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900字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900字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900字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大陆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该书在1991年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
学奖。

下面为大家搜集的2篇“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9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
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正像歌中唱的那样: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推开波浪,水面倒映着白塔,四周环绕着
绿树红墙,小船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凉爽的风。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困难的
挑战,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地拼搏吧!
孙少安,作为农民家庭的长子,他从小便深知家里的窘困与艰难,在只有12岁的时
候他就开始承担起这个贫穷的家庭,可是稚嫩的他并没有被饥饿与贫穷压垮,而在困难中
紧紧把握着生活的车辕,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是的,对孙少安最合适的评价就
是男子汉,他遗传了父亲的倔强与魄力,却比父亲更加精明干练,生活的历练又使他不会
在任何困难面前轻易低头,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大潮中势必会有所作为。

在孙少安身上我
读出的是面对命运时无比的勇气,他可以白手起家还清积攒创业资本:可以大胆借贷万元
开办砖厂为乡人谋取利益:更可以在欠下万余欠款时从头来过,东山再起,最终成为远近
驰名的农民企业家。

面对这样的人生,你又有什么理由去做一个命运的懦夫呢?
当我终于把这部小说看完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说不出和道不明的滋味,是被路遥先生
的精美的文字吸引了?是被小说里的故事和人物所感动了?还是为了自己在不幸的命运中坚
强的面对生活而感到一丝欣慰?我也说不清,总之,这部小说给我的感动太深,太深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促人上进,是我对《平凡的世界》最深刻的体会。

尽管它的
结局也只以“平凡”二字告终,我想人生本来就是如此,在平凡的世界上,活出不平凡的,惊天动地的自我,在超越自我的精神突围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900字(一)
《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是两个兄弟:孙少平和孙少安。

哥哥孙少安,拥有勤劳、朴实、忠厚、善良的特点。

他在十三岁小学毕业之后,就自愿回家,帮助父亲养活全家。


弟孙少平是一个有知识也有远大抱负的农村青年,他因只是而开阔了眼界,因开阔了眼界
而有了自己的理想,与哥哥一样,他也是一个经历过苦难的农村青年,所以,他的理想并
不只是空虚的幻想,也不是寄希望于偶然性平步青云的虚想,而是一种脚踏实地的,不管
有多苦都要去外面的世界去闯荡的向往,想要像一个男子汉一样去生活的憧憬。

而正是因
为他们的这种性格,才使他们两个人最后都得到了自己最理想的归宿。

从小到大,我看过的书不计其数,也遗忘了不计其数,但惟独《平凡的世界》这本书
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本书名既质朴有鲜明,既独特又贴切,有一种洗尽铅华、
尘埃落地的感觉。

邂逅《平凡的世界》,是在我人生最低谷、最迷茫的时期,那时候是我的一位恩师推
荐我读这本书的。

在这里,我就不想讲述我的那个迷茫的时期了。

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主人
公一波三折的命运深深地打动了我,那一幕幕深情的场景,令我忍不住热泪盈眶,犹如历
经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

其中,主要是写黄土高坡上的一个叫双水村的小山村和村里的人,在七五年到八五年间所
经历的变化。

那个年代,中国大地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革命结束,改革开放拉
开了序幕,书中描绘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生活的缩影。

书中
共写了近百个人物,从揽工汉到省委书记,这些人物形象鲜明地表现了那一时期的人们的
思想变化。

小说‘人物运动的河流’中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表现了一代青年
农民奋斗的艰难经历。

其中,孙少平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接下来我就讲一讲有关他的
故事吧。

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

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
黄土高原上成千上万座村落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在他
的世界里,人的最大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

路遥为我们讲述的不只是那个久远的
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

孙少平的一生体现了平凡人生的辉煌意义,他从一名高中毕业生成为一名煤矿工人,
其间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贯穿他的思想的主线就是奋斗不息、坚韧不拔,无论面
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在高中学习期间,他每天吃饭时总是
属于“黑非洲”那几个人,但他学习刻苦,心怀大志。

他担心自己会被农村的那种传统的
意识淹没,于是高中毕业后他就决定离开家乡到社会上独自奋斗。

他坦然面对人生,将劳
动看得高于一切,无论是当揽工汉还是当煤矿工人,他都是由于劳动而受到尊重,从而也
树立了他的信心。

当他为别人当小工背石头时,刚刚走出学校的他虽然背上伤痕累累却没
有叫喊一声;当那些同他一起下煤矿的矿工去领工资却连当月的生活费都不足用时,他真
正地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

同时他又具有现代意识,时时不忘学习,能文能武,也使他赢
得了爱情,田晓霞不顾忌他的生活环境、工作事业方面与自己的巨大差异而深深地爱上了
这个“掏煤的男人”。

虽然他和田晓霞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了,但是他仍然能承受所有的一切,勇敢真诚地面对生活。

《平凡的世界》以白纸黑字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只要能热爱生活,只要“不抛弃,不放弃”,上帝
对他就是平等的。

看完《平凡的世界》,我真是大有感触。

我懂得了奋斗不仅仅是要吃苦,要受罪,奋斗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不抛弃,不放弃”,一种在黑夜里呼唤黎明,甚至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和执著。

主人公孙少平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和信念,
鞭笞和激励着奋斗的每一个人,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我觉得《平凡的世界》真的很值得我们读一读,读完之后我们必定受益匪浅。

因此,
我希望我们的协会有更多的理事读一读《平凡的世界》,读完之后,我们可以讨论讨论那
些精彩的情节和那背后深刻的意义。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900字(二)
平凡,这个词十分抽象,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这浩瀚无穷的世界,我们人类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无论是悲与欢、穷与富、强与弱,对于这历史的长河不过是些平凡的小事罢了。

我素来对平凡都是这样认为的。

可读了《平凡的世界》后我改变了这样的看法。

这本书是矛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是悲剧?是喜剧?还是正剧?都有一点点。

这里面省略了华丽的描写,省略了惊天动地的情节,省略了惊险离奇的故事,讲述的无非是一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世界。

这本书讲述了:故事的主人公孙少平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上学时候吃黑面馒头到他长大成人后成了一名揽工汉,依然很艰苦。

可是哥哥的工厂又倒闭了,全家好几口人的生活压力全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

开始他承受不了,可后来他坚持住了,还总结出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

读到这里我不禁为他留下了眼泪。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思索了起来,孙少平留给后人的态度是什么?是一种对苦难的崇高感和自豪感,是对生活的热爱与美好。

妹妹写信给他说:她后悔为什么自己是农村人,而孙少平却回信给她说“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我不仅把我受的苦和孙少平所受过的苦相比较。

我的苦无非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多,晚睡会儿;或做完作业,家长不让玩电脑;或是家长多报了几个补习班,没时间玩就哭天喊地,捶胸顿足。

孙少平呢?他每天都在危险的煤窑中挣着微薄的工资,而就这点杯水车薪的钱,却是全家一个月的费用。

两者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啊! 现在我们过得锦衣玉食的生活,简直是蜜罐里泡大的,但还不满足。

我经常在超市里看到有的小朋友因得不到满足,而在商店里号啕大哭;有些小朋友很自然地把鱼头夹给妈妈吃,认为这是她的最爱; 还有些小朋友更是过分,竟然打骂养育他的家长,还建立什么反家长联盟,对抗家长。

而孙少平呢?他顿顿喝野菜稀饭吃黑面馍,却用少得可怜的粮食为奶奶做白馍。

当少平用自己唯一的钱给患有多年的眼疾、半身瘫痪在床的奶奶买了一瓶止痛药和两瓶眼药水后,奶奶的眼角滑出了两颗泪珠,我的眼泪也止不住流下来,我们和孙少平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或许,在物质上,我们比孙少平富有,但在精神上,我们却比他贫穷。

茫茫天地,芸芸众生,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世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