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一、不健康饮食行为
不健康饮食行为
进食 过多
营养过剩 热量过剩
导致
各类慢性 疾病
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
进食 过少
偏食、 挑食
营养不良 导致 内分泌 紊乱
慢性疲劳
消化系统 疾病
进食过量 营养缺乏
心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糖尿病 肥胖
进食不 规律
食物加工方 面的问题
胃肠道 疾病
营养不良 营养不
平衡
烟熏、 腌制、 油炸食品
2.精神生活方式
①通过媒体获取信息,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 ②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 ③建立和保持社会交往网络。 ④参与宗教活动,获得心理慰籍。 ⑤从事业余爱好和创作。 ⑥参与或观看文艺、体育、旅游活动等。
影响精神生活方式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社会文化观念、个人价值观念。
3.闲暇生活方式:
任何度过闲暇时间是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其内容主要涉及到精神生活。
生活方式
物质生活资料 消费方式
精神生活方式
闲暇生活方式
消费水平 消费结构 恩格尔系数 消费观念
通过媒体了解所处社会
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 社会交往网络 宗教活动
业余爱好和创作 参与或观看文艺、
体育、旅游活动
合理的标准
有利于社会的 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个人的 全面发展, 有利于健康
生活方式:
1.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社会医学系
第一节 概述
一、几个基本概念 (一)行为(behavior)
——是个体或群体对环境的反应
先天性定型行为:先天性的,不需要通过学习获得 反射行为:对外界刺激的自动反应 本能行为: —— 个体保存行为:如摄食行为,防御行为等 —— 种族保存行为:包括性行为、抚幼行为等
习得行为:人类在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社会 化过程获得的
生活水平提高 寿命延长
疾病模式改变
感染性疾病 急性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生活方式相关疾病
恶性肿瘤
心脑血管 系统疾病
糖尿病
吸烟 不合理饮食 肥胖与超重 高血压 缺乏运动 心理紧张
遗传因素
第二节 危害健康的行为
共同点: 对自己和别人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 害 对健康的危害需要有一定的作用强度和持 续时间(自伤与自杀行为例外) 都是后天获得的,是“自我创造”的而非 他人所迫 ——对健康的“自我制造的危险因素”
破坏 营养成分
产生 致癌物质
二、吸烟
1990年美国,33%的死亡归因于吸烟 现在活在世界上的人中,5亿人可能最终死于吸烟。 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吸烟者超过3亿,其中 大多数是男性。 估计: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 估计:到21世纪中叶,因吸烟死亡人数将达到1 亿,占总死亡人数的34%。 这些人中有一半是在35~69岁之间就死去的。
生活不规律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和早衰的重要原 因。规律的生活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冒险行为
第一种情况是在行为发生前,主体清楚地知道自 己的行为在带来“利”的同时,也会带来损失。 这时,个体就会要权衡利弊,通过评估,只做利 大于弊的事。
社交问题、法律问题、经济问题
由于经常饮酒,逐渐发展为对酒精的依赖,成 为慢性酒精成瘾(alcoholism)。
对自己的饮酒行为失去控制,导致对酒的过渡需要 健康问题(包括躯体和精神健康) 社会、法律和经济问题
四、生活不规律
生活不规律是指生活节奏的混乱。 主要表现:
生活节奏明显加快,许多人对工作和生活经常 有一种紧迫感(心理应激,psychosocial stress)。 作息时间、休息时间不规则,通宵达旦地工作 或娱乐,睡眠不足或没有规律。
消费水平:反映物质生活资料消费数量的标志, 其衡量的指标主要是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支出水 平。
消费结构:指在生活性消费中,各种消费支出所 占的比例,其衡量的指标中最为重要的是恩格尔
系数。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家庭中食品支出占总支
出的比例。
消费观念:人们对待物质消费的认识和态度,是 消费方式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消费水平和消 费结构的形成包含了消费观念的影响。
胎儿
流产、 早产、 死产、 低出生体重
吸烟对健康的影响
对被动吸烟者
对吸烟者
新生儿、 婴幼儿
学龄儿童
新生儿死亡、 肺炎、喘息 样支气管炎
反复呼吸系统 感染、哮喘
成人
慢性支气管炎 呼吸功能障碍
缺血性 心脏病
肺癌、 副鼻窦癌
吸烟对健康的影响
对被动吸烟者
对吸烟者
急性影响
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功能障碍
血压上升 心率加快 末梢血管收缩 循环障碍
环境变化
人
不良行为
健康行为
(二)生活方式(lifestyle) 广义: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方式,包括物质生活和 精神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狭义:指包括物质和精神生活资料的消费 方式。
社会医学研究的是狭义的生活方式,即由 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的日常行为 模式。
种类:
第四类是不正确的保健行为,如迷信行为、 乱用、滥用保健品和治疗药物,这类行为 以保健为目的,但其结果是导致健康损害;
第五类被称为致病性行为模式(disease producing pattern),如A型行为(type A behavior)和C型行为(type C behavior)。
第六类是蓄意自伤和自杀行为,导致对健 康和生命的直接损害。
慢性影响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缺血性心脏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
食欲不振
各种肿瘤,如肺癌、 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等
三、不健康的饮酒行为
“社交性饮酒(social drinking)” “问题饮酒者(problem drinker)”
由于对自己的饮酒行为失去控制,一次性地摄 入大量的酒精,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
人们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锻炼、获取 信息,参与文化娱乐活动,进行社会交往, 也利用闲暇时间休息和消遣。
闲暇生活方式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
第一,是否有பைடு நூலகம்于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建设
第二,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是 否有利于健康
二、行为、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
社会经济的发展 医学技术水平提高
种类:
第一类是与维持正常生理需要的行为的偏 离,如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性乱、性变态 行为等;
第二类是与正常生理需要没有密切关系的 各种消闲行为,如吸烟、饮酒、吸毒、高 危体育活动、赌博行为等;
第三类是对健康的忽视,如不讲究日常生 活卫生、不卫生的性行为、缺乏运动、拒 绝采取安全措施、拒绝参与需要的健康检 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