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五: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

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五: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

专题五:透镜及其应用命题点1透镜及其规律、眼睛和眼镜基础过关1. (2019柳州)如图所示的透镜中最适合用来观察细小物体的是()2. (2019湘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 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 cm 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4 cmB. 7 cmC. 10 cmD. 16 cm3. (2020泰州)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第3题图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4. (2020山西)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 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第4题图A. 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 cmB. 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 cmC. 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D. 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5. (2020南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A. 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B. 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C. 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D. 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6. (2020台州)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第6题图A. 近视眼,镜片ⅠB. 近视眼,镜片ⅡC. 远视眼,镜片ⅠD. 远视眼,镜片Ⅱ7.(2020湘潭)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在系统拍照过程中()A. 人脸是光源B. 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C. 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平面镜相同D. 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8. (2020甘肃省卷)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人眼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第8题图9. (2020襄阳)小强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清晰的像,当他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时,光屏上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有他指尖的像;这时光屏上所成的像会___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亮度不变”).10. (2020遂宁改编)今年2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十分严峻,为了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全国首个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在广州设计制造成功,这款机器人有5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角监测,机器人上的摄像头与我们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当巡逻机器人靠近人拍摄时,所成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 (2020 遵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经正确组装并调节后,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接收到了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像未画出);若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更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要使像重新变清晰,可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第11题图12. (2020福建)如图,点光源S位于凸透镜一侧.在图中画出S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第12题图13. (2020威海)如图所示,一条入射光线过凹透镜光心,一条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请将光路补画完整.第13题图满分冲关1. (2020安徽)如图所示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第1题图A. 甲→乙→丙→丁B. 乙→丙→甲→丁C. 乙→丁→甲→丙D. 丙→甲→乙→丁2. (2020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2题图A. 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B. 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在照相机上C. 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该镜片对光起发散作用D. 用f=15 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3. (2020陕西)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拍照时,镜头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某次小明去博物馆参观,想把石碑上的文字拍得更大些,可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石碑.4. (2020宿迁)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了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当物距u=12 c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第4题图5. (模型建构)(2020铁岭)一幅如图甲所示的漫画立在桌面上.小霞把一个装水的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小霞观察分析: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起到________(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作用,使图片横向放大、颠倒,透过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此时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满足________(选填“f<u<2f”或“u>2f”).第5题图命题点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需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下图中的情况属于已经调好的是()2. (2019天津改编)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第2题图A. 实验②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B. 实验②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15 cmC. 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大D. 若该透镜成虚像,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 cm3. (2020盐城)小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第3题图(1)将平行光________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蜡烛移动到图乙所示位置,需向______侧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找到________的倒立、缩小的实像.4. (2019莱芜改编)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第4题图(1)实验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焦距分别为10 cm和30 cm两个凸透镜,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你应该选择焦距为________cm的凸透镜;(2)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3)若小华在做实验时,不小心让凸透镜和自己的衣服发生了摩擦带了静电,将一小片碎纸片吸附到了凸透镜上面,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了一部分,此时光屏上____________(选填“烛焰的像不完整”“会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4)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下列最合理的调整是()A. 只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一些B. 只将光屏向上移动一些C. 同时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动一些5. (2020河南)小明和小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5题图(1)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像的大小将变________.(3)小亮认为: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但像与物上下是颠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验证小亮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命题点1透镜及其规律、眼睛和眼镜基础过关1. D2. C【解析】当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满足的条件是f<u<2f,此时的物距u=14 cm,则7 cm<f<14 cm;当物距u=8 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u<f,则f>8 cm.综合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8 cm<f<14 cm,可能是10 cm,故选C.3. B【解析】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B.4. B5. C6. A【解析】由乙图可知,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端,是近视眼的症状,远视眼光线应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对于近视眼,要使用凹透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先发散,从而使焦点落在视网膜上,应选择镜片Ⅰ,A正确.故选A.7. B【解析】脸是通过反射光被人看到的,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A错误;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B正确;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而摄像头成像属于光的折射,C错误;摄像头一般成的是缩小的像,因此人脸应该保持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D错误.故选B.8.乙照相机9.不会变暗【解析】当他不小心将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时,此时手指的指尖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指尖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光屏上不会有指尖的像;当指尖触摸到凸透镜时,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光屏上能呈现完整的像,此时凸透镜会聚光线的数量减少,故此时发光物体的像会变暗一些.10.照相机变大【解析】机器人上的摄像头与我们生活中的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当巡逻机器人靠近人拍摄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11.放大左【解析】由题图可知,蜡烛在光具座的35.0 cm刻线处,物距u=50.0 cm-35.0 cm=15.0 cm,像距v=80.0 cm-50.0 cm=30.0 cm,物距小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会聚能力变强,光线会会聚在光屏左侧,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靠近凸透镜.12.如答图所示第12题答图13.如答图所示第13题答图满分冲关1. C2. D【解析】由图可知,u=v=20 cm,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u=v=2f=20 cm,所以f=10 cm,A错误;将蜡烛向右移动,当f<u<2f,同时向右移动光屏使v>2f时,光屏上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该成像规律应用在投影仪上,B错误;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说明光提前会聚了,所以该镜片对光起会聚作用,C错误;用f=15 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焦距变大,蜡烛不动,则此时f<u<2f,所以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D正确.故选D.3.会聚二倍焦距靠近【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拍照时,镜头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原理,要成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石碑.4.缩小照相机【解析】由图像可得当物距为20 cm时像距在6 cm到7 cm之间,这时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这说明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据此可得凸透镜的焦距在3 cm<f<6 cm,故当物距为12 cm时,仍大于2倍焦距,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典型应用是照相机.5.凸透镜实f<u<2f命题点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 C2. C【解析】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 cm,由图乙可知,物距u=15 cm,2f>u>f,故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即v>u=15 cm,A、B正确;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动态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即蜡烛远离透镜时,所成像变小,C错误;当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u<f=10 cm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确.故选C.3. (1)正对10.0(2)主光轴光屏的中央(3)右清晰4. (1)10(2)放大投影仪能(3)烛焰的像变暗了些(4)C【解析】(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u=2f,像距v=2f=2×12.5 cm=25 cm,所以光屏放在75 cm刻度线处;(2)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当蜡烛燃烧变短时,像向上移动;若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3)蜡烛放在A点时,蜡烛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A点所成的像的性质与眼睛相同;蜡烛放在B点时,物距u′=50 cm-30 cm=20 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烛焰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蜡烛放在C点时,物距u″=50 cm -35 cm=15 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烛焰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蜡烛放在D点时,物距等于10 cm,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由于u″<u,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蜡烛放在C点时所成的像要比放在B点时所成的像大,故蜡烛放在C点处所面的像最大;(4)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原来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了,此时将光屏远离凸透镜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片对光具体发散作用,即为凹透镜;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折光能力较强,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用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纠正,所以该眼镜片可以矫正近视眼.5. (1)确保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左小(3)沿垂直于光具座方向吹动烛焰,观察光屏上像的晃动方向是否与烛焰的晃动方向相反(合理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