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工业接轨上海工作汇报XXX发改委2010年12月近年来,按照省市对接轨上海工作的要求,我县加大接轨上海和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工作力度,初步形成由市场和政府双向推动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接轨上海新格局,长兴的区位、产业和资源等优势得到较好发挥,接轨上海成为长兴经济社会发展有力的助推器之一,推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通过上海窗口,长兴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开放内涵不断提升,与上海的经济关联度、产业依存度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以产业接轨为重点、错位发展为方向、提升发展为目的的接轨上海工作路子,产品供应、产业转移和互利协作等方面的接轨已经取得较好成效,与上海在科技、金融、平台等方面的联系与合作也更加紧密。
一、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一)大力接轨世博经济。
以对接上海世博会,推动长兴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围绕成为承接世博会产业转移吸纳地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在接轨上海工作中的组织、协调、服务作用,以组织重大经贸活动为载体,促进沪长企业的广泛交流与合作,突出会展、金融、交通、信息服务等世博会直接涉及的领域,帮助、扶持企业开拓世博市场,开发新材料、新产品,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成为联结上海与我县各企业的传导枢纽。
上海世博会上,我县蓄电池行业的新产品相继亮相,其中上汽公司为世博会提供的240辆新能源车中,有120辆装配XXX电动汽车动力电池;XXX 电气为上海世博会园区的所有道路标识系统提供184天的储能供电服务;2010年5月9日至14日组织4家企业参加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的浙江省名优特产品展销会,以拓展国内外市场,扩大企业产品市场份额。
XXX积极参加了SNEC第三届、第四届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暨(上海)展览会,借助会议成功举行了长兴新能源考察推介会,同时,作为浙江地区的唯一代表,首批加入SCEC国际光伏大会新能源产业联盟。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10月,全县完成合同外资2.97亿美元,同比增长23.9%;实到外资1.78亿美元,同比增长67.8%。
实到外资、合同外资均已超额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总量在三县两区排名中均居首位。
对沪杭等地待转移和拟向外发展投资的项目进行认真梳理,合力攻关,克服各种困难,承接沪杭的招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沪杭项目信息增多,签约沪杭项目增多,产业接轨成效显著,尤其是通过上海新能源协会对长兴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的优势宣传,极大地提高了长兴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知名度,迅速吸引各地科技机构和新能源企业来长考察投资。
同时通过该协会获得了大量信息,使我县在新能源领域的招商引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引进XXX、XXX、XXX太阳能等项目,如通过上海科技开发技术交流中心引进的总投资120亿,达产后预估产值115亿元,一期投资27亿的汉能项目,该项目当时与上海市进行竞争。
XXX太阳能是由上海电气环保集团(上市公司)副总裁、上海新能源协会会长、上海电气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元昊投资,总投资2.3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100MW及太阳能组件100MW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20亿元。
拓宽招商渠道。
一是直接拜访。
通过直接多次拜访企业、开发区、国际机构等宣传长兴,搭建人脉网,收集项目信息,如与上海天山街道、上海临空工业园区、漕河泾开发区、闵行开发区、浦东陆家嘴招商办、张江集团、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是开展机构合作。
与咨询机构、权威行业协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藉此与行业龙头企业对接,积极拓展信息源网络,如新能源组通过与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合作,参加第四届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宣传长兴,收集外资项目信息。
同时,合作的机构层次更高,直接拜访外国驻沪商务机构,如拜访芝加哥商会、土耳其领事馆、荷兰领事馆、德国中小企业家联合会、美中国际投资促进会等。
瞄准国际知名咨询中介机构,与之建立良好关系,如与上海外商投资咨询公司、阿波罗咨询公司、高伟环球物业咨询工业部、拓达(亚洲)咨询有限公司等30多家咨询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积极寻求与高科技机构、院校交流合作,如与上海科技交流中心、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松江区科学技术协会、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三是提升产业招商层面。
按照“建链、补链、延链”的要求,重点选择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机械等与长兴产业关联度高的领域和承接性较强的重点企业,将重点放在世界500强、上市公司、上海百强、杭州百强和行业百强等,如深入拜访了仲量联行工业部工业园、德国鲁道夫、浙大网新集团。
针对性制作了相关的产业推介材料,加强对接上海闵行区、杭州滨江区动迁企业,将生态环保型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产业配套项目、优质资源深加工项目、高端服务业项目列入重点,优先跟踪推进。
加强资源整合。
一是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合作,突破信息渠道局限性,整合项目信息,如汉能项目,由招商局与科技局沟通对接,在考察接待上精心策划、项目谈判前做好各项调查、项目包装和政策解读上多次开会讨论,深入研究突破点,合力攻关,终于成功签约。
二是整合功能区、乡镇、西太湖开发区的土地资源,克服土地限制的瓶颈,保障项目顺利落户,如嘉宝莉(从杭州引进)、美国CAMCO(从上海引进)、上海塑料管项目等因开发区土地制约,经多次考察论证,最后选址城东工业功能区。
三是借助政策平台,如南太湖精英计划、科技创业计划和“转型升级大投入活动”等推动成长性好的高科技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与本地企业的合作开发,引智引资。
如LED用蓝宝石衬底晶片项目(从上海引进)通过积极申报南太湖精英计划,帮助项目积极寻找愿意合作本地企业。
四是加强考核奖励力度。
今年,XXX将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对象从以往的乡镇、开发区拓展延伸到乡镇(街道)、开发区、西太湖旅游度假区和县级机关各部门,在全县综合考核、“一讲二评三服务”考评、“效能建设提速年”争创活动实施意见以及外经贸考核等考核办法中大幅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权重。
先后出台了《长兴大项目引进推进实施意见》(长委[2010]16号)、《XXX招商引资工作奖励办法(试行)》(长委办发[2010]75号)和《关于鼓励引进“大好高”项目的政策意见(试行)》(长委[2010]2号)等一系列有关招商引资考核奖励的政策,明确引资导向,加大考核奖励力度。
按照“首功者必奖”要求,突出大项目大奖励,加大对业绩突出招商人员的激励力度;将重点放在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外知名企业、央企、军工企业、重点科研院所以及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大项目外资项目。
五是保障充实招商力量。
通过调整一批、抽调一批、选聘一批、柔性挂职一批的方式进一步壮大招商员队伍,优化招商员队伍结构。
目前奋斗在招商一线的共有555名来自各个战线的干部、同志(其中专职招商员241名、外聘招商员146名,服务招商人员158名)。
成立了由县四套班子领导挂帅的大项目引进推进领导小组、大平台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大项目引进推进前期工作小组、大项目引进推进督查工作组,确保大项目引进推进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管、有人盯。
同时,县级机关各部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纷纷建立“马上办、办上马”的服务体系。
主要负责人敢于主动承担服务第一人,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对一些重大问题、政策性问题通过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特事特办等方式加强沟通,及时处理。
(三)充分运用经贸平台。
有效构建和借助接轨沪杭经贸活动平台。
一是积极借助长洽会、茶文化节、长三角与波罗地海论坛等传统活动平台和上海世博会新兴平台大力宣传长兴。
二是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举办或参加茶文化节新闻发布会、港澳浙江周、国际光伏大会、2010浙商大会推介会、上海长兴联谊会等各类国内外招商推介会议,全力获取项目信息。
如在上海世博会指定用书日文版《上海产业景观解读手册》上用日文宣传招商。
三是有效借助华交会、上海面料展、上海汽配展等国内外展会大力宣传长兴企业的产品和长兴的投资环境。
四是用好网络和媒体资源,通过上海招商网、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上海新能源协会网等资源大力宣传长兴,通过分析新闻和关注企业动态寻找项目信息。
五是积极参加国际大型高端商务活动,如参加美国弗吉尼亚州经贸论坛、上海国际商会新闻发布会、中丹经贸论坛、浙商投资论坛、浙江省与比利时商贸对洽会、上海国际食品机械展览、拉脱维亚总统商务论坛、2010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论坛等,从近期参加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论坛上获取了3条有价值项目信息。
六是大力推动乡镇、街道、开发区以沪杭招商为突破口,积极参加各类国际大型高端商务活动,并努力走出去开展境外源头招商。
(四)加快政产学研合作。
大力依托沪杭大院名校,加快政产学研合作。
截至目前,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及需求60个以上,共促成县内7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同沪杭重点高校、科研院所达成了产学研合作项目达90多项,内容涉及生物医药、机械动力、电子电器、新材料、纺织轻工等多个产业。
在推进的全部项目中,总投资额逾8亿元,年增产值20.5亿元。
(四)科技交流合作频繁。
充分利用与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主动“请进来、走出去”,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并结出丰硕成果。
2010年4月,成功举办“迎世博接轨上海—海外高层次人才长兴行”活动,邀请了上海20多名海归博士和专家来长考察,与我县7个工业平台、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项目对接洽谈。
同年7月,组织了“上海-长兴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合作座谈会”,邀请到上海12个行业协会会长与我县相关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进行合作对接,共商产业合作转移事项。
10月份,邀请国家省市领导和浙江大学、中科院、福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28所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108名,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成功举办长兴高新(实用)技术成果对接洽谈会,达成签约合作项目20项,合作经费超过1亿元,其中16个项目在洽谈会上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
此外,在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今年XXX承办了第三届长三角纺织科技协同创新论坛,共有来自长三角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纺织行业协会、纺织企业界代表300余人参加,极大促进了长兴纺织企业主动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转型升级。
(五)加强科技人才工作。
积极拓宽人才信息收集渠道,精心组织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借助省内外人才交流机构等途径,共组织27名海外领军人才及其团队的项目向市申报参加评选,5名入选,其中A类3个,B类1,C类1个,分别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型药物、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对提升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六)有力推进金融创新。
5月份,成功举办中国县域金融论坛,邀请有意来长拓展业务的上海金融机构参加,并委托上海金融部门推荐上海企业来长参观考察。
成功引进1家上海银行—浦发银行来长兴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借助浦发银行长兴支行开业仪式,邀请上海金融机构参加,重点筛选、包装一批企业和项目进行攻关,加强银企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