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

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

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

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推进水循环利用。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社会学角度看,就是要构建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主要有:城乡结构的和谐、区域结构的和谐、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就业结构的和谐、代际结构的和谐、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价值观的和谐等。

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

(一)社会发展首先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推动整个社会发展。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给社会发展创造了前提。

但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时,也会妨碍经济增长。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实现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

(二)从社会结构层面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众之间既存在着共同利益,又有着各自特殊的具体利益要求。

因此要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逐步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社会稳定机制,能果断处理突发事件,也要建立有效的社会稳定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