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 课程的表现形式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 课程的表现形式
育活动作出总体安排,是编制课
程标准和编写教科书的基本依据。
1
课程计划是课程实施、评价 和管理的基本准则,也是督导、 评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课程计划实质是基于
培养目标对课程设置进行
整体规划。
2
3
你学会了吗?
课
程
与
教
学
论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孔 子
夸 美 纽 斯
杜 威 泰 勒
赫尔巴特
小军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看到本学期的课表后 他发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课表上有了他感兴趣的“科 学课”,却也同时增加了让他有些担忧的“外语课”。 为什么会增设这两门课程呢? 原来啊,这都是义务教育课程计划里面规定好了 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吧。
程计划呢?
目 录
01
历史演变
02
定义详解
03
总结归纳
第一部分
历史演变
历史演变
教育计划
学校课程标准
教学计划
课程计划
第二部分
定义详解
定义详解
课程计划 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
规划,是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和学校的性 质,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机构制定的 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一种规范性、 指导性文件,重点是规定学校开设的课 程门类、各门类课程的学时数量以及开 设的顺序。
评价课 程三维 度
我们正在做的事 情有价值吗?
学生实际体验到的
内容
课程管理: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构成
课程管理即关于课程设置、开发、实施和评价等相关权利的 规范要求和组织机制。 制度安排、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
三 级 课 程 管 理 体 制
第三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 地位和作用
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构思的体现,课程政策的载体,承载课程政策信息的 有形文件,落实课程政策精神的渠道
作用
制定、编撰教材的依据
学校培养人才、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稳定教学秩序、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归纳总结
有助于学生发展、教师工作和专业成长,有利于学 校改进实现发展的作用
突出德育、重视能力为重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特 点
合群、乐群、
爱群、为群、 治群的阳光少 年
23
24
25
26
快乐游戏
书香阅读 兴趣分流 快乐健身 班队活动 探究型课程 周课时总量
1
1 1 2 1 1 30
1
1 1 2 1 1 31
1
1 1 2 1 1 32
1
1 1 2 1 1 33
1
1 1 2 1 1 33
第三部分
归纳总 结
归纳总结
课程计划是对学校的教学教
课
程
与
教
学
论
课程计划的概念
孔 子
夸 美 纽 斯
杜 威 泰 勒
赫尔巴特
小张在学习课程计划时看到了这样一些言论,有 人认为:课程计划就是根据时间安排课程的进度从 而达到节制性的利用时间。有人认为:课程计划就
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对学校活动做出全面安排。
还有人认为:课程计划就是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教 育进行的指导。这时的小张迷糊了,究竟什么是课
有利于学校改进, 实现学校发展
第四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 特点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 突出人才为重的 能力培养要求
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 关注学生学业负担
第五部分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我国义务教育计划旨在突出“整体育人”的基本理 念精神
由培养目标、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 程管理五方面构成
归纳总结
你学会了吗?
定义详解
语文
数学 外语 基 础 型 课 程 自然 品德与社会 音乐 美术 体育与健康 信息科技 劳动技术 周课时数 拓 展 型 课 程
8
3 2 2 2 1 2 3
8
4 2 2 2 1 2 3
5
4 4 2 2 1 2 3 2
5
5 5 2 3 1 1 3 1
5
5 5 2 3 1 1 3 1 26
培养目标:
教育构想的集中体现,课程政策具体的、制度化了的载体, 承载课程政策信息的有形文件,落实课程政策主要精神理念的 重要渠道
学校培养人才、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稳定教学秩 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03
地位
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地位和作用
有助于教师工作, 促进专业成长
课程计划是一个总体规划 我国小学课 程计划节选部 分的课程设置 课程计划也是编写课程 标准,教科书的基本依据 及编排表
1 10 4
1 10 5
1 9 5 3 1 2 3 2 1 27
1 8 5 3 2 1 2 3 2 1 28
1 7 5 3 2 2 2 3 2 1 28
1 7 5 3 2 2 2 3 2 1 28
A
课程计划是对学校的教 学教育活动作出总体安排, 是编制课程标准和编写教 科书的基本依据。
定义详解
学 段 年级 课程 思想品 德 语文 数学 外语 社会 自然 音乐 体育 美术 劳动 周学科 课时 小 学 六 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小学总 课时 204 1734 986 366 204 272 476 544 408 136 5330
最终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
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构成
课程设置大体可以分为 三个方面:(1)科目设置; (3)开设顺序。 (2)学时分配;
课程实施: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构成
课程实施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具体落实课程计划。
课程评价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构成
教师教的内容
进入课程计划的内容
1 3 2 2 23
1 3 2 2 24
B
课程计划
课程实施 督导 课程评价 评价 课程管理
定义详解
学校活动主要方向
洞察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C
课程计划实质是基于培养目标对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规划
定义详解
不同的教育目的形成了不同的课程计划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计划
年级
一 课程 科目 周课时 二 三 四 五
合理设计课程内容目标、优 化教学、改进教学评价等
突 出
学生“核心素养”的 培养 “不同学科”课程内容 与形态特点
充分发挥“整体育人” 基本精神
第二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的构成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构成 培养目标
B
A
课程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计 划的构成
D E
C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课程管理
培养目标:
人。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构成
01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基本精神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构成
目 录
02
03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地位和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
04
05
总结归纳
第一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的基本精神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基本精神
指导思想
核心价值观
改革目标
A
B
C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基本精神
“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体 现
“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