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智慧树知到《楹联文化》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楹联文化》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楹联文化》章节测试【完整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楹联文化》章节测试完整答案绪论1.【单选题】上联:撑天拄地两行字下联:( )A. 春满乾坤福满门B. 纳古涵今一副联正确答案:纳古涵今一副联对应章节第一章1.【单选题】对联的别称很多,下面是对联别称的是:( )A. 下支B. 横额C. 楹联D. 上支正确答案:楹联2.【单选题】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有在大门两侧张贴桃符的习俗,上面书画神荼和( )二神来避邪。

A. 郁垒B. 秦叔宝C. 尉迟敬德D. 孟昶正确答案:郁垒3.【单选题】对联最根本的特征是( )A. 民族性B. 对称性C. 实用性D. 开放性正确答案:对称性4.【单选题】楹联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 )时期。

A. 五代B. 唐宋C. 元朝D. 隋朝正确答案:五代5.【单选题】 ( )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共计180个字A. 袁枚B. 邓石如C. 徐渭D. 孙髯翁正确答案:孙髯翁6.【判断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作者是孟昶。

(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7.【判断题】“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清代的事。

人们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8.【判断题】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是清代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9.【判断题】朱元璋为一个阉猪的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

(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10.【判断题】 2002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对应章节第二章1.【判断题】春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

它的内容多是赞美新春的美景,祝愿人们美好生活,歌颂大好形势。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2.【判断题】“山水联”中的“山水”,指的是天然的经雕琢的自然风景区,它们以各自特有的地形地貌,构成千姿百态的形象,“山水联”就是对其作出生动的描绘和反映。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3.【判断题】最早的园林对联是“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4.【判断题】“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这副对联是古迹联。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5.【判断题】寿联,尽管以祝贺,颂扬为主,在写作中也要把握住用语的分寸,格调既不能低沉,也不能不切实际的浮夸,要突出寿主的特征,具有乐观向上的情调。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6.【判断题】“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是一副名胜联。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7.【判断题】自挽联是死者生前自己写的,这有些类似西方流行的自撰墓志铭。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8.【判断题】“天壤薄正郎,节见穷时,各有清名闻海内;乾坤扶正气,神伤雨夜,好凭血债索辽东”这是郁达夫先生挽其兄郁华的对联。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9.【判断题】“梦且得官原瑞物,呼之为寿亦佳名”这是一副贺联。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10.【判断题】谐语联是一些诙谐风趣、滑稽可笑的对联,可以说是联林中的一片“笑林”。

凡谐语联必有两个特点,一是巧妙;一是有趣。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对应章节第三章1.【单选题】把对联定位为融合了诗词曲赋以及古文的“边缘文体”的是谁在《联学管窥》一文提出的。

A. 马萧萧B. 常江C. 叶子彤D. 刘太品正确答案:刘太品2.【单选题】陶行知自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格调就是:( )A. 格调如诗B. 格调如词D. 格调如文正确答案:格调如文3.【单选题】 ( )在《对联话》书中所记与老师朱恂叔一段对话:“又问:“数句层累而下,亦如作诗之平仄相间否?”曰:“非也。

一联即长至十句,出幅前九句落脚皆平声,后一句落脚仄声,对幅反是,此其别也。

””揭示了当今长联句脚规则之一“朱氏规则”A. 梁章钜B. 吴恭亨C. 李天根D. 常江正确答案:吴恭亨4.【判断题】字句对等要求一副楹联的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孙英先生题的“旭景卿云今又是;春花秋月日方长。

”是上下联各七个字,字句对等。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5.【单选题】清邓廷祯题贡院明远楼联:“楼起层霄,是明目达窗之地;星辉文曲,看笔歌墨舞而来。

”中“地与来”相对属于:( )A.“实对实”B. 对品D. 转品正确答案:异类对6.【单选题】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在五十一岁时的自题湘西草堂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上下联成对是因为:( )A. 词性相同而成对B. 符合传统属对C. 转品成对D. 词性对从宽正确答案:转品成对7.【单选题】清人成格的对联“花竹一庭,是亦中人十家产;轩窗四壁,可无广厦万间心?”在结构上自然成对,因为:( )A. 结构一致B. 当句自对C. 合乎规律或习惯D. 用词和句式结构相统一正确答案:合乎规律或习惯8.【单选题】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对时人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

联中“树”、“果”皆草木类;“已”、“然”皆虚字;“半”、“一”皆数字;“寻”、“点”皆转义为动词;“休”“不”皆虚字;“纵”、“相”皆虚字;“斧”、“干”则为古代兵器。

以土语对诗句不拘一格构成了一副:( )A. 流水对B. 无情对C. 自成对D. 嵌字对正确答案:无情对9.【单选题】白城文苑(抗日将领万福麟故居)大门上悬挂有孙英撰、朱关田书的联“当年剑气横飞八百里;今日文风直越五千年”,此联犯了忌:( )A. 合掌B. 不规则重字C. 三平尾正确答案:不规则重字10.【判断题】七言联在平仄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只要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就好。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对应章节第四章1.【多选题】宽对与严对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

A. 词性放宽B. 结构放宽C. 节奏放宽D. 平仄放宽正确答案:词性放宽###结构放宽###节奏放宽2.【多选题】从上下联的联系形式上,楹联的对仗可以分为( )。

A. 正对B. 反对C. 串对D. 借对正确答案:正对###反对###串对3.【单选题】“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一联属于( )。

A. 正对、严对B. 正对、宽对C. 反对、严对D. 反对、宽对正确答案:正对、严对4.【单选题】以下联中,不属于正对的是( )。

A.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B.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C. 祖国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地不春风D. 高处何如低处好;下来还比上来难正确答案: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5.【单选题】“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一联中出现了( )。

A. 文名对B. 书名对C. 戏名对D. 曲牌名对正确答案:戏名对6.【单选题】“风吹不响铃儿草,雨打无声鼓子花”一联中出现了( )。

A. 药名对B. 书名对C. 地名对D. 文名对正确答案:药名对7.【单选题】“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一联体现了串对中的( )。

A. 转折关系B. 承接关系C. 因果关系D. 条件关系正确答案:转折关系8.【单选题】“播春收秋门第,描山绣水人家”属于( )。

A. 一字自对B. 两字自对C. 多字自对D. 全联自对正确答案:两字自对9.【多选题】关于借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借对是一种特殊的对仗技巧,它通过借义、借音,达到对仗工整的艺术效果。

B. 一般情况,借对只在联中一支内出现,或者是上联,或者是下联。

C. 即使是上下联都有借对的联,也都各自成对,即两个借用的字,不在上下联同一位置上。

D. 借对的目的在于严谨的对仗。

正确答案:借对是一种特殊的对仗技巧,它通过借义、借音,达到对仗工整的艺术效果。

###一般情况,借对只在联中一支内出现,或者是上联,或者是下联。

###即使是上下联都有借对的联,也都各自成对,即两个借用的字,不在上下联同一位置上。

###借对的目的在于严谨的对仗。

10.【多选题】关于无情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情对的对仗可以只求字面对仗。

B. 无情对的对仗可以广用辞格。

C. 出对句意思差别越大,越有趣。

D. 无情对的喜剧效果出在对句上。

正确答案:无情对的对仗可以只求字面对仗。

###无情对的对仗可以广用辞格。

###出对句意思差别越大,越有趣。

###无情对的喜剧效果出在对句上。

对应章节第五章1.【判断题】“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泊”。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2.【判断题】“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时”。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3.【判断题】“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来”。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4.【判断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啄”。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5.【判断题】“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笛”。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6.【单选题】下面楹联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魏武挥鞭,横扫千军如卷席;陈王奋起,无非一念救苍生。

A. 挥B. 军C. 席D. 非正确答案:席7.【单选题】下面楹联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疏百川而治泗淮,家门三过;颁九鼎而兴华夏,万国独尊。

A. 而B. 淮C. 兴D. 国正确答案:国8.【单选题】下面楹联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有山有水有亭林,映带左右;可咏可觞可丝竹,怀抱古今。

A. 亭B. 觞C. 竹D. 今正确答案:竹9.【单选题】下面楹联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具大慈悲,悯世忧天当不让;是真信仰,求神拜佛又何妨。

A. 悲B. 当C. 神D. 佛正确答案:佛10.【单选题】下面诗句中的平仄两读字“看”读仄声的是:A.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B.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C.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正确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对应章节第六章1.【单选题】“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为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这副对联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A. 夸张B. 比拟C. 比喻D. 通感正确答案:夸张2.【单选题】“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这副对联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A. 通感B. 比拟C. 比喻D. 夸张正确答案:比拟3.【单选题】“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

”这副对联运用的比喻是属于( )A. 明喻B. 暗喻D. 博喻正确答案:借喻4.【单选题】“皂荚倒悬千锭墨,芭蕉斜卷一封书”这副对联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A. 通感B. 比拟C. 比喻D. 夸张正确答案:比喻5.【单选题】“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