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及特点《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专升本)的必修课,是涉及多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综合性专业应用课程。
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综合运用管理学原理、运筹学、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网络等先导课程的知识,是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1.本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等,同时使学生把前修课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2. 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学;(3)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4)初步掌握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能够编写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文档;(5)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3.教学要求的层次各章教学的具体要求在后面列出的课程教学内容中给出,教学要求的层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
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4.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本课程从内容与要求上分为基础概念、开发方法学、开发技术和开发实践培养四个层次,课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内容层次的特点和要求,采用概念、实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并且注意引导学生紧跟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形势,学习新的技术,提高开发应用系统的实际能力;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活动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所构成。
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辅以上机实验、作业练习、专业实训、案例展示、课程设计、专题讲座、课外自学等。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教学目的、重难点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
5. 教学总学时数与学时的具体分配课程教学的总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授课(面授)时间为24学时,课程实践课时为33学时。
学时的具体分配如下:课程内容理论课实训课机动1.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32.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33.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 34. 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35. 系统设计 66. 系统的实施与转换 67.用开FoxPro/Visual FoxPro发账务处理与报表管理系统24合计24 24 6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具有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施以及维护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具体目标为:知识目标:正确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具有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具有熟练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同学们系统开发的思想以及开发系统过程中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教学要求]:①理解:系统、环境、数据、信息、管理信息、信息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系统与环境的联系;数据与信息的关系和区别;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它们的特征;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构成原则。
[教学建议]:本章以概念为主,重点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构成原则。
教学中要注意解释系统与环境、数据与信息、管理信息与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实例分析加强对结构构成原则的理解。
1.1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1.1 系统与环境1.1.2 数据与信息1.1.3 管理信息与信息管理1.1.4 管理信息系统1.2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1.2.1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构成原则1.2.2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实例第二章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教学要求]:①掌握: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基础和人才基础。
②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教学建议]:本章介绍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基础和技术基础。
其中,技术基础中有些是前修课学过的内容,可提纲式地进行归纳,起复习的作用;通过实际例子说明这些技术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2.1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基础2.1.1 技术基础2.1.2 管理基础2.1.3 人才基础2.2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2.2.1 计算机系统技术2.2.2 数据通信技术2.2.3 计算机网络技术2.2.4 数字式程控交换机与综合业务数字网络2.2.5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2.2.6 数据组织与数据库技术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教学要求]:①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策略、开发的过程、开发的组织工作与项目管理。
[教学建议]:开发方法学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必须提高学生对方法学的认识,用实际经验和教训说明掌握开发方法学的重要性。
3.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3.2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3.2.1 生命周期法3.2.2 原型法3.2.3 面向对象方法3.3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策略3.4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3.5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工作与项目管理3.5.1 系统开发方式3.5.2 系统开发的组织机构与分工3.5.3 系统开发的人员组成与职责3.5.4 开发计划与质量控制第四章系统的调查与分析[教学要求]:①掌握:基于SSA的系统调查与分析过程模型;系统初步调查的内容、目的和工具;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编写与论证;系统详细调查的内容、方法和主要图表工具的画法(组织结构图、业务流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和数据——功能格栅图);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方法以及系统说明书的编写方法与系统分析评审。
②理解:系统详细调查中其它工具的画法与使用;选择和建立管理模型的步骤。
③了解:企业与业务重构的概念;企业管理中常用的管理模型。
[教学建议]:系统分析是本课程的重点,其中,详细调查与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是系统分析的关键和难点。
可以通过适当的课堂讨论和实例系统文档分析,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和编写系统说明书的能力。
4.1 初步调查4.1.1 调查的内容和目的4.1.2 调查的方式方法4.1.3 调查用的工具4.2 可行性分析4.2.1 可行性研究4.2.2 可行性分析报告4.2.3 可行性论证会4.3 详细调查4.3.1 组织机构调查4.3.2 事务处理调查4.3.3 信息流程的调查与分析4.4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4.4.1 企业与业务重构4.4.2 逻辑模型建立4.5 编写系统说明书与系统分析评审4.6 管理模型简介第五章系统设计[教学要求]:①掌握:基于SD的系统设计过程模型;系统总体设计的任务和方法(包括系统功能结构划分的方法与原则、系统功能结构图的画法、系统环境配置方案的制定和系统计算机处理流程的设计等);代码设计的原则、结构的类型、代码设计的任务与方法;输出、输入的内容和格式设计;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数据存储设计中的数据库设计技术;对话设计与可靠性设计的任务和方法;系统实施方案的编写与系统设计评审。
②理解:代码校验的方法;数据存储设计中的文件设计技术。
[教学建议]:系统设计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技术性比较强,重点是掌握总体设计和各种具体物理设计的任务与方法,可以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系统设计的能力。
5.1 系统的总体设计5.1.1 系统功能结构的划分5.1.2 系统环境的配置5.1.3 确定系统的计算机处理流程5.2 代码设计5.2.1 代码设计的原则5.2.2 代码结构的类型5.2.3 代码的检验5.2.4 代码设计的任务与方法5.3 输出设计5.3.1 确定输出内容5.3.2 选择输出方式5.3.3 输出格式设计5.4 输入设计5.4.1 确定输入内容5.4.2 选择输入方式5.4.3输入格式设计5.4.4输入数据的校验5.5 数据存储设计5.5.1 文件设计5.5.2 数据库设计5.6 其他设计5.6.1 对话设计5.6.2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5.7 编写实施方案与系统设计评审第六章系统实施与转换[教学要求]:①掌握:系统实施与转换阶段的过程;系统环境实施的任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序设计方法;系统调试的过程与方法;系统使用说明书的内容;系统转换的内容与方式;系统验收的组织。
②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程序的特点;应用软件的选购与系统集成;系统调试过程与开发过程的关系。
[教学建议]:本章的重点是程序设计方法和系统集成、系统调试和系统转换。
建议采用实例培养学生进行系统实现、调试与转换的能力。
6.1 系统环境的实施6.2 程序设计6.2.1 管理信息系统程序的特点6.2.2 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序设计方法6.2.3 应用软件的选购与系统集成6.3 系统调试6.3.1 调试的任务与工作原则6.3.2 调试过程6.3.3 调试的方法6.4 编写系统使用说明书6.5 系统的转换6.5.1 系统转换的内容6.5.2 系统转换的方式6.6 系统验收第七章用FoxPro/Visual FoxPro开发账务处理与报表管理系统[教学要求]:①掌握:在Windows环境下熟练应用Visual FoxPro6.0开发账务处理与报表管理系统的系统菜单及各个功能模块的控制界面,并结合相关基础学科逐步完善整个系统②了解:在DOS环境下应用FOXPRO开发账务处理与报表管理系统。
7.1账务处理与报表系统开发概述7.1.1 账务处理与报表的任务7.1.2 账务处理与报表的计算机数据流程图7.1.3 模块结构图7.1.4 数据库规划设计7.2系统初始化7.2.1 DOS环境下的开发7.2.2 Windows环境下的开发7.3 记账凭证库的处理7.3.1 DOS环境下的凭证处理设计7.3.2 WINDOWS环境下凭证处理设计7.4 登记总分类账、日记账和明细账7.4.1 登记总账7.4.2 登记现金日记账7.4.3 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7.4.4 登记明细账7.5 资产负债数据的建立和数据生成7.6 资产负债表的输出7.7 损益表数据库文件的生成设计7.8 损益表的输出7.9 账务处理与报表系统菜单程序设计7.10 小结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一些机会走进企业了解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3.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系统设计的思想及能力。
4.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如多媒体教学手段。
二、考核标准与方法本课程的考核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各占60%和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