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重点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东部 西部 北部
本章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第一节
统计数据整理概述 第二节 统计数据分组 第三节 频数分布 第四节 数据的显示
数据整理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联系性原则 3.简明性原则
数据整理的内容
编制 统计图表
审核
汇总
分组
数据整理的具体步骤
(1)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全面审核,以确 保统计资料符合统计研究目的的要求, 资料准确无误。 (2)根据研究目和统计分析的需要,选择 整理的标志,并进行划类分组。
(3)在分组的基础上,将各项资料进行汇 总,得出反映各组和总体数量特征的 各种指标。 (4)统计资料的显示。即通过编制统计表 和绘制统计图,将整理出的资料简捷 明了、系统有序地显示出来。 (5)对统计数据分门别类地系统积累。
(2)计算检查 即检查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计量单位是否符 合规定,并通过各种计算方法来检查各指标 间的数字是否相互衔接。
3.历史资料的审核:在利用历史资料(或其
他间接资料)时,应审核资料的可靠程度、 指标含义、所属时间与空间范围、计算方 法和分组条件与规定的要求是否一致。一 般可以从调查资料的历史背景、调查者搜 集资料的目的以及资料来源等,来判断资 料的可靠程度,也可以从指标间的相互关 系以及指标的变动趋势来检查它的正确性。
?
本章教学时数
6学时
本章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法、演示法
第一节 统计数据整理概述
本节重点:
数据整理的概念 数据预处理的方法 本节难点: 数据的预处理
一、统计整理及其类型
统计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初始数据 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 系统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数 据的工作过程。对已整理过的资料(包 括历史资料)进行再加工也属于统计整 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统计数据整理的概念和重要意义; 2.熟悉整理的原则和内容,并能进行预处理; 3.掌握分组的概念、特点和原则,能熟练进行分组,熟 悉分组的作用,了解分组的种类; 4.掌握频数分布的概念及其构成,熟悉频数分布的编制 方法; 5.掌握组限的表现形式及原则、组距和组中值的计算; 6.掌握统计表的含义及其构成,熟悉统计表的编制,了 解频数分布的种类及常用的统计图的绘制;
统计整理的意义: 1、统计整理是整个统计工作和研究过 程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 分析的基础。 2、统计整理还是积累历史资料的必要手 段。
统计整理的类型: 1.定期统计报表数据的整理 2.专题性统计数据的整理 3.历史统计数据的整理
二、统计整理的原则和内容
六、统计分组的方法
(一)属性分组的方法
1.对事物进行属性分组,其组数的多少首先 取决于事物本身的特点。 2.对于有些事物构成比较复杂,组数可多可 少的情况,就需要考虑统计研究任务的具体 要求
(二)变量分组的方法
按数量标志分组,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首先,分组时各组数量界限的确定必须能反 映事物质的差别。 其次,应根据被研究的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确定相宜的组距、 组限。
第二节 统计分组
本节重点: 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原则 统计分组的方法 本节难点: 统计分组的方法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 目的要求,按照某个重要标志(或几 个标志)把总体划分为若干不同性质 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二、统计分组的原则
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
三、统计分组的作用
划分社会现象的不同类型 揭示社会现象的内部结构 分析社会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四、分组的类型
按分组作用或目的不同 类型分组
结构分组 分析分组Fra bibliotek四、分组的类型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 简单分组
复合分组
并列分组
四、分组的类型
按分组标志性质
属性分组
变量分组
五、分组标志的选择
要符合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 要选择最能说明事物本质特征的标志 要考虑到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
本章重点
1.分组的概念、特点和原则,分组的作用,
能熟练进行分组; 2.频数分布的概念及其构成; 3. 组限的表现形式及原则、组距和组中值的 计算; 4. 统计表的含义及其构成,统计表的编制方 法和原则;
本章难点
1.统计数据的预处理; 2.统计分组的方法; 3.频数分布的编制; 4.组限的表现形式、组距和组中值的计算;
(二)资料审核后的订正
通过上述审核,如发现有缺报、缺份和缺项等 情况,应及时催报、补报;如有不正确之处, 则应分别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 (1)对于可以肯定的一般错误,应及时代为更正, 并通知原报单位。 (2)对于可疑之数或无法代为更正的错误,应要 求原单位复查更正。
(3)如果所发现的差错在其他单位也可能发生 时,应将错误情况通报所有单位,以免发 生类似错误。 (4)对于严重的错误,应发还重新填报,并查 明发生错误的原因,若属于违法行为,则 应依法严肃处理。
1.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
(1)单项式分组:就是用一个变量值(标志 值)作为一组,形成单项式变量数列。单项 式分组一般适用于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变动范 围不大的场合。
(2)组距式分组:就是将变量依次划分为几 段区间,一段区间表现为“从……到……” 距离,把一段区间内的所有变量值归为一 组,形成组距式变量数列。区间的距离就 是组距。对于连续型变量或者变动范围较 大的离散型变量,适宜采用组距式分组。
三、数据的预处理
(一)数据的审核 1.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就是看调查单位或填报 单位是否齐全;规定的项目是否都有答案, 应报资料的份数是否符合规定。 审核资料的及时性,是看填报单位是否按时 报送了有关资料。对不报、漏报或迟报的 现象都要及时查清。
2.审核资料的正确性: 审核资料的正确性,是检查所填报的资料是 否准确可靠。常用的审核方法有两种: (1)逻辑检查 首先,从理论上或常识上检查资料是否有悖 常理、有无不切实际或不符合逻辑的地方。 其次,是检查各项目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地 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