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手抄报资料篇一: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内容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内容【我国植树节的由来】为了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特定每年的3月12日中国的植树节,鼓励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参与到绿化祖国,改善环境的队伍中来。
同学们也要积极投身到植树的活动中,争取每位小朋友每年都能够亲手种一棵树!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
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
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民国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
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民国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
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
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
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植树节标语口号】如果你在今天植了一棵树,两年后的今天它可实现你一个愿望还按什么按?难道用一只拇指也能植树?爱林、造林,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植树节快乐!植树节,给地球一点色彩,一起动起来哦!植树节,你也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地球长出美丽的头发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让地球变的更年青。
大力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
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爱我长沙山水洲城,维护优良生态环境。
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绿色的怀抱。
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篇二: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大全_图文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大全植树节由来“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
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也因为这是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日。
中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即3月12日。
后来到了1928年的4月7日,民国政府颁布了植树令:以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几年植树式。
”民国政府之所以颁布这道令,是因为孙中山先生幼年就对“树艺牧畜”十分热爱的缘故。
他在海外留学时,经常利用假期回故乡种植桑树。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与南京。
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节标志植树节节徽是寓意概括的标志。
1. 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2. “中国植树节”和“”,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
3. 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低碳生活、植树造林现在开始做起:1.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2.少用一次性制品(木筷、纸杯、纸巾等),减少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资源;3.使用节能电器,电器使用后完全关闭电源,节约用电;适度使用空调;4.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为节能减排出力;5.重复使用纸张,双面打印,多发电子贺卡、电子邮件,保护森林;6.亲近大自然,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认养(捐植)一棵树木,寄托自己的理想,埋下自己的愿望。
7.在家中,多养几盆花。
8.关心爱护绿色生命,保护身边的绿化成果,广泛开展“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文明活动,争做绿色文明使者,让我们家园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植树节手抄报样篇三: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大全植树节的由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
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
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XX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
19XX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XX 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
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
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1981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植树节徽章含义大诞生于1984年,今年已经是第31个年头了。
植树节节徽是寓意概括的标志。
1. 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2. 中国植树节和,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
3. 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各国植树趣闻从小植树菲律宾政府规定,凡年满10岁以上的居民,必须在连续5年内,平均每年至少植1棵树,但不能一次性植完。
马尔加什政府规定,凡12岁至55岁有劳动能力的男性居民,每人每年必须植树50棵。
每户植树墨西哥市政府规定,每年的6月30日这天,全国所有家庭都要开展每户一树运动,即每户必须最少要植1棵树。
尤其是有成员担任国家公务员的家庭,更应带头开展绿化活动。
买车植树日本的神户和大阪市规定,每个家庭每次增购一辆汽车就要栽植1棵树。
因为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碳化合物对环境有污染,树木对消除污染有重要作用。
官员植树 8月3日是尼泊尔的植树节。
政府规定,从这天起一周内,全国不但普通群众每人至少要植1棵树,就是对政府官员也硬性规定,每人也要至少植1棵树,且要通过验收。
求爱植树法国的勃艮地有一种求爱风俗,每年的4月30日或5月1日,求爱中的小伙子必须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1棵树,以表达爱慕之情。
如果姑娘接受了此树,说明求爱成功。
那么,小伙子就要另植1棵树作纪念。
办婚证植树印尼的爪哇岛规定,凡首次结婚的男女要先植两棵树。
离婚后再婚的人必须再植3棵树,否则,不予办理结婚证手续。
婚礼植树日本长野县有一项法令规定,凡新婚夫妇都要在指定的地点参加营造新婚者的森林的婚礼纪念植树活动,每对夫妇要栽6棵树苗。
然后把写有自己名字和结婚日期的漂亮标志牌挂在树旁,此外还要交纳树木养护费。
埋胎盘植树坦桑尼亚不少地区有一种风俗,谁家生了小孩子就把胎盘埋在屋外,并且在上面植上1棵树,表示小孩子像树一样茁壮成长。
生孩植树波兰的一些地方有一条植树规定,生孩子的家庭都要植3棵树,称为添丁树,表示添人进口之意。
日本农村也流行这种风俗,还在树上挂上小孩照片,被称为人生纪念树。
建房植树印度西部的一些地区规定,凡申请建房者,必须同时保证新房建成后栽5棵树,才算工程完结。
否则不办理建房手续,或建房验收不合格。
悼念植树在所罗门群岛上有一种风俗,如果哪家有人逝世,其家属要在死者的坟前植树1棵,以示悼念。
同时,每年祭奠死者时,都要给这棵树除草、松土和培植,以寄托对死者哀思。
树木的作用树木是天然蓄水库和天然空调。
树木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降噪。
树木是氧气制造厂。
一公顷阔叶林1天可以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出吨氧气。
树木是粉尘过滤器。
当含尘量大的气流通过树林时,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颗粒较大的粉尘会迅速下降。
另外,有些树木的表皮长有绒毛或者能够分泌出油脂,它们能把粉尘粘在身上,从而使经过树林的气流含尘量大大降低。
树木是杀菌能手。
许多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出杀茵素,杀死由粉尘带来的各种病原菌。
据调查,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菌量,百货大楼为400万个,林荫道上为58万个,公园里为1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
林区与百货大楼空气中的含菌量相差7万多倍。
篇四: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大全植树节手抄报资料大全植树节由来“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
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也因为这是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日。
中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即3月12日。
后来到了1928年的4月7日,民国政府颁布了植树令:以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几年植树式。
”民国政府之所以颁布这道令,是因为孙中山先生幼年就对“树艺牧畜”十分热爱的缘故。
他在海外留学时,经常利用假期回故乡种植桑树。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与南京。
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节标志植树节节徽是寓意概括的标志。
1. 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2. “中国植树节”和“”,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
3. 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低碳生活、植树造林现在开始做起:1.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2.少用一次性制品(木筷、纸杯、纸巾等),减少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资源;3.使用节能电器,电器使用后完全关闭电源,节约用电;适度使用空调;4.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为节能减排出力;5.重复使用纸张,双面打印,多发电子贺卡、电子邮件,保护森林;6.亲近大自然,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认养(捐植)一棵树木,寄托自己的理想,埋下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