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内分泌科2015-2016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目录内分泌科诊疗方案2015年 (3)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4)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疗方案 (12)聚证(代谢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15)内分泌科诊疗方案2016年 (18)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19)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疗方案 (29)聚证(代谢综合征)诊疗方案 (33)诊疗方案优化表 (36)内分泌科诊疗方案2015年●消渴病(糖尿病)●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门诊)●聚证(代谢综合征)(门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2015年)消渴病对应得2型糖尿病,其ICD-10编码为E11、902,中医病名“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就是诊断消渴病得主要依据。
有得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得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07年)。
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二)证候诊断(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虚浮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肾阴亏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畏寒肢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阳痿,面目浮肿,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2)兼证①瘀证:胸闷刺痛,肢体麻木或疼痛,疼痛不移,肌肤甲错,健忘心悸,心烦失眠,或中风偏瘫,语言謇涩,或视物不清,唇舌紫暗,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苔薄白,脉弦或沉而涩。
②痰证:嗜食肥甘,形体肥胖,呕恶眩晕,口黏痰多,食油腻则加重,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滑。
③湿证:头重昏蒙,四肢沉重,遇阴雨天加重,倦怠嗜卧,脘腹胀满,食少纳呆,便溏或黏滞不爽,舌胖大,边齿痕,苔腻,脉弦滑。
④浊证:腹部肥胖,实验检查血脂或血尿酸升高,或伴脂肪肝,舌胖大,苔腐腻,脉滑。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开郁清热。
代谢2号方+大柴胡汤加减:黄芪、灵芝、乌梅、女贞子、柴胡、黄芩、清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等。
②胃肠实热证:通腑泄热。
代谢2号方+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 黄芪、灵芝、乌梅、女贞子、大黄、黄连、枳实、石膏、葛根、元明粉等。
③脾虚胃热证:辛开苦降。
代谢2号方+半夏泻心汤加减:黄芪、灵芝、乌梅、女贞子、半夏、黄芩、黄连、党参、干姜、炙草等。
④上热下寒证:清上温下。
代谢2号方+乌梅丸加减: 黄芪、灵芝、乌梅、女贞子、乌梅、黄连、黄柏、干姜、蜀椒、附子、当归、肉桂、党参等。
⑤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代谢2号方+知柏地黄丸、白虎汤加减:黄芪、灵芝、乌梅、女贞子、知母、黄柏、山萸肉、丹皮、山药、石膏、粳米、甘草、天花粉、黄连、生地黄、藕汁等。
⑥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代谢2号方+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黄芪、灵芝、乌梅、女贞子、人参、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茱萸等。
⑦肾阴亏虚证:阴阳双补。
代谢2号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偏阴虚,左归饮加减;偏阳虚,右归饮加减。
黄芪、灵芝、乌梅、女贞子、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枸杞子、甘草、杜仲、菟丝子、肉桂、当归、鹿角胶等。
(2)兼证①瘀证:活血化瘀。
桃红四物汤加减:地黄、川芎、白芍、当归、桃仁、红花等。
②痰证:行气化痰。
二陈汤加减;偏痰热黄连温胆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等。
③湿证:健脾燥湿。
三仁汤加减;杏仁、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叶等。
④浊证:消膏降浊。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大黄、黄连、枳实、石膏、葛根、元明粉、红曲、生山楂、五谷虫、西红花、威灵仙等。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开郁清热。
可选用大柴胡颗粒。
②胃肠实热证:通腑泄热。
可选用牛黄清胃丸、一清胶囊、新清宁片、复方芦荟胶囊。
③上热下寒证:清上温下。
可选用乌梅丸。
④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可选用知柏地黄丸、糖脉康颗粒。
⑤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可选用六味地黄丸胶囊、参芪降糖胶囊(颗粒)。
⑥肾阴亏虚证:阴阳双补。
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右归胶囊、左归丸。
(2)兼证①瘀证:活血化瘀。
可选用血府逐瘀胶囊(片)。
②湿证:健脾燥湿。
可选用二陈丸。
③痰证:湿证:健脾燥湿。
可选用参苓白术颗粒。
④浊证:消膏降浊。
可选用加味保与丸。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如生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
(四)基础治疗1、降糖治疗: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选择治疗方案。
配合使用“双C方案”即动态血糖监测加胰岛素泵治疗。
有适应症者,进行胰岛移植与/或干细胞治疗,以及臭氧治疗。
2、并发症治疗: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选择治疗方案。
配合非药物疗法,如安诺治疗仪、气压循环驱动治疗等。
(五)中药外用1、中药泡洗:下肢麻与/或凉与/或痛与/或水肿者,可采用汤剂泡洗,可选用腿浴治疗器与足疗仪。
2、中药外敷:可选用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中药研末加工双足心贴敷。
3、中药离子导入:可根据具体情况,辨证使用中药离子导入。
可配合选用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
(六)非药物疗法1、膳食与药膳调配:做到个体化,达到膳食平衡。
尽可能基于中医食物性味理论,进行药膳饮食治疗。
2、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得原则就是适量、经常性与个体化。
坚持有氧运动。
保持健康为目得得体力活动包括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得活动,运动时注意安全性。
其她尚有散步、广播操、太极拳、游泳、打球、滑冰、划船、骑自行车等。
3、针灸疗法:可根据病情选择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磁疗等。
阴虚热盛证:鱼际(LU10)、太渊(LU9)、心俞(BL15)、肺俞(BD13)、脾俞(BL20)、玉液(Ex-HV12)、金津(Ex-HV13)、承浆(RN24)。
气阴两虚证:内庭(ST44)、三阴交(SP6)、脾俞(BL20)、胃俞(BL21)、中脘(RN12)、足三里(ST36)。
肾阴亏虚证:太溪(KI3)、太冲(LR3)、肝俞(BL18)、脾俞(BL20)、肾俞(BL23)、足三里(ST36)、关元(RN4)。
根据病情需要与临床症状,可选用以下设备:多功能艾灸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及经络导平治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
5、其她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骨质疏松治疗康复系统治疗糖尿病合并得骨质疏松症,三部推拿技术治疗糖尿病合并得难治性失眠,结肠透析机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等,可配合使用糖尿病治疗仪。
(七)护理1、糖尿病教育: 教育内容非常广泛,贯穿于糖尿病整个防治过程。
通过教育使患者了解治疗不达标得危害性,掌握饮食与运动得方法与实施,了解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合理使用及调节,急性并发症临床表现、预防、处理,慢性并发症得危险因素及防治。
血糖得监测、自我保健得重要性与必要性等。
2、饮食护理: 原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应做到合理搭配,食养以尽,勿使太过。
谨与五味,膳食有酸、苦、甘、辛、咸等五味以入五脏。
五味调与,水谷精微充足,气血旺盛,脏腑调与。
食应有节:一日三餐应做到定时定量,合理安排。
主食量分配:早餐占全日量得25%、午餐为40%、晚餐为35%、或全日主食分为5等份,早餐为1/5,中餐与晚餐各2/5。
并提倡适量膳食纤维、优质蛋白、植物脂肪。
戒烟限酒:烟可促进患者大血管病变得发生与加重。
酒精可诱发使用磺酰脲类药或胰岛素患者低血糖。
可限量1-2份标准量/日(每份标准量啤酒285ml、白酒30ml等约含10g酒精)。
限盐:每天限制食用盐摄入在6g内,高血压患者应更严格。
3、运动护理:运动方式多样,内容丰富。
日常选择散步、中速或快速步行、慢跑、广播操、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五禽戏、游泳、打球、滑冰、划船、骑自行车等。
提倡比较温与得有氧运动,避免过度激烈。
运动量可按心率衡量。
有效心率计算:男性最高心率=205-年龄/2;女性最高心率=220-年龄/2。
最适合运动心率范围,心率应控制在最高心率得60%~85%。
运动必须个体化,尤其老年或有较严重并发症者,量力而行。
4、心理护理: 人得心理状态、精神情绪对保持健康、疾病发生,病情转归等发挥重要作用。
情志过激,超越生理调节限度,使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司,可诱发疾病、或使疾病加重或恶化。
“喜则气与志达,营卫通利”精神愉悦,正气旺盛以利战胜疾病。
5、药物护理:了解药物得功效主治与服用时间,注意药物之间得交互作用,预防药害。
三、难点分析临床上,消渴得并发症主要涉及临床其她系统,容易被其她专业分流,故消渴在中医药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
临床治疗中发现糖尿病患者除临床主症多尿、乏力外,常伴口干、多饮、多食、盗汗、自汗、视物模糊、肢麻、肢痛等,且消渴患者因病程缠绵,气血亏虚,阴损及阳,其证多为在虚实夹杂,而非单纯实证与虚证,故在治疗中需对自拟方进行随症加减,如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等制剂,不可固执一方,当因人而异。
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糖尿病疗效判定包括疾病疗效判定标准、主要指标疗效(即降糖疗效)评价与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1.疾病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下降超过治疗前得40%,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至6、2%以下,或下降超过治疗前得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