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探析
信息传播能力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之一,是社会共同体实现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军事进步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条件。
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增强国际传播能力需要强调中国立场与全球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发展和管理工作,促进我国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影响力,让世界了解一个丰富、真实和发展中的中国。
一、解析国际传播
马特拉在1992年初出版的《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是一本重点阐述国际传播的发展脉络的专著,围绕着传播学的理论发展和国际关系中的传播应用问题,包括近现代以来世界历史的施动者的网络和战略的历史。
作者向我们勾画出传播学发展过程中连续出现的思想、理论和学说的历史以便让我们理解传播的国际维度是如何形成、衍生并在技术和资本的推动下逐步扩散到全世界的。
第一是战争。
远距离传播技术的发明一开始就源于军事的需求。
其次,传播的角逐并不仅仅只限于地理政治,也存在于争夺世界-空间的经济较量中,越来越具有份量的是地理经济或者说是经济战争。
第三点是信息和传播对世界经济的驱动作用提出了一个反复萦绕的问题,即传播与世界在一起是否宣告一种整齐均匀的“世界文化”的来临,抑或是全球文化处于碎片化的前奏。
二、中国的国际传播活动
1.第一阶段: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正式成立,下设新华通讯社、广播事业管理局和国际新闻局。
2.第二阶段:1983年,我国一些政府部门和人民团体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3.第三阶段:电视对外传播迅速发展的时期。
4.第四阶段: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上海赢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
中央确定了首批5批重点扶持的网站:人民日报社的人民网、新华社的新华网、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的中国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CRI在线和中国日报网站——它们是中国对外新闻传播的“国家队”。
2003年,非典,建立从上到下,全面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现有中文简体版、中文繁体版和英文版。
从“宣传中国”向“说明中国”转变;不断改进具体运作方式,践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借《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东风推进新闻立法,同时促建“透明政府”;在新形势下利用新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多种形式向世界说明中国,借此适应时代潮流转变国际传播的内容和形式。
三、任然存在的弱点和不足及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首先是国际舆论话语权不强,其次是国际舆论影响力不强,第三是国际信息传播能力不强。
这就要求我们,第一,积极转变对外传播观念和方法;第二,加强人才培养;第三,既要让中国主流媒体在公共外交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又要大力发展地方媒体,打造地方传媒品牌。
积极转变对外传播观念和方法,适应国际传播战略的新变化。
首先就是要增加信息开放度,使更多的人能够更加充分地接受到我们传播的信息。
其次是要提高信息时效性,任何信息的传播应该及时准确的到达受众的身边。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信息多样性,单一风格的信息将很难再满足受重的需求。
最后,要加速信息的流动。
只有加速信息流动,才能不断的跟上
并满足受众对信息的的需求。
对于国内的媒体来说,应该根据新情况恰当的转变自己的传播观念和传播战略,自信地面对世界。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媒体自身的长足发展以及最终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构建。
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既是国家层面重要的战略问题,也是传媒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现实问题。
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要提高信号覆盖,节目覆盖,眼球覆盖,心灵覆盖,更关键的是要提高文化厚度、价值观的通用度。
为了适应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人才培养也应实现理念与方法的创新。
国际新闻传播人才肩负着神圣的国家使命,要善于形成和引导舆论,同时也要具备国际报道的能力。
公共外交需要主流媒体的深度参与,主流媒体也必须由“内”而“外”积极发力,通过打造在国际舆论市场有发言权的媒体,更深入地影响国际舆论。
主流媒体要在公共外交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必须做到:前瞻性与专业性并举;客观性与主观性共存;主流性与主导性同在;市场性与公关性齐谋。
在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剧烈变动的今天,在区域竞争日趋加紧的时代,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争夺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向世界展示一个和谐、发展和负责任的中国,是中国的主流媒体所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汹涌的情况下,主流媒体实际上已经成为主要的信息载体与表达平台和重要的公共外交平台。
对外媒体是开展对外传播、塑造国家形象的主要阵地,是表达中国立场、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
但同时应该看到,长期以来,政府和学界对对外媒体的投入和关注仅限于中央对外媒体,地方对外媒体则被忽略,无论是对地方对外媒体的理论研究、资金投入,还是地方对外媒体的制作水准,都不尽如人意。
细细分析中央和地方这两级对外媒体的受众群体差异和各自的传播优势,不难发现,地方对外媒体和中央对外媒体的受众群体有着显著的差异,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二者的传播优势各不相同。
在中央对外媒体尚不能有效覆盖所有目标受众的情况下,地方对外媒体理应成为我国对外传播媒体战线中的一个重要补充。
因此,有必要对地方对外媒体的现状及发展空间进行梳理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