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写作文的开头

如何写作文的开头

如何写作文的开头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有人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些都说明了开头的重要。

同样,好的开头,对于中考作文来说, 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作文开头十忌:①忌陈词老套。

②忌故弄玄虚。

有些文章开头,故意耍花枪,兜圈子,有意让人琢磨不透,进入“迷魂阵”,不愿将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

其实这种故弄玄虚的做法,恰恰是写作的弊病。

③忌开头突然。

有些文章开头,缺乏应有的交代,显得突如其来,没头没脑,不知所云。

④忌不必要的解释。

文章开头,突如其来、不作交代不行,作不必要的解释也不行。

⑤忌凭空抒情。

⑥忌绕大圈子。

⑦忌堆砌名言锦语。

⑧忌开头重复。

有的文章一开头就介绍背景,写好后又觉得首先应该揭示文章的中心, 于是又开个头。

⑨忌盲目写景。

写景的主要目的,或是为了突出主题,或是为了刻画人物,或是为了烘托气氛,如果与此无关,一般來说这样的写景是没有意义的。

⑩忌盲目引用。

引用应根据主题、中心的需要,盲目引用应尽竝避免。

二、好的开头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要向主题靠拢:梁启超:“文章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动人。

”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

如《三国演义》: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要短小精悍:开头不能过长,应似爆竹,短而有力,令人耳目一新,为之一震。

女山茅盾《海南杂忆》开头:“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

” 12个字便交代清楚了所游地点,为下文由所见所闻引起对历史的追忆开路。

再如:“清晨,大雾。

”陈国凯《雾》开头仅四字白描,便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与环境,又暗示了故事结局,含义深刻隽永。

3、要引人入胜:开头不能让人读来就觉着乏味,力求以优美的语言,新奇的构思,抓住阅读者的眼球。

如:“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一历久弥香。

”《青春》三、作文开头的写作技巧:(一)开门见山。

即文章一开头不拐弯抹角,不兜圈子,而是把要描述的主要人、事或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引入正文。

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点明屮心,统帅全文。

1、点题开头法。

如: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白清《背影》;②《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这样的开头直接切入题目,揭示题旨。

2、定情开头法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这种开头以情动人,让读者情不自禁地融入其屮。

3、直入情节法如: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晩,心里很害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來。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都德《最后一课》采用这种开头方法应注意:写作前要经过认真地思考,提炼出能够引领全文主耍内容的开头,语言要非常精练,要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效果,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二)运用技巧,即文章一开头运用悬念、对比、比兴、烘托等手法设置一个巧妙的开头, 力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设问置疑法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

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再如:宗璞《紫藤萝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力式: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②先截収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

③先交待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

④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

⑤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2、正反对比法女山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老舍《济南的冬天》这样-正一反地进行对比,便于读者把握,又可巧妙地运用欲扬先抑手法,使文章波澜迭起。

3、回忆导入法如: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三)运用修辞,在文章的开头用上引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也可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引用式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就像自己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

(选自甘肃省中考满分作文《歌声与微笑》)还可以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

这样的开头简洁明白,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但应注意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2、排比反复式如:“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

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

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

”《朋友》3、精辟设喻式女口: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QJ;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选自湖北荆州屮考满分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精辟的设喻可以使文章开头新颖,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四)描写渲染,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人、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好铺垫。

1、景物描写法如: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屮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现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

(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作文《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失落的我》)2、肖像刻画如:我醒来时,伦船又颤动着,噗噗地响了。

船舱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一个太阳。

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

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高尔基《童年的朋友》这种开头,直接点出主人公,言简意赅。

行文时便能对主人公着重着墨,有主次分明之感。

3、场面描写法如: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

里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这样的开头往往是对自然坏境和社会坏境的描写,可以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展开烘托气氛,也能引发故事情节的推进。

在进行描写渲染时要注意特定的时间、场合、氛围,场而描写要注意点而结合,人物描写要抓住特征。

如何写好作文的结尾古人说过:“好的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冋味再三。

”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

作文结尾的写作技巧:1、首尾呼应。

这种结尾方法有多种形式,有的是用相同的句子呼应;还有一种是开头设问,结尾回应开头的设问。

包括结尾与标题呼应、结尾与开头呼应。

这种结尾方式能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可以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它是各类文章中极常见的一种收束方法。

例1:(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一一友善!(选自河南中考满分作文《守卫精神的火种》)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

2、呼唤号召。

例2: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

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3、巧妙发问。

结尾时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结尾具有启发性、感染力,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

例3:白然的色、白然的香、白然的味、白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白然。

白然是伟大的。

是神奇的。

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

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吗?4、引用佳句。

例4: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跑……”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选自四川内江屮考满分作文《创造美好的明天》)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

引用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

5、抒情议论。

用抒情议论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出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例5:《白杨礼赞》结尾大声疾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直接抒情,表达对白杨的赞美崇敬之情。

6、景物烘托结尾处展开丰富想彖,用描写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一幅优美的图画。

这样的结尾一般要求与文章的风格基本一致,要写得白然生动,切忌矫揉造作。

例6:此刻,一缕阳光从外血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己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

呵, 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

《在阳光下成长》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含蓄隽永。

余味无穷。

【模拟试题】1、生命的大屋里,有着千百万道情感Z门,开启它们,我们将得到欢乐、忧伤、勇气、沮丧。

思考:从这个开头看,本文所涉及的话题是什么?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下文涉及的内容是哪些?2、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別人的意见”为话题,用“开门见山法”写个开头。

3、以“遭遇挫折”为话题,运用“排比入题”法写个开头。

4、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的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思考:这是采用什么方法开头?这种方法有何好处?5、以“生存与生活”为话题,用“正反对比”入题法写个开头。

6、以《哈哈镜中的我》为标题,用“设疑发问式”写个结尾。

7.请以“从'头'说起”为题,用“引用式”写个结尾。

8、以“美徳”为话题,设计一开头和结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