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及其标注

第二节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及其标注

第二节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一、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参数值的选择
(一)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选择
在表面粗糙度的六个评定参数中,Ra、Rz、Ry三个高度参数为基本参数Sm、S、t p为三个附加参数。

这些参数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零件的表面形貌特征,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完整性。

因此,在具体选用时要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材料性能、结构特点以及测量的条件等情况适当用一个或几个作为评定参数。

1)如果表面没有特殊要求时,一般仅选用高度参数。

在高度特性参数常用的参数值范围内(R a为0.025~6.3μm、R z为0.1~25μm),推荐优先选用Ra值,因为Ra能较充分地反应零件表面轮廓的特征。

但以下情况不宜选用Ra。

a. 当表面过于粗糙(Ra>6.3μm)或太光滑(Ra<0.025μm)时,可选用Rz,因为此范围便于选择用于测量Rz的仪器进行测量。

b. 当零件材料较软时,不能选用Ra,因为Ra值一般采用触针测量,如果用于软材料的测量,不仅会划伤零件表面,而且测得结果也不准确。

c. 如果测量面积很小,如顶尖,刀具的刃部以及仪表小元件的表面,在取样长度内,轮廓的峰或谷少于五个时,Rz也难于进行测量,这是可以选用Ry值。

2)当表面有特殊功能要求时,为了保证功能要求,提高产品质量,这是可以同时选用几个参数综合控制表面质量。

a. 当表面要求耐磨时,可以选用Ra、Ry、和t p。

b. 当表面要求承受交变应力时,可以选用Ry、Sm、和S。

c. 当表面着重要求外观质量和可漆性,可选用Sm和S。

(二)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
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合理与否,不仅对产品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制造成本。

一般来说,表面粗糙度值(评定参数值)越小,零件的工作性能越好,使用寿命也越长。

但绝不能认为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越好,为了获得粗糙度小的表面,则零件需经过复杂的工艺过程,这样加工成本可能随之急剧增高。

因此选择表面粗糙度参数值既要考虑零件的功能要求,又要考虑其制造成本,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用较大的粗糙度数值。

1.一般选择原则
1)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小于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

2)摩擦表面比非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要小;滚动摩擦表面比滑动摩擦表面的粗糙度数值要小;运动速度高、单位压力大的摩擦表面,应比运动速度低、单位压力小的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3)有循环载荷的表面及易引起应力集中的部分(如圆角、沟槽),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4)配合性质要求高的结合表面,配合间隙小的配合表面以及要求连接可靠、受重载的过盈配合表面等,都应取较小的粗糙度参数值。

5)配合性质相同,零件尺寸越小则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应越小;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轴比孔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2.参数值的选用方法
在选择参数值时,通常可参照一些经过验证的实例,用类比法来确定。

一般尺寸公差、表面形状公差小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也小。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尺寸公差、表面形状公差要求很大,但表面粗糙度值却要求很小,如机床的手轮或手柄的表面,所以说,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确定的函数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