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形图教案《第二课时》

地形图教案《第二课时》

1-4地形图教学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等高线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并能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参与制作模型,绘制地形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原理。

2、启发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识别山地的地形部位和五种地形形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

难点: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山脊与山谷的区别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引导法、活动法
学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
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
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

一、自学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自主学习(略读课文,建立知识树,撑起自信的天空)
1.什么是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
2.山的等高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崖的等高线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山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而且最弯处像箭头一样指
向_________,山谷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鞍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作交流
5.读地图册14页,思考陡坡、缓坡与地图上等高线稀疏程度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主要地理事物的颜色有何区别?
二、精讲点拨
1、地形图的判读
师:(出示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图1.28)引导学生观察并独自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判读各点的高度和判断坡度的陡缓呢?
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图1.28),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图对照,自己得出结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板书:坡陡——等高线密集,坡缓——等高线稀疏。

观察讨论交流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山顶:等高线闭合,从外往内数字越来越大
鞍部:两山顶之间的部位
陡崖:两条以上等高线重叠在一起的地方
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
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
师:山脊与山谷较难分别,请同学们注意往高处凸的是山谷,往低处凸的是山脊。

根据山顶的等高线等征,你能想像出盆地的等高线特征吗?请把它画在练习册上,并用文字说明。

师:在等高线地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是如何判断地势的高低的。

生:(讨论回答)在等高线地图上,只要读出各地点的海拔,就能知道地面上哪里高,哪里低,而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来的,地面上各地点的海拔高低,是用不同颜色表示的,对照图中高度表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

三、用学达标
1. 在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合在一起的地形是( )
A. 高原
B. 山地
C. 山谷
D. 断崖
2. 在分层设色图上, 绿色表示( )
A. 山地
B. 高原
C. 平原
D. 盆地
3. 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绿色→黄色→褐色
B. 绿色→褐色→黄色
C. 黄色→绿色→褐色
D. 褐色→黄色→绿色
4. 在同一地图上陡坡的等高线________; 缓坡的等高线________.
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6.读图回答.
(1)地形名称: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2)下列各地的海拔高度
A_________米 B_________米 D_________米 E_________米
四、梳理小结
(让学生交流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恰当的加以提示和补充)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
2、等高线地形图
山脊:指向低处
山谷:指向高出
鞍部:两山相连处
断崖:几条等高线相连处3、分层设色地形图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
4、地形剖面图
六、课后反思
以海拔为基础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很具地理专业水准。

对于初次接触专业性地理知识的初中生来说,是很难准确把握的。

从一些弯弯曲曲的线中能看出哪里是陡坡,哪里是缓坡,哪里是山脊、山谷,颇为费神。

通过教学探索,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及等高线特征紧密结合,且把等高线特征与所反映的地形概括成简短诗句,解释含义,学生易掌握,而且使同学们乐于其中。

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