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注塑模具设计30 个经验分享
双色注塑模具的设计过程有哪些经验呢?为大家盘点如下! 欢迎查看!
1. 双色注塑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1) 硬胶做1 次,软胶做2 次;
(2) 透明做1 次,非透明做2 次;
(3) 注塑成型温度高的塑料做1 次,成型温度低的做2 次;
2. 模胚导柱、导套必须上下左右对称,前后模对称。
3. 后模要旋转180 度,前模不动。
4. 产品间距必须以注塑机炮嘴的间距为准,国外有的双色注塑机的炮嘴间距是可调的,有的不可调,国内的不可调。
5. 两个独立的顶出系统,顶棍也是两个。
后模两个产品相同,顶针都相同,是旋转关系,切不可做成平移关系。
6. 顶针板只能用弹簧复位,不可用螺丝强制复位,因为后模要旋转。
7. 边锁必须在模具中心的四边,且前后模对称,否则,当后模旋转180 度后,与前模对不上,就不好了。
8. 如果进胶点间距和注塑机炮嘴间距不同,顶棍孔要做成腰型的,因为注塑机顶棍间距不可调。
注意:国产双色注塑机大部分注塑炮嘴不可调。
9. 注意客户提供的注塑机平行炮嘴方向,是X 轴或Y 轴,以此来定
产品排位的布局
10. 运水进出水的方向必须在天地侧,且每一个循环水的进出都
必须在同一面上,不可进水在天,出水在地侧,因为后模要旋转180 度,要注意模胚大小不可超过注塑机出水槽的高度,否则,无法接运水。
11. 第一次注塑的产品要放在非操作侧,因为第一次注塑后,产品要旋转180 度进行第二次注塑,正好转到操作侧,方便取产品。
12. 出口模的码模位,要在操作侧和非操作侧,不可在天地侧,因为他们产品要全自动。
13. 分型面的注意事项:后模分型面要将两个产品合并后取得的
分型面为后模的; 前模分型面要取单个产品的即可,不可取合并后的产品分型面。
14. 前后法兰的公差为负0.05mm两法兰间距公差为正负
0.02mm顶棍与顶棍孔的间隙单边为0.1mm前后模导套导柱的中心距公差为正负0.01 ,模框四边和深度都要加公差,否则,当后模旋转180 度后,因高低不一致而产生批锋; 框深公差为负0.02mm。
15. 如果在模胚厂已经将模胚加工完,本厂要加工唧嘴和顶棍孔时,要以4个导柱导套孔的间距中心为基准取数,否则偏差太多,容易卡死模。
订模胚时,要注明是双色模胚,四个导柱导套和框对称,后模旋转180 度后能与前模匹配。
16. 如果是一套模具的双色模具的话,那就是一个直炮筒,一个90 度的炮筒射胶,不需要旋转,只需一个模芯,软胶与硬胶的分离方法
靠行位封胶。
17. 型腔的两个外形是不同的,分别成型一种产品,而型芯的两个外形完好一样。
18. 模具的前、后模以中心旋转180 °后,必需吻合。
设计时,必需做这个检查动作。
19. 留意顶针孔的位置,最小间隔210mm大的模具须恰当增加
顶棍孔的数量,并且,由于注塑机本身附带的顶针不够长,所以,我们的模具中必需设计加长顶针,顶针长出模胚底板150mn左右。
20. 后模底板上必需设计两个定位圈。
21. 前模面板加A板的总厚度不能少于170mm请认真查看这种型号注塑机的其它参考数据,比如,最大容模厚度、最小容模厚度、顶棍孔间隔等。
22. 前侧SPRUE勺深度不要超越65mm上侧(大水口)SPRUE 勺顶部到模胚中心的间隔不小于150mm。
23. 在设计第二次注塑的型腔时,为了防止型腔插(或擦)伤第一次曾经成型好的产品胶位,可以设计一局部避空。
24. 注塑时,第一次注塑成型的产品尺寸可以略大,以使它在第二次成型时能与另一个型腔压得更紧,以到达封胶的作用。
25. 两型腔和型芯的运水布置尽量充分,并且平衡、一样。
26. 双色注塑模具,一定要谨慎选择浇口位置。
一次产品最好选择潜伏式进胶,这样产品和流道可以自动切断。
当无法采用潜伏式进胶时,可以考虑三板模或者热流道模具。
一次料如果是点浇口,要做波
仔,避免因一次进点残留而碰穿二次料。
27. 双色注塑模具常采用旋转注塑模。
旋转注塑模两个位置上的凸模/凹模要求尺寸、精度一致,且与凹模/ 凸模配合良好。
当无法利用双色注塑机上的顶出脱模机构时,回转台上必须要设置液压顶出脱模机构。
28. 双色注塑模具注塑成型,通常选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塑料,也可以是两种不同的塑料原料,这时就要考虑两种材料的界面作用、收缩率差异、加工工艺参数等方面了。
29. 一般来说,双色模具的缩水率取决于一次材料。
因为一次材料已经把塑料制品的轮廓撑住了,二次材料不会收缩更多。
至于如何
确定一次材料和二次材料,这有许多要考虑到的因素,比如原料流动性、塑料制品形状等等。
30. 留意前后模的定位,一切插穿、靠破面的斜度落差尽量大些,要0.1m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