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R光纤选频、宽带直放站技术规范
()
文件更改纪录
目录
GSM-R光纤直放站技术规范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范给出了新一代GSM-R光纤选频、光纤宽带直放站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
、适应GSM-R数字通信系统,符合铁标直放站设备技术规范和直放站统一监控网管技术条件。
、本方案作为新型GSM-R光纤宽带、选频直放站近端机设计、制造、调试依据。
2引用文件: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温度试验方法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Fc:振动(正弦)试验方法GB12192-90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发射机测量方法
GB12193-90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发射机测量方法
YD/T 1337-2005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TB/T3074-2003铁路信号设备防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
3定义
BMU :光纤直放站近端机
FOR :光纤直放站远端机
BTS : 基站
OET :光端机
UPLink下行:基站至移动台方向
Dnlink上行:移动台至基站方向
4内容
4.1概述
本规范针对GSM-R直放站在青藏和大秦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做了必要的改进。
同时,根据铁道部关于直放站设备和统一网管的标准要求,做了重新设计。
具体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重新设计嵌入式监控系统,采用主控板、接口板、显示板独立设计,模块分工,满足升级和可靠性的要求。
2)、要增加抗干扰、抗浪涌等保护措施。
3)、模块组件可以灵活配置,适应一拖多的适应要求。
5)、RFU按照插件式设计
6)、结构按照5U机箱前插式设计
7)、数据通道作为漏缆检测、电源环境监控等传输通道。
8)、也可以用于在远端机实现对近端机或其它远端机进行监测
(可选)。
4.2系统功能和要求:
4.2.1主要功能要求
满足TB/T《GSM-R中继设备统一监控管理系统技术条件》的要求满足TB/T《GSM-R中继设备技术规范》的要求
MCU单元可以适应宽带和选频直放站(软件不同);
BMU可以根据需要扩充插接式模块
可以适应单光纤OET和双光纤OET;
满足整机热备;(用3dB电桥或RF开关进行控制);
可以对基站输入功率进行检测;
下行增益自动调节,保证输出功率稳定;
增加驻波检测模块,检测下行驻波系数;
BMU可以支持4个OEU;
BMU可以扩展;最多(双纤点对点)带四台远端机;非点对点最多带八台;
收发无光切换、功放无功率输出切换、功放,低噪放坏切换、通信故障切换;
机箱考虑漏缆检测模块位置;
一个OEU可以带二台远端机;
可以对光路传输损耗进行检测;
数据接口丰富:
1)本地调试端口:通过PC串口对设备进行设置查询等操作;
2)网管通信接口:通过串口或以太网口与网管设备连接;
3)扩展接口:控制增加的模块和单元如无线RFU,以及IO 外接报警,风扇、门禁等;
4)扩展数据通道接口:用于对漏缆检测和动力监控等设备的数据传输;
5)在远端可以对近端和其它远端进行监控;(可选)
监测功能:
1)、网管配置功能
2)、故障告警功能
3)、查询、设置功能
4)、管理功能
5)、本地监控功能
结构要求:
满足电磁兼容要求,接头必须采用航空接头,带屏蔽功能。
光缆进线接头可靠。
电缆接口保护,防止不正常接触
选频直放站在远端机安装下行选频在远端机;上行选频在近端机。
对于双光纤直放站增加内容:
备用光纤断告警;主/备光纤切换状态;主备纤故障告警。
4.3主要技术指标
4.3.1.工作频率范围:UPLink:885M~889MHz;DNLink:930M~934MHz 4.3.2.下行最大输出功率:≥37dBm
4.3.3.ALC控制范围:变化≤2dB(在最大输出功率条件下,增加输
入电平10dB)
4.3.4.下行最大增益:55±3dB (光路RF衰减≤1dB条件下)
4.3.
5.上行最大增益:55±3dB (光路RF衰减≤1dB条件下)
4.3.6.增益调节范围:≥30dB;step 1dB
4.3.7.上行最大允许输入电平:≥0dBm,直放站无损伤
4.3.8.下行最大允许输入电平:≥10dBm,直放站无损伤
4.3.9.带内波动:≤2dB(p-p);工作频段内
4.3.10.噪声系数:NF≤4dB
4.3.11.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
4.3.12.传输时延:
宽带:≤1us
选频:≤5us
4.3.13.杂散发射:带内≤-36dBm;带外≤-30dBm
4.3.14.互调产物:
宽带直放站:≤-50dBc (C类);≤-55dBc (B类);≤-60dBc (A类);
选频直放站:≤-66dBc(or -36dBm)
4.3.1
5.带外增益:
带外增益指标对于不带频段选择器,≤25dB @ 5MHz
有频段选择器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带外增益指标
4.3.16.下行输出功率检测:范围+22~+39dBm;精度±2dB
4.3.17.近端下行输入功率检测:范围+10~-30dBm;精度±2dB 4.3.18.驻波系数检测:范围~;精度±
4.3.19.光输出功率:> 1dBm
4.3.20.最小光输入功率:≤-18dBm
4.3.21.输入光功率检测:范围0~-20dBm;精度1dB
4.3.22.输出光功率检测:范围Pmax~-3dBm;精度
4.4工作环境
满足表2
要求
4.5电源要求
1)、近、远端机供电电源为-48VDC,波动范围-36 ~-70V;
2)、电源接头采用航空插头
3)、具有输入过压保护、输出过压保护、输出过流保护
4)、对输入输出电压进行检测和告警,具有电源故障告警
4.6可靠性要求
可靠性指标计算:近端机MTBF≥10万小时;远端机≥8万小时
4.7电磁兼容要求
符合铁标TB/T3074-2003《铁路信号设备防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的要求。
4.8安全性要求
4.7.1 接地远近端机机壳都有接地螺栓,远端机机壳和门应该有接地连接线;近端机各插件接地应良好。
4.7.2 抗电强度
电源接口:绝缘耐压≥1500V
通信、检测接口:绝缘耐压≥1000V
4.7.3 抗电磁干扰
电源接口:有抗浪涌、抗尖峰电压、抗雷击电路保护
通信、检测接口:有抗浪涌、抗尖峰电压、抗雷击电路保护
4.7.4 安全保护
电源接口:输入过压保护,输出过压保护,输出过流保护
通信、检测接口:要有隔离保护
为了防止远端机的电缆接口被损坏,要求有电缆接头保护装置。
远端机要有防盗装置:锁具和网管防盗报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