法提前期一般是2 个月); 平均预测误差为1.6%(一般预测方法的平均预测误差为 5-10%); 预报粮食产量丰、平、欠方向正确。1999年陈锡康研究 员等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五届IFORS大会上获得一等奖。 陈锡康提供(xkchen@)
运筹学在中国
最近的一些理论研究方向
(3) 离散与组合优化研究
基于判定树计算模型的计算复杂性理论:Rivest-Vuillemin 猜想(堵丁柱 dzd@, 高随祥 sxgao@) 近似算法:NP-难解问题的近似算法设计和分析 Steiner 树问题: Steiner 树问题的几何 , 网络和各种推广模 型 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交换网络,光纤网络,无线网络和移动 网络(堵丁柱 dzd@, 胡晓东 xdhu@) 排序问题:排序问题的在线,半在线和离线模型 (何勇 heyong@) 装箱问题:装箱问题的在线,离线和高维模型 (张国川 zg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