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书籍装帧》

说《书籍装帧》

说《书籍装帧》 书籍装帧》
一、《书籍装帧》的总体分析 书籍装帧》
1、性质定位与作用 书籍装帧设计是艺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 在《素描》《水粉》《三大构成》一些基础课 程之后开设的。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一段历史 了,随着时代的演变与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书籍装帧设计艺术越来越受 到重视。
4、教学参考资料 孙彤辉.书装设计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 年出版社,2004. 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M].吉林:吉林美术出 版社,2000.
二、课程内容与标准的确定
1、政策定位 艺术设计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它使产品的自身价值得到了提升。书籍是一种特 殊的文化商品。既是商品就有包装,书籍装帧设计就 是这种特殊商品的特殊包装。众说周知,在市场经济 中,商品包装对商品促销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图书 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除了 要继续对选题和文稿质量深入把握之外,对书籍设计 的市场功能及设计要素进行研究,也是一项刻不容缓 的课题 。 在我国1200多所综合性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就有700 余所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它成为继计算机、经济管 理类专业后的第三大类型专业。

2 、教学目标 1) 通过系统学习本课程专业理论知识和设计技 能,使学生全面了解书籍装帧设计基础与设计 原则,以及相关技术常识。 2)掌握书籍装帧设计创意和表现的一般规律。 具备独立完成书籍装帧整体设计的能力,制作 出有新意,有时代感的装帧设计作品。
3 、课程任务 欣赏大量的优秀书籍装帧作品,收集大量的书 籍资料 。 利用教师本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向学生介绍 书籍装帧的基本常识。 分阶段布置作业内容要求达到各阶段的训练目 的。
重点:图书开本的选择,系列丛书设计要点, 难点:书籍的装订形式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加实物演示。
第三章 欣赏篇
主要内容:优秀书籍装帧欣赏,优秀封面设计 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赏析优秀书籍装帧,提高同学 们对艺术的审美。 授课方式:幻灯片展示。
4、教学要求: 1)知识的补充 教材中没有提到的书籍装帧中的一些专业术语 上切口、下切口、外切口、白边、有版心、无 版心 2)结合Phtoshop、CorelDRAW等一些设计软件 来完成实训部分。
通过对版式设计的目的、版式设计的原则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明 确书籍版式设计的重要性。通过训练,能用悦目、艺术化的组织 来更好地突出主题,使书籍版面产生清晰的条理性,传达明快的 信息,达成最佳的诉求效果,更好的烘托出书籍的内容与阅读氛 围。 通过对插图形式分类与插图版式等知识的学习,明确插图的形式 必须体现书稿的体裁、内容、风格,以更好地烘托出书籍所蕴涵 的氛围,给予读者微妙的想象空间。 系列丛书设计中,有系列感的设计元素包括版式、图形的变化、 色彩的运用效果、书型、装帧等。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在系列丛 书设计中对这些组成元素的把握能力。 通过对概念书图片的欣赏,了解创意新颖的书籍形式,明确此类 书籍的观念性,突破性与创造性,对设计的观念进行新的定位与 审视,培养创造性思维。
2、高职学生就业目标定位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他们主 要面对的是一些小企业,这不仅是一个客观事 实,也是他们将来就业的主攻方向。 从毕业生将来就业的实际出发,客观上需要以 《书籍装帧》为主要依据的专业教材,这样才 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帮助艺术类毕业生在人 才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
3、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 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来看,高职高专院校 主要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强、实用型的人才。而 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始如此。从这一 目标出发,要求艺术专业教学力求多欣赏优秀 作品多训练书籍设计课题。
3)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占了30学时, 实践(上机、设计、参观)内容与时数安排: (一)书籍装帧的构成要素 参观 (4学时) (二)方法篇 作业上机操作 (38学时)共占 了42个学时为整个课程的一半以上,因为课程 的最终目的是在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前提下动手 实践设计出成品。
四、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这门课程专业性特别强,专业术语也 很多。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需要有丰富的 实践经验且有理论知识的教师担任,以使课程 的讲授更加生动,能够及时地向学生介绍有关 实际应用的知识和技能。
五、成绩评定
平时作业成绩70%+考勤10%+期末考试20%= 该课成绩
六、该课程今后的改革思路
一本优秀的书籍从策划到印刷成册要经历 三个大的环节:采编、设计、制版印刷到装订 成书,采编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它 包括有关设计的策划、图片采集、资料的汇总 等工作。与设计师关系最密切的是书籍装帧设 计环节。而最终制版印刷和装订成书是需要与 印刷部门联系的。所以为了配合这门课程更好 的教学,有必要同一些印刷厂出版社建立合作 关系,实现理论设计到实践操作的相结合。
三、本课程的教学总体设计
1、本课程的章节安排 在章节安排上作了一些改动,第一章书籍装帧 的概述讲完后,穿插进了第三章欣赏篇,通过 对优秀书籍装帧和优秀封面设计的欣赏激发学 生学习的欲望,第一章书籍装帧构成要素的内 容结合第二张的内容混合讲述。从而更好的完 成各个阶段的训练。
2、加强实训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教材各章内容的理解。在 每章节教学完成之后,都有相应的配套练习, 这些练习可作为实训的内容,在教学上安排一 定的实训任务。 由于高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普遍较差,因此, 实训必须及时讲评,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的知 识,达到学以至用。
3、课程各章内容及讲解分析
第一章 理论篇
主要内容:书籍装帧的历史演进书籍装帧的基本概念 书籍装帧的功能;书籍装帧的构成要素、 书籍的封面 设计、书脊、封底、环衬页、扉页、勒口设计、目录 页、版权页、序言页设计、正文、辅文、页码与书眉 设计 教学要求:通过对实际装帧的历史演进等方面知识的 学习,了解书籍装帧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古代书籍的 装帧形式、书籍装帧的作用。了解书籍装帧的构成要 素,能够认识并理解书籍的封面与内芯的组成部分的 特点,掌握书籍装帧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要点与规 律。
重点难点:书籍装帧的构成要素,专业术语, 蝴蝶装和包背装的区别。 授课方法:理论讲解和实物展示。
第二章 方法篇
主要内容:开本的概念,常用纸张的开发与 开本,图书开本的选择,书籍的装订形式; 版式设计的目的、原则、形式法则,书籍装 帧设计流程,中国传统造型元素在书籍中的 应用;插图的表现形式与分类,插图的排版; 系列丛书设计要点;书籍装帧的创新。 教学要求:
欢 迎 指 教
谢 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