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城市林业发展趋势的分析

我国城市林业发展趋势的分析

我国城市林业发展趋势的分析
我国城市林业建设正在兴起,各城市在城市林业上各有特色,而且尚处在理论和发展的新时期。

同时,“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已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

主题词:城市林业发展分析
一、影响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因素
从国内外城市林业的发展来看,城市林业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林业对改善人民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建设协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城市森林”这个概念,提出了要坚持城乡林业的协调发展。

尽管我国城市林业研究起步较晚,但城市林业的建设和研究工作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城市林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已取得了较大成绩。

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1、城市森林、树木和绿地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城市森林结构不合理,选配树种单一,使许多城市形成“多街一树”的单调景观,绿化水平低、效果差,难以发挥三大效益。

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矛盾不断显现;城市绿地和森林被征占和毁坏的情况还比较严重,城市林业的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

4、对城市林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有关城市林业的宣传、教育不够,城市林业建设资金不足。

5、城市林业经营管理粗放,使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性及再生能力等方面表现不良,对环境压力的承受力还很脆弱,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保障。

上述因素表明我国的城市林业建设和研究尚处于起步和发展的初期,开展工作的内容和空间很大。

二、发展城市林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
点,大力发展城市林业,加强生态建设,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全面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绿色生态系统;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林,科教兴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努力建设以生态功能为主,集景观功能、游憩功能于一体,结构稳定、布局合理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使林业更好地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基本原则
1)优化林业资源配置,实现城市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原则把城市发展建设对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优化林业资源配置,实施重点工程,构建保障体系,实现林业跨越式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生态功能优先,服务城市林业建设的原则城市林业是一项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多层次、跨行政地域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在服务城市林业建设的总目标下开展工作,符合现有管理体制下对城市林业建设与管理的要求。

3)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城市林业发展目标的原则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林业和为市民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的角度,在规划和建设中必须以人为本,整体布局力求科学、合理,建设项目注重体现人本关怀,最大限度为市民提供服务。

4)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城市林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建设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林业发展趋势分析
城市林业的发展应当服从或服务于国家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21世纪初,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 m2以上;到21世纪中叶,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5~50 m2。

近10年来,我国城市林业建设正在兴起,各城市在城市林业上各有特色,而且尚处在理论和发展的新时期。

同时,“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已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

城市林业建设的未来发展是如何在城市进行合理地种植、维护和保护树木,从而来保证创造一个更加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

在城市建设布局方面应与城市林业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城区绿岛、城边绿带、城郊森林的特色;要以“绿”为背景,“景”为点缀,“生态”为中心,增加物种多样性,形成森林环境,在结构上采用规模分布、带状走廊格局、点状散落布局和系统网络结构,使之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又重点突出城市主题。

在城市林业实施方面要从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到投资全过程充分考虑到城市森林的生态环境功能,加强城市森林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

在绿地结构配置与比例、植物种选择与应用、建设模式等方面
探索城市林业发展优化模式和建设途径,为创建长效、稳定、优质的城市林业生态体系提供支撑平台。

城市林业的发展对策应体现以下几点:
(1)确立城市林业的重要地位,广泛开展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城市林业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让公众全面了解城市林业的重要作用和多种功能,提高全社会对城市林业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全民和全社会参与城市林业建设和保护。

(2)要把城市林业纳入市政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

要坚持贯彻普遍绿化与重点美化的原则,见缝插绿,把凡是能够种树、种花、种革的地方都充分利用起来;在绿地较少的城市要大力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

(3)研究构建城市林业生态环境体系的系列配套工程技术。

立足于我国不同城市的特点,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总结现有绿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研究典型城市的城市林业建设配套技术和方案的实践创新,提出适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城市林业工程建设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方案。

(4)扩大城市森林和绿地面积,提高城市森林资源、树木及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利用生物共生互利原理,建立合理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城市绿地及城市森林景观结构,同时,加强城市森林、树木和绿地培育、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城市林业高效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

(5)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队伍的建设。

在我国高等院校开设城市林业的有关课程,使园林、林业以及城建规划专业的学生都能了解城市林业的内容。

针对城市林业的重点课题,组织多学科、多部门专家共同协作攻关,并与决策部门通力合作,确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林业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