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安妮日记读后感13篇

最新安妮日记读后感13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13篇这本日记本伴随了安妮两年,记录了他们躲藏时生活的点点滴滴。

虽然这其中也包含了安妮对这种生活的不满和抱怨,以及对屋外战争的厌恶与无奈,而安妮仍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对这些灾难一笑而过。

安妮与我们同龄,可她却拥有惊人的乐观,她遭受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的我们,不知比安妮要幸福多少,却不懂得珍惜,总是埋怨生活中的不顺心,不如意。

而安妮却还拥有笑容……当我们面对学习的时候,总是皱着眉头嫌上学苦,作业多,压力大,而安妮呢,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她仍能一边自学,一边保住自己的性命,还生活得那么快乐!她的内心,可能比我们还要愉悦,因为她有一种信念,一种乐观的信念。

而我们只要遇到一点点小困难,哪怕只是摔了一跤,就已经在等着大人来安慰了,根本不会去独立完成一件事情。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去看的。

”我们拥有许多爱,长辈对我们的爱,老师对我们的爱,同学朋友之间互相的爱等等等等,我们却不曾发现这些爱。

安妮日记读后感150字十则5战争阴云笼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给人一种沉闷的压抑感。

为了生存躲在衣橱后面的犹太姑娘安妮,以乐观的心态和无以伦比的勇气折服了千千万万的人。

第一次比较详细的了解安妮是在电影《幸运里的错》中,身患绝症的女主参观了安妮之家后被安妮的勇气所鼓舞。

之后去看了《安妮日记》。

这个姑娘在生死边缘仍然写道:尽管人们都有这样那样的荒谬和缺陷,但我坚信人们内心的最深处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没错,战争永远是被人们所厌恶的,但仍有人执意挑起战争,贪婪和欲望也许是罪魁祸首。

安妮在日记中留给我们的,是对人性本善的信念,对人性丑陋的`宽容。

留给我们半个世纪的深思。

小姑娘用自己的方式打赢了战役,穿过金黄的麦田,衣襟飘过夏秋,步伐轻快的走远了。

心灵永远是最强大的武器。

安妮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能躲在这儿实在是太幸运!”“看呢,这儿的就是我人生精彩的开端,所以越是在危险的时刻,我就越要保持镇定,用旁观者的姿态一笑而过吧。

”正值豆蔻年华的安妮,本应在这种时候尽情享受青春的魅力,却因为外面那些残酷,蛮横的战争,使她不得不躲藏在“秘密小屋”中达两年之久。

她青春中最美好,最宝贵的两年也就在此白白断送……安妮·弗兰克,这个与我同龄的女孩,她着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这么小的年纪,就被残酷的战争逼着躲进了黑暗的小屋,整天提心吊胆的过着生活,每天她处处都受到拘束,却一直没放弃,可惜就在战争快结束时,她却离开了人世。

比起安妮的生活,我们现在过得生活简直就是一个美好的天堂。

安妮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都能表现得如此乐观,还能一边学习一边快乐地生活着,而我们,一群在天堂里的孩子,却还不知足于现在的生活,整天向父母要这要那的,父母也都顺着我们的意思做;在家里,简直就是一个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人们忙得团团转,而我们自己却在那儿玩得不亦乐乎。

安妮的经历是我们可能永远也感受不到的,她在那乌黑一片的环境中生活了整整二年。

她渴望光明,她渴望和平,渴望见到平静的天空,渴望重新回到那美丽的大自然中去,这些都是我们永远感觉不到的东西。

现在的乌克兰、叙利亚的战争中,也可能有像安妮一样躲在秘密小屋里的人。

他们也历经战争的折磨,但他们也没有放弃,依然乐观、顽强地活着。

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如果说苦难就是一个茧,那么破茧而出时,便是最大的胜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安妮八人躲在秘密小屋中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每日,她只能与孤寂为伴;每时,只能与冰冷的墙壁环绕着她;每分,死神随时都会来看望她;每秒,她都沉浸在苦难中。

而她,却把这种令人窒息的生活当做“一场浪漫又刺激的冒险之旅”。

——在苦难中笑对人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她将苦难当作一种欢乐,在苦难面前从不低头,破茧而出,遨游在广阔无垠的蓝天中。

由于种族的歧视,安妮他们的逃亡生活并不好过:明天都吃烂了,变质了的食物;没有什么合身的衣服;不能在屋内远动;不能看见阳光与光明;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学习;不能发出响声……在这些恶劣的居住环境下,他们还要时刻担心会来小偷;因为害怕被人发现而整天提心吊胆的;被突如其来的子弹和大炮吓到;有心事无人诉说,只能在被窝中偷偷抹眼泪……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下,安妮还是十分乐观,怀揣着希望:她相信英国很快就会打败德国;她相信这种日子很快就要到头了;她相信她一定可以熬到重见光明的那一天……有位哲人说:蝴蝶之所以能破茧而出,是因为它在束缚中不断拼搏。

茧,就好比一种苦难,在茧中不断拼搏,才会挣脱出来;如果蝴蝶不拼搏、不努力,只会作茧自缚,呆在那狭小的空间里,永世得不到挣脱。

所以说,面对苦难,不能望而怯步,要不断拼搏,在苦难中破茧而出,敢于直视人生的愉悦和惨淡。

要学会像安妮一样,虽然苦难数不胜数,但她从未放弃过,对和平的渴望,对大自然的渴望,不都是她笑对苦难的表明吗?安妮的笑容很美,她的笑容中包含了乐观与希望。

威尔科克斯说过:“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欢快流畅时,笑容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是真正乐观的人。

”人生中总会有挫折,会带来痛苦,但你只要用乐观的心态微笑着,正确地面对它,它就会化为你走下去的动力,让我们用微笑来面对挫折,用心中的太阳化解挫折这块坚冰。

记住让笑常住在你的脸上!这个寒假我在妈妈的高压政策下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安妮日记》,我本来准备稍微应付一下妈妈的,可是最后我却只花了4天的时间将这本书认真的读完。

因为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太深了。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少女,(读书笔记 )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犹太富裕家庭,其父为一公司总经理,母亲也是富家闺秀。

安妮自幼备受父母的溺爱,上学后又得宠于老师,真可谓养尊处优。

可是随着法西斯执政起盖世太保便把魔抓伸向犹太人,从那一刻起,安妮这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

因为为了躲避灾难她们一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不得不躲进她父亲公司的密室,八个人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

《安妮日记》就记录了这25个月的点滴。

1942年6月12日,在她13岁生日那天,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

在这一天中,她写道:“我对谁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无所不言,但我希望在这里能对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够成为我获得慰籍与支持的一个泉源”。

密室是非常隐蔽的,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是拉上了厚窗帘,挡住了一切光亮。

在躲进密室的这25个月里,她们白天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所有一切只能通过她父亲公司的同同事帮助才能解决。

在漫长的25个月内,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密室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

直到她16岁那年因伤寒而死。

我读了《安妮日记》,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安妮,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还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满怀理想,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

再看看我自己,从小就一大家人的宠爱中。

经不起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困难而轻言放弃,但相对于经历战争痛苦的安妮,我们所谓的“逆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再看看我们自己,从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们就好似一个美丽的泡泡,尽管耀眼夺目,但却经不得一点风吹草动,随时可能破碎。

因此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但相对于经历战争痛苦的安妮,我们所谓的“逆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难都勇于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逆境中沉沦,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奋起抗争,以乐观的心态直面逆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锤炼自己,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实!因为,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永远快乐的女孩;一个面对逆境却不愿低头的女孩正激励着我们冲出逆境!“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

似一缕阳光,如一阵清风……那时的我们拥有最纯真的笑容。

在《安妮日记》中“安妮”把开始记录是13岁,在15岁被纳粹抓获。

——她把那“美好”岁月记录了下来。

我们在想象“安妮”过得舒适生活,错了!安妮是一个犹太小女孩,她正生活在二战时期,为了躲避纳粹的杀害,于是随家人躲到了一间密室里,度过了漫长的25个月。

在十三四岁我们应该享受着老师的教育,父母的疼爱,拥有最美丽的笑脸,最动听的笑声,享受花季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可是“安妮”只有日记本陪着她。

我不敢想象密室里那黑暗的时光,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饥饿,只有恐惧和病痛一直折磨着他们。

“安妮”在这种环境下中学会了:不屈服,不气馁。

她善于思考自己所犯的错误,正视自己的缺点。

安妮初进密室,对“凡。

丹夫妇”是厌恶的,对母亲的责备的不满……可是“安妮”学会了自我改正,包容……在密室的生活由一开始的厌恶,到真正安定下来,度过了漫长的25个月。

“安妮”在密室中喜欢上了“彼得”——一个腼腆的男生,在这个密室里“安妮”有青春的萌动。

在这个黑暗的密室里“安妮”用她的乐观,满怀理想感染着身边的人,感染着“彼得”,于是“彼得”也悄悄喜欢上了她。

在1944年8月1日,“安妮”放下了笔,故事结尾的很突然,留下了很多的幻想——“安妮”被纳粹抓走了!仔细回味,这本日记,笔调贴近我们,又和我们的生活大不一样。

“安妮”把成长中的困惑与好奇真实地记录出来,在日记中“安妮”对自己的情感直言不讳,让我们好像看到另一个自己。

我们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我们没有渡过那漫长的25个月,我们是在欢笑中度过的。

“安妮”也是幸运的,她在这时间里,认识到了自己,学会了坚强,热爱生活。

可爱的“安妮”在纳粹的迫害下永远的闭上了眼,距离她16岁生日仅剩3个月,距离这个集中营集中营获救仅剩1个月,“安妮”用自己的笔写出了“痛苦”的密室生活,让我们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不仅深思。

正值花季的我们,应该深思:那漫长的25个月,我们会做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