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数学七年级上册 压轴解答题培优测试卷
数学七年级上册 压轴解答题培优测试卷
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 A 表示的数为 10,B 是数轴上位于点 A 左侧一点,且 AB=30,动 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5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秒.
(1)数轴上点 B 表示的数是________,点 P 表示的数是________(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2)若 M 为线段 AP 的中点,N 为线段 BP 的中点,在点 P 运动的过程中,线段 MN 的长度 会发生变化吗?如果不变,请求出这个长度;如果会变化,请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这个长度; (3)动点 Q 从点 B 处出发,以每秒 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 P、Q 同 时出发,问点 P 运动多少秒时与点 Q 相距 4 个单位长度? 10.如图,P 是定长线段 AB 上一点,C、D 两点分别从 P、B 出发以 1cm/s、2cm/s 的速度 沿直线 AB 向左运动(C 在线段 AP 上,D 在线段 BP 上) (1)若 C、D 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 PD=2AC,请说明 P 点在线段 AB 上的位置:
7.已知: OC 平分 AOB ,以 O 为端点作射线 OD , OE 平分 AOD . (1)如图 1,射线 OD 在 AOB 内部, BOD 82 ,求 COE 的度数. (2)若射线 OD 绕点 O 旋转, BOD α ,( α 为大于 AOB 的钝角), COE β ,其他条件不变,在这个过程中,探究 α 与 β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
COE
明理由.
5.如图,在三角形 ABC 中, AB 8 , BC 16 , AC 12 .点 P 从点 A 出发以 2 个单 位长度/秒的速度沿 A B C A 的方向运动,点 Q 从点 B 沿 B C A 的方向与 点 P 同时出发;当点 P 第一次回到 A 点时,点 P , Q 同时停止运动;用 t (秒)表示运动
(2)如图二,点 A 和 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 20 和 40 ,点 C 是线段 AB 的巧点,求 点 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应用拓展)
(3)在(2)的条件下,动点 P 从点 A 处,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沿 AB 向点 B 匀速运 动,同时动点 Q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4 个单位的速度沿 BA 向点 A 匀速运动,当其中一点 到达中点时,两个点运动同时停止,当 A 、 P 、 Q 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
(1)如图 1,点 O 在直线 AB 上,射线 OE 是 BOC 的角平分线,若 COE 是 AOC 的差余角,求 BOE 的度数. (2)如图 2,点 O 在直线 AB 上,若 BOC 是 AOE 的差余角,那么 BOC 与 BOE
有什么数量关系.
(3)如图 3,点 O 在直线 AB 上,若 COE 是 AOC 的差余角,且 OE 与 OC 在直线 AB 的同侧,请你探究 AOC BOC 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定值;若不是,请说
点的线段的巧点时,直接写出运动时间 t(s) 的所有可能值.
2.如图,数轴上点 A、B 表示的点分别为-6 和 3
(1)若数轴上有一点 P,它到 A 和点 B 的距离相等,则点 P 对应的数字是________(直接 写出答案) (2)在上问的情况下,动点 Q 从点 P 出发,以 3 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在数轴上向左移 动,是否存在某一个时刻,Q 点与 B 点的距离等于 Q 点与 A 点的距离的 2 倍?若存在, 求出点 Q 运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数学七年级上册 压轴解答题培优测试卷 一、压轴题 1.如图一,点 C 在线段 AB 上,图中有三条线段 AB 、 AC 和 BC ,若其中一条线段的长 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 2 倍,则称点 C 是线段 AB 的“巧点”.
(1)填空:线段的中点 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或“不确定是”) (问题解决)
(2)在(1)的条件下,Q 是直线 AB 上一点,且 AQ﹣BQ=PQ,求 PQ 的值. AB
(3)在(1)的条件下,若 C、D 运动 5 秒后,恰好有 CD 1 AB ,此时 C 点停止运动, 2
时间.
(1)当 t 为多少时, P 是 AB 的中点; (2)若点 Q 的运动速度是 2 个单位长度/秒,是否存在 t 的值,使得 BP 2BQ ;
3 (3)若点 Q 的运动速度是 a 个单位长度/秒,当点 P , Q 是 AC 边上的三等分点时,求 a
的值.
6.如图,已知点 A 、 B 是数轴上两点, O 为原点, AB 12 ,点 B 表示的数为 4,点 P 、 Q 分别从 O 、 B 同时出发,沿数轴向不同的方向运动,点 P 速度为每秒 1 个单位.点 Q 速度为每秒 2 个单位,设运动时间为 t ,当 PQ 的长为 5 时,求 t 的值及 AP 的长.
3.(1)如图,已知点 C 在线段 AB 上,且 AC 6cm , BC ,点 M 、 N 分别是 AC 、 BC 的中点,求线段 MN 的长度;
(2)若点 C 是线段 AB 上任意一点,且 AC a , BC b ,点 M 、 N 分别是 AC 、 BC 的中点,请直接写出线段 MN 的长度;(结果用含 a 、 b 的代数式表示) (3)在(2)中,把点 C 是线段 AB 上任意一点改为:点 C 是直线 AB 上任意一点,其他 条件不变,则线段 MN 的长度会变化吗?若有变化,求出结果. 4.定义:若 90 ,且 90 180 ,则我们称 是 的差余角.例如:若 110 ,则 的差余角 20 .
请补全图形并加以说明.
8.已知∠AOB和∠AOC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角,OD是∠BOC的平分线. (1)若∠AOB=50°,∠AOC=70°,如图(1),图(2),求∠AOD 的度数;
(2)若∠AOB= m 度,∠AOC= n 度,其中 0<m<90,0<n<90,m n<180 且 m<n,求∠AOD 的度数(结果用含 m、n 的代数式表示),请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