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源和电流,电动势手打总结

电源和电流,电动势手打总结

电源和电流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电源的定义:电源是不断把负电荷从正极搬运到负极从而维持正负极之间存在一定电势差的装置。

2、电源的作用:
(1)电源的作用就是移送电荷,维持电源正、负极间有一定的电势差,从而保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

电源在内部能把电子从正极A搬运到负极B。

(2)搬运电荷的过程就是克服静电力做功的过程,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说明】电源在电路中起到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使导体中具有持续电流的作用。

3、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的移动方向。

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2)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表示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一般用“I”表示。

导体产生电流的条件: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说明】(1)电流虽然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但电流并非是矢量,而是标量。

(2)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电解液中正、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虽然相反,但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方向是相同的。

(4)在电源外部的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的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4、计算
自由电荷总数:N=nls
总电荷量:Q=Nq=nlsq
微观式:I=nqSv
从微观上看,电流决定于导体中自由电荷的密度,电荷的电荷量以及定向移动速度,还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所以不能理解为I与q成正比,与t成反比。

定义式:I=q/t
(1)I=q/t 中的q是通过整个横截面的电荷量,不是单位面积上的电荷量,故I与横截面积的大小无关。

(2)应用I=q/t 计算时应注意区别是金属导体还是电解液导体,若是金属导体,则q为自由电子带电荷量的绝对值;若是电解液导体,则q为正、负离子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这是因为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方向相同。

电动势知识点
1、电动势
(1)电源
定义: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电源是电路中电压的提供者。

作用:不断地把正电荷从负极搬运到正极,从而使两极间有一定的电压。

(2)非静电力
在外电路电流由电源正极流向负极,即从高势能到低势能,电流在电源内部只能从负极流向正极,即从低势能到高势能。

根据电场知识可知,静电力不可能使电流从低电势流到高电势,反而其阻碍作用。

因此电势内部必然存在着从低势能处指向高势能处的某种力,称为“非静电力”,正是它驱使正电荷逆着静电力从低电势能处流向高电势处。

(3)电动势物理意义:由电源本身决定,与外电路无关,是描述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物理量
(4) 公式:E=W/q 单位:V
(5)定义:非静电力将电荷量为1C的正电荷从电源内部的负极移动到正极,非静电力所作的功W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电源的电动势。

(6)方向规定:由电源负极指向正极方向。

(4)电源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开路)电源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内、外电路电压之和。

(闭路)
2、电动势与电势差的区别于联系
(1)电势差U
物理意义:电场力做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定义式:U=W/q,W为电场力做的功
(2)电动势E
物理意义:非静电力做功,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定义式:E=W/ q,W为非静电力做的功
联系:电动势等于电源未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势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