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90分钟)一.积累运用(35分)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2分)A.田圃(pǔ)诘难(jé)恣睢(suì)作揖(yī)B.分外(fèn) 灰烬(jìn)狡黠(xié)星宿(xiù)C.禀请(bǐng)阴晦(huì)汲取(jí)赔偿(sháng)D.晌午(shǎng)襁褓(qiǎng)瑟缩(sè)拮据(ji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2分)A.教悔遮蔽变幻莫测完壁归赵B.簇拥勇跃万籁俱寂各行其是C.怠慢征服悬梁刺骨走投无路D.干燥犀利两全其美一筹莫展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面对国学热潮,随声附和....的固然很多,强烈反对的也不少。
B. 这座小村庄的数百座房屋,各个构造不同,千姿百态....。
C. 在购买力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商品首当其冲....考虑的是价格。
D. 许多药物在名称上仅差一字,药效却迥然不同....。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B.能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C.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D.通过采取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使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缓解。
5. 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①与辞赋、律诗、词曲等诸多传统文体相比,对联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旺盛的活力。
②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③随着对联试题进入中高考的语文试卷,对联文化越来越受到教学界重视。
④它是由汉字音、形、义特性发展出来的独特文体。
A.①④②③ 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②④ D. ②①④③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古白话小说。
B.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C.在《沁园春雪》这个题目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二者都与词的内容有密切关系。
D.阅读议论文要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7.根据要求填写诗句:(16分)(1)苏轼《密州出猎》中借典故表达自己立功报国的愿望的句子是:————————————,——————————————-。
(2)《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作者壮志难酬的句子(主旨句)是:—————————————,———————————————。
(3)(刘方平在《月夜》中写春气萌发,蛰虫涌动的诗句是:————————————————,————————————。
(4)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梅高洁、坚贞的诗句是:————————————,—————————————————。
(5)《出师表》中表明“危急存亡”之时,臣子和将士舍生忘死、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在其《观刈麦》中表现农人劳作艰辛的句子是:,。
(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鱼我所欲也》)(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孟子》)8名著填空(1).阅读《水浒传》片段,完成填空。
那种地道人笑道:“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每日直聒到晚。
”众人道:“把梯子上面去拆了那巢便了。
”有几个道:“我们便去。
”A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树上一个老鸦巢。
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
”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
”A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选段中“A”指的是__________(填写人名),他的绰号是_______________,和他相关的一个其他故事是_____________ 。
(2分)(2.)班级开展“读名著,讲故事”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各题。
(3分)①“星期五”是《》中的一个人物,作者是英国著名的作家笛福。
②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个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是。
③《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是。
④《水浒》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救了金氏父女之后,又在解救了。
9按照所给句式进行仿写(句式基本要一致)。
(2分)例句:谦和像一件神奇的衣裳,谁穿上它,谁就会变得更加俊美。
仿句:谦和像。
谁,谁就会。
二、阅读部分(35分)(一)诗词鉴赏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0.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2分)11.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二)文言文阅读(8分)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
使者曰:“陈不可伐也。
”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宁国曰:“陈可伐也。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
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释:①陈:国名。
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
④罢:通“疲”1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楚庄王欲伐.陈伐:民怨上.矣上: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14.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联系所学过的文章试做分析。
(3分)(三)现代文阅读(一)长大的细节(9分)①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一身疲惫的他赶回家里时,父亲不在家,母亲也不在!循着邻人的指点,他几经曲折终于找到了父亲打工的地方——一家建筑工地。
那时楼房已经建到了第三层,他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佝偻着腰,挑着一担红砖,肩上的扁担弯成新月状,脚下窄窄的跳板随父亲的移动上下起伏……②他心中有一缕悸动,轻轻地走过去,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弓着背正在码砖——是母亲!母亲抬手揩汗的一刹那,看见了儿子,见儿子正翕动嘴唇,赶紧打了一个掌心向下的手势“封住”了独生子的嘴。
他明白了,母亲是怕他的喊声惊动父亲,酿成意外。
父亲卸了担子,回头看到儿子时确实发了会儿怔。
看到父亲的上衣被汗水浸透了,脸色苍白;母亲也汗流浃背,两手瘢痕,他惊讶地站在那里,泪水挡住了他的视线。
③其实开学才两个月,他不应该回来。
本来暑假里父母东挪西借,给他凑齐了半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可国庆节,几个同学不期而至,游了几个景点,逛了几次街,下了几回馆子,身上那本来很有限的几张花纸便所剩无几了。
他一连给家里发出了三封求援信,但都如石沉大海。
撑到第二个月月底,他心中明白只有请假回家一条路可走了。
④回到家,吃了一大碗荷包蛋,心中好受了许多。
母亲边看他吃边告诉他:前一段父亲病了,不肯上医院,在家里躺了半个月,身体刚恢复点,就急着去干活。
他听了,明白母亲的意思,知道了为什么家里一直没回信寄款的原因;他呆坐着,沉默无言。
隔了一会儿,母亲起身从厨柜里端出大半碗黑糊糊的米饭,说:“给你爹送去。
”他端着碗,没动。
母亲见了,说:“去呀。
”“菜呢?”他问。
母亲迟疑了一下,没说话,从酸菜坛中夹起两根瘦兮兮的黄瓜放在饭碗里。
他忽然觉得眼睛有些潮,默默地走出家门……⑤返校时,他的口袋里又有了三百元。
要是以往,他会跟父母“说理”,这么一点钱要保证三个月的生活费塞牙缝都不够,但这次他什么也没说,接过这三百块钱时,他只觉得心一阵阵往下坠,手也有点抖。
“这是你爹预支的三万块砖的工钱,一分钱一身汗,你可要省俭些用!”母亲说,“不够,想法子再给你寄点去。
”他点点头,又摇摇头。
母亲和往常一样送了他很远,待到母亲的身影从视野消失,他眼泪再也控制不住,簌簌地往下淌……⑥——从此,他读懂了“辛苦钱”和“血汗钱”的最本质的涵义。
15、你从文中捕捉到了“长大的细节”哪些有关信息?(至少写出两点)(2分)(1)_________(2)__________16、第③段与画线句子内容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7、试分析一下第④段中“菜呢?”这句话所蕴含的潜台词。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从此,他读懂了‘辛苦钱’和‘血汗钱’的最本质的涵义。
”其中“辛苦钱”和“血汗钱”本质含义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谈谈感恩教育①11月25日是西方的感恩节。
据报载许多学校以“感恩父母情”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其中有为父母捶一次背,洗一次脚,做一件力所能及家务等。
学校借“感恩节”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感恩教育更应该融入学生生活的每一天。
②感恩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做人最起码的品质,更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我国历史上“感恩”的例子很多。
民族英雄袁崇焕去世后,佘家义士“冒死葬忠魂”,子子孙孙,生生死死,守墓遗训,口口相传,17代人为他守墓370多年。
其所感之恩是大恩,大到国家、民族的大义之上。
就是在今天,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感恩的事例。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作为一名32年前唐山地震的遗孤和幸存者,如今担任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张祥青,累计为汶川灾区捐款1亿元。
面对记者的镜头,他只是平静地说“我们亲身经历过,对那种惨状感同身受。
从废墟里站起来的唐山人都应该有一份感恩的心怀!”③感恩是美德,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似乎受到一定冲击并正被淡忘。
曾有一篇报道《他们为何忘掉恩人》,讲的是沈阳沈河区84岁的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遭到所助学子冷落的事情。
13年来,老人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
然而当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后,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虽然局限于少数人和个别现象,但其影响不容低估,其危害会导致人情的冷漠、社会道德的滑坡。
④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更要帮助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学校应建立长效机制,使感恩教育成为学校的主体教育之一。
教育形式应多样丰富,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感化被影响,从而懂得、和,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要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同时,老师和家长们也要身体力行,给孩子们做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