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世界中世纪史:第五讲 十字军东征
世界中世纪史:第五讲 十字军东征
“让那些从前经常凶狠地和有信仰的人们因私 事而斗争的人,现在去和那些不信上帝的人战斗吧! 那些从前做强盗的人,现在去作基督的战士吧!那 些从前与自己的兄弟和亲朋争夺不休的人,现在去 向蛮族进行战斗吧!那些从前接受微薄的工资被雇 佣的人们,现在去获取永恒的酬劳吧!那些拼命劳 动而身心憔悴的人们,现在去求取劳动的双倍报酬 吧!我还能说什么呢?这边所有的不过是忧愁和贫 困,那一边有的是欢乐和丰足;在这边你们是主的 仇敌,到那边你们就成了他的朋友。凡是要去的人 都不要再拖延了,先回去料理自己的事务,筹集些 金钱作为路费,冬末春初的时候,在上帝的引导下, 奋勇地踏上征途吧!
发生了重要影响。
一、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背景
(一)城市和商业贸易发展,封建社 会内部矛盾激化 (二)天主教会势力的高涨 (三)东方各国的客观形势,有利于 实现西欧封建主和天主教会的侵略计 划
返回本节
(一)城市和商业贸易发展,封建社 会内部矛盾激化
1、城市兴起和贸易发展 2、长子继承制 3、城市商人的影响 4、西欧农民
返回
3、最后几次十字军
第5次(1217-1221),第六次(12281229 ) , 第 7 次 ( 1248-1254 ) , 第 8 次 (1270)十字军,规模都比较小,已成强 弩之末。罗马教皇虽然野心不死,几次还 想组织新的十字军,均无法实现。1291年, 十字军失掉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十字军 运动遂告彻底失败。
随后,教皇又前往都尔、波尔都等地 继续进行煽动。这样,轰轰烈烈的十字军 东征就被罗马教皇发动起来了。
附:教皇部分演说词
返回
(二)第一次东征(1096-1099) 1、农民十字军 2、骑士十字军 3、近东的十字军国家 4、宗教骑士团
返回
1、农民十字军 农民十字军约六七万人,他们
来不及等待骑士队伍,在法国阿日 尼的僧侣隐修士彼得和德国骑士穷 汉瓦尔特的率领下,于1096年2月 出发。
返回
2、萨拉丁抗击十字军
萨拉丁是亚美尼亚库尔德人,虔诚的穆斯 林,曾任埃及法提玛王朝总督。1171年,推翻 法提玛王朝,建阿尤布王朝,1174年称素丹。 1187年,在萨拉丁领导下,统一了叙利亚、两 河流域和埃及,并向十字军正式宣战。1187年7 月,萨拉丁率6万人与十字军决战,将十字军主 力围困于哈丁。7月5日的哈丁战役,2万十字军 战死或被俘,耶路撒冷国王和神庙骑士团团长 被活捉。萨拉丁乘胜前进,于1087年10月2日光 复耶路撒冷。
十字军东征和1230年前后
的政治形势
返回
三、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十字军东征是当时历史条件发展的必 然产物。它给西欧、近东及东西方之间的 关系带来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1、十字军东征严重破坏了人类文明成 果,破坏了东方各国发达的生产力,给东 西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三、十字军东征的影响(续)
2、十字军东征给西方统治阶级和西方政治经 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返回
(三)东方各国的客观形势,有利于实 现西欧封建主和天主教会的侵略计划
1、近东地区早在7世纪就为阿拉伯人所征 服,巴基斯坦、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尽入阿拉伯 帝国的版图。
2、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和西征使地中海东 部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
3、拜占廷帝国的困难处境成为西欧侵略者 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
返回
二、十字军东征的经过
返回
(二)天主教会势力的高涨
罗马教会是十字军东征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教会作为西欧最大的的封建主,最热衷于对外 扩张。因此,十字军东征是与当时天主教会势 力的高涨分不开的。西欧教会和修道院在中世 纪初曾一度衰落,但到9-10世纪时,由于封建 割据势力强盛,王权软弱,教会趁机攫取了大 量土地和财富,成为国际的大封建领主。教会 在分裂割据的西欧成为唯一有组织的政治力量, 罗马教廷日益成为主宰西欧的巨大国际中心, 罗马教皇在西欧各国之间起主要的仲裁作用。
返回
(四)第四次东征(1202-1204)
1、东征 2、拉丁帝国
返回
1、东征
第4次十字军东征最足以说明十字军的掠夺 本 质 。它是在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 ( 1198 - 1216)号召下进行的,目的是攻打埃及,即直 捣阿尤布王朝的心脏。
但为十字军提供装备的威尼斯反对进攻埃 及,改而进攻拜占廷。
1202年10月,70余艘航船和约150艘货船自 威尼斯出发。
1、第二次(1147-1149) 2、萨拉丁抗击十字军 3、第三次(1189-1192)
1140前后 的十字军 骑士国
返回
1、第二次(1147-1149)
1144年,突厥的摩苏尔总督赞吉率领 部队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攻陷了爱德 沙伯国,进逼安条克。消息传到欧洲, 罗马教皇尤金三世万分恐慌。在他的鼓 吹煽动之下,组成了以法兰西国王路易 七世和德意志皇帝康拉德三世为首的第 二次十字军远征队。
三、十字军东征的影响(续)
3、东方各国人民反十字军的胜利,维护了国 家和民族的独立,使得受到摧残的穆斯林文明 得到保存和继续发展。萨拉丁等反十字军侵略 的战斗业迹,留下了光辉篇章。
4、十字军的暴行,激起了穆斯林的愤怒,由 于十字军东征所种下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 的相互仇恨的祸根,对中近东地区产生了长远 的影响。
返回
(五)最后几次十字军东征
1、十字军日益衰落的原因 2、儿童十字军 3、最后几次十字军
返回
1、十字军日益衰落的原因
①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由于东方人民反 抗十字军的正义斗争,狠狠地打击了西欧封建 主,粉碎了他们的侵略野心。
②13世纪初以后,对东方异教徒进行圣战 夺取丰富战利品的号召渐渐失去吸引力。
“凡动身前往的人,假如在旅途中 ――陆上或海上――-或者在反异教徒的 战争中丧失了性命,你们的罪愆即将在那 一顷间获得赦免。
“你们所居住的土地,由于你们的 人数的增多,显得太狭窄了。这块土地不 富饶,耕田的人只能勉强糊口。因此你们 才互相争吵,互相厮杀。现在让仇恨消逝, 让争吵休止,登上赴圣墓的征途吧!
世界中世纪史
第五讲:十字军东征
第五讲 十字军东征 一、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背景 二、十字军东征的经过 三、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返回本章
一、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背景
十字军东征,指的是从11世纪末起,西欧的教俗封 建主和大商人,在罗马教皇的发动下,打着从伊斯兰教 徒手中夺回“圣地”的旗号,对东地中海地区发动的侵 略性远征。十字军东征一共进行了8次,自1096年至 1291年,历时近200年。之所以称为十字军东征,主要 是因为战争的发动者罗马教会赋予它以宗教战争的性质, 即基督教反对伊斯兰教,“十字架反对新月”。参加东 征的西欧部队,每人都带有十字标记,因而西欧侵略者 被称为十字军,他们的东侵称为十字军东征。东征对中 世纪西欧的历史、对近东各国历史、对整个世界历史都
返回
早期的十字军东征
3、近东的十字军国家
在占领了近东的一些地区后,十字军头目 们开始在其所占领的地区建立侵略者的政权。 他们在巴基斯坦和叙利亚南部建立了耶路撒冷 王国,下洛林公爵哥德夫利以“圣墓保卫者” 的名义成为耶路撒冷王国的统治者。1100年, 哥德夫利去逝,其弟鲍尔温继任为国王。
此外,还建立有安条克公国、爱德沙伯国 和特里波利伯国。地中海东岸土地尽入十字军 之手。
③各国王权在市民支持下开始强化。 ④西欧各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日益高涨,各 国统治者与罗马教廷都有后顾之忧。因此,十 字军运动走向下坡。
返回
2、儿童十字军
儿童十字军是十字军走向下坡的典型事例。
法国和德国发动得最为猖狂。1212年,两 国分别集中了数万名儿童,组成儿童十字军。 法兰西大约3万名儿童从马赛渡海出发,两艘船 上的儿童被地中海风暴吞没,余下的被船主运 往埃及的奴隶市场卖为奴隶。德意志大约2万名 儿童,一开始就是由奴隶贩子策划的。在前往 意大利的途中,大部分儿童死掉了,余下的全 部死在了归途中。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儿童十字 军事件。
萨拉丁
返回
3、第三次(1189-1192)
萨拉丁领导十字军的胜利,震动了整个欧洲 德皇红胡子腓特烈,法王奥古斯都腓力和英王狮 心查理联合组成了第三次十字军,企图重占耶路 撒冷。由于德皇在小亚细亚乞里西亚过河时淹死 德国十字军即折回。英法两国国王矛盾重重,明 争暗斗,1191年虽然攻占阿克城,但法王旋即折 回欧洲,与德皇亨利六世缔结反英同盟。英王无 力攻下耶路撒冷,仅与萨拉丁签订一项条约,萨 拉丁允许基督教徒三年内可到耶路撒冷朝圣和经 商。这次东征就此结束。
“由于这个原故,我现在恳求你们,勖 勉你们;不,不是我,乃是主在恳求,主 在勖勉;我只是作为基督的使者向你们勖 勉,督促一切等级的人,骑士,步兵,富 人,穷人,都必须迅速起来,及时地给予 基督教徒以援救,将这个邪恶的种族从我 们弟兄的土地上消灭干净!应当知道,虽 然是我在这里向你们这些与会的人呼吁, 也向那些缺席的人号召,但下命令的却是 基督。
(一)教皇乌尔班二世的煽动 (二)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 (三)第二、三次十字军东征 (四)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
(五)最后几次十字军东征
返回本节
(一)教皇乌尔班二世的煽动
1095年11月,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 南部的克勒茫召开宗教会议。实际上,这 是一次发动侵略战争的动员大会。
①开始对西欧天主教会是有很大好处的。后十字军 遭到彻底失败,罗马教廷的霸权计划破产,教皇的威信 普遍下降,异教运动迭起。
②西欧的封建主和骑士贵族们,虽然通过东征抢劫了 阿拉伯的财富,但也严重削弱了自己。
③对农民来说,一方面在十字军东征中付出了巨大牺 牲,同时也加速了西欧的农奴解放。
④对于积极策动十字军东征的西欧商人,夺取近东贸 易优势的图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现,他们在东地中 海上的作用日益扩大。
5、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 化交流。
返回本节
附、乌尔班二世在克勒茫大会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