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秋学期梁溪区初中学业水平抽测九年级语文试题卷2020.1。
(本试卷满分 13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 23 分)1.根据课文默写。
①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李白《行路难》)②_____,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③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④______,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⑤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
(许浑《咸阳城东楼》)⑥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
(李商隐《无题》)⑦中秋节,在异乡求学的李明,用苏轼《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的诗句,编辑短信,发给父母,表达美好祝福。
【答案】(1). 玉盘珍羞直万钱(2). 戍鼓断人行(3). 寒林空见日斜时(4). 槲叶落山路(5). 鸟下绿芜秦苑夕(6). 蜡炬成灰泪始干(7). 槲叶落山路(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解析】【详解】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直、戍、槲、苑、婵”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lán____褛②huàn_____养③ 根深dì______固【答案】(1). 褴(2). 豢(3). 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
学生只有读准字音,才能得出相应的字词。
在书写的时候,注意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的辨析,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褴”是“衣字旁”,不要少一点;“蒂”是“草字头”,不要写成“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该培训机构以欺诈作假的形式诓骗..消费者,这种行为性质恶劣,当以严惩。
B. 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的成绩终于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学们纷纷向他表示恭维..。
C. 要写好作文,临时抱佛脚是不行,必须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好习惯,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才能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的D. 特朗普政府不顾全球各方的劝阻,一意孤行....,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掀起了新一轮的中美贸易争端。
【答案】B【解析】【详解】A.“诓骗”意思是说谎话骗人,使用正确;B.“恭维”意思是为讨好而赞扬,语境中并没有讨好的意思,使用错误;C.“持之以恒”意思是长久坚持下去,使用正确;D.“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使用正确。
故选B。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作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
②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
③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
④在这一点上它又有别于普通的人物传记。
⑤它还必须写出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较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⑥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以虚构为主的小说。
A. ③②①⑥⑤④B. ③②④①⑥⑤C. ⑤⑥①③④②D. ⑤①⑥④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这段文字是对传记文学的介绍,由传记引出传记文学,句③为首句;然后介绍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说明它不允许虚构的内容,即句②“主要人物和事件”,然后说明它可以虚构的部分,即句①“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句⑥的“这一点”即指句①;接着,句⑤“它还……”承接句⑥,句④“这一点”指的就是句⑤。
据此分析排序为③②①⑥⑤④,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B.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丝竹指音乐,桑梓指家乡。
C. 古代文人常用字、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李白的《李太白全集》,秦观的《淮海居士长短句》,张岱的《陶庵梦忆》,就是用作者的号来命名的。
D. 古人常用敬辞。
《范进中举》中“谨具贺仪”的“谨”字,《三顾茅庐》中“曲赐教诲”的“曲”字,都属于敬辞。
【答案】C【解析】【详解】C.表述错误,李白,字太白,《李太白全集》是以他的“字”命名的。
故选C。
6.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衍太太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我”并没有听从,然而却出现了“我”偷家里东西变卖的流言,“我”心里十分恼怒。
B. 祭灶那天晚上,祥子被曹先生的学生阮明威胁,不得已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给了他。
祥子第二次买车的希望又破灭了。
C. 车迟国王兴道灭佛,为解救受苦受难的众佛徒,孙悟空和虎力、鹿力、羊力三大仙斗法大胜,并使三大仙现出了原形,车迟国王悔悟,决定重尊佛教。
D. 阿罗纳克斯教授与尼摩船长等人在通过托雷斯海峡时,遭到了土著人的围攻,最后是船长把潜艇的铁栏杆通了电,击退了土著人。
【答案】B【解析】【详解】B.表述有误。
祥子不是被曹先生的学生阮明威胁、敲诈的,而是孙侦探。
故选B。
二、阅读与赏析(共 47 分)(一)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始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
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劝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
高宗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乃约统制王世隆等人径趋.金营,安①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
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弃疾时年二十三。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
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②接连,③草窃间作。
遂奏疏言军政之敝,拟别创一军,以飞虎为名。
乃度.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兵买马。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议者以聚敛闻,上降御前金字牌,俾④日下住罢。
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
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故号以“稼轩”名。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注】①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②溪峒蛮獠:旧时对西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③砦栅:为防御而设的竹木栅栏等障碍物。
④俾:使7.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弃疾间与之.游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醒能述以.文者C. 弃疾受而.藏之泉香而.酒洌D. 斩安国于.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 辛弃疾一开始就决心南下归顺朝廷。
加入耿京的起义军后,他劝耿京也早做南归的决策。
B. 辛弃疾回到海州,发现耿京已被叛徒张国安、邵进杀害。
于是他带着统制王世隆等人,杀进敌营,杀死了正与敌军喝酒的张国安。
C. 辛弃疾在修建“飞虎军”军队营房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D. 辛弃疾为人豪爽重气节,能识别提拔才智出众的人。
他认为人生在于勤奋,应当以耕田为第一,所以给自己取号为“稼轩”。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京益壮.之壮:②乃约统制王世隆等人径趋.金营趋:③安国方与金将酣.饮酣:④乃度.营垒故基度:10. 翻译下列句子。
①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答案】7. D 8. B9. ①壮:以…为壮,认为…豪壮②趋:趋向、奔赴③酣:尽兴地喝酒④度:测量10. ①(辛弃疾)揣测义端一定把起义军的实情(虚实情况)跑去报告金帅,急速追赶并抓住了他。
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间,寄托在酒上。
【解析】【7题详解】A.之:代词∕结构助词,的;B.以:表示顺承,相当于“而”∕用;C.而:表顺承∕表并列;D.于:在∕在。
故选D。
【8题详解】B.表述有误。
结合文意可知,辛弃疾回到海州,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
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
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
故选B。
【9题详解】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其中“壮”是意动用法,“以……为壮”的意思。
【10题详解】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意思是:揣,揣测;以,把;得,领会;寓,寄托。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选自《宋史》作者:脱脱年代:元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
开始下决心南归大宋。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
耿京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
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
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
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
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期限,(我)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
”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
辛弃疾(并不理会),斩其首回报耿京,耿京更认为他是壮士。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召见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
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
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
辛弃疾当年二十三岁。
不久,辛弃疾担任潭州兼湖南安抚使。
当时,盗贼在湖南接连兴起,辛弃疾全都把他们讨伐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