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的写法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篇一:报告的格式、写法[报告的格式、写法]报告是陈述性文件,报告的格式、写法。
它的种类很多,按内容可分为专题报告、综合报告、总结报告;按时间可分为年度报告、季度报告、月份报告和工作进程报告等。
为了陈述清楚,报告的拟写方式一般可分为四个部分:1、情况;2、经验;3、问题;4、今后意见。
如果属于自我批评、工作反省的专题报告,也可分为四个部分:1、情况;2、原因;3、责任;4、处理情况和意见。
请示和报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
相同之处是两个都是写给上级的上行文,公文里都有陈述意见,反映情况的内容。
区别是:第一,时间有别。
请示跟报告相比,时间要求更紧迫。
请示写的情况是未解决的,属于将来时,报告写的情况是已做过的,属于过去时;第二,内容的侧重点有别。
请示着重于请示批准,报告着重于汇报工作;第三,要求有别,请示要求上级必须回复,报告则不必,只供上级参考。
简言之:请示是要求上级机关给予答复的文件,而报告则是不要求答复的文件。
报告模式: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和答复询问的公文。
一般事后、事中行文。
不要求上级批复,行文较长。
报告和总结、调查报告的写法大同小异。
常见单位部门的总结同时用于会议,成为报告。
【标题】一般是:“事由+报告”。
【主送机关】与请示相同。
【正文】种类繁多,正文内容有差异。
为学习方便,把报告大致分为二种:一是综合性报告正文,或称总结性报告。
政府及机关单位都要在大会上作此种工作报告。
1.情况简述:工作时间、地点、背景、条件或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这种开头称为概述式,秘书工作《报告的格式、写法》。
此外还有结论式(议论判断)、说明式(用“为了?”)等。
百字上下。
2.成绩做法:这是主体。
可以简要叙述一下工作过程。
成绩常常通过数字、比较、事实来表现。
安排形式有条陈式、小标题式、阶段式和贯通式。
3.经验教训:要有观点、看法和规律,又要有具体的典型事例以及理论分析。
常常占五分之一篇幅。
4.今后计划。
往往写成今后的工作计划。
常常占三分之一篇幅。
各级各类行政机关每年都要作这种总结式的报告。
二是专题性报告正文。
着重汇报某项工作或某个问题,特点是专项、特殊,一事一报。
1.概述情况。
讲清工作开展情况,或问题发生的原委,事项的起因和经过。
2.说明理由、做法和反映。
或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或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或说明工作做法,或写出群众反映。
3.提出意见。
写基本看法,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
报告要用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叙议结合。
【结尾】一般用“特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等习惯用语,有的不写。
如有附件,与请求相同写法。
最后写发文机关或个人,盖章,写发文时间。
范文:县纪委、县委组织部:xx年1月17日,****镇党委、政府召开了xx年度民主生活会。
会议的主题是:对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牛玉儒同志先进事迹,围绕加强党的建设和执政能力的提高,针对xx年工作实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查摆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意见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培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作风,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书记主持会议,***参加了会议,***列席了会议。
现将会议情况报告如下:[1][2]一、会议基本情况。
二、会议的主要收获。
三、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align='center'>【1】【2】篇二: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3000字)如何撰写研究报告本文讨论的内容:1.写作中有助于清晰表达的方法技巧2.“界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写作方法技巧 3.研究报告写作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逻辑基础知识4.研究报告的写作内容 5.附录学术研究报告写作概要6.附录商业咨询报告的“七步成诗”法本文不探讨写作风格问题(改变难度太大)。
局限性:我所承接的研究报告从内容上覆盖面太广,没有规定体例,总结写作的共性会针对性不足。
参考书目: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王乾都,军事科学出版社。
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梁慧星,internet 逻辑学知识,internet 什么是研究报告(一)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比较学术论文的写作三步曲绪论——本论——结论关于学术论文的玩笑:论文总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每个人都懂,第二部分只有少数人懂,而第三部分没人能懂!(二)研究报告的分类研究报告的分类补白性选题:前人没有研究,填补研究的空白,属于有学术性、理论性。
开拓性选题:前人虽然有所研究,但成果很少,可能仅研究其个别部分、个别侧面而不是全部,本文将研究的范围拓宽了,研究的程度加深了,作了系统、全面、深度的研究,有学术性和理论性。
提出问题性研究:是业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过去没有或没有意识到,现在提出这一问题本身就具有价值,标志学术研究的进步,也许本文还做不到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其学术性和理论性就表现在率先提出问题。
超越性选题:这一课题前人已经作过很多研究,但本文根据最新发展,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回答了实践中的新问题,所作出的研究结果超过了前人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准而具有学术性和理论性。
总结性选题:这一课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国家都有很多研究成果,不同的研究都有所侧重,有其局限,有所不足,本文在前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作系统、全面、深入的带总结性的研究,集其大成,当然具有学术性和理论性。
对我所当前经常篆写的研究报告的分类此外,根据研究报告的内容范围,可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
重要性和深度会有差别。
根据服务对象,可分为:自命题、政府委托或市场委托,使报告的目标、重点、可利用的资源都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到报告的写作。
报告中经常要包括的三类内容,之间也呈交融关系。
一.写作中有助于清晰表达的方法技巧(一)宏观层面:可采用“金字塔原理”如果某人写出的文章条理不清,很可能是其表达思想时采用的顺序与读者的理解力产生了矛盾。
而着重在句子的组织顺序——这里借用“金字塔”原理的组织方法。
先表达主要的、抽象的思想,再表达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
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即任何一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即多个思想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断式。
原则: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况。
每一组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每一组思想都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表达的逻辑一定是自上而下的,而思考的逻辑可以是自下而上的。
1.表达的自上而下法“情境-冲突-问题-答案”从不引起疑问的表述开始——引起疑问的冲突——导致的主要问题——回答2.思考的自下而上法适用情况:思考不够成熟,无法构建金字塔结构的顶部。
无法确定各个级别的关键句,“三步走”的过程自下而上地组织思想(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3)得出结论金字塔结构既能改进你的表达,也能够加速你发现自己思想的过程。
3.纵向关系——“疑问-回答式”要领:只有在读者需要的时候才提供相应的信息。
在作者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之前,避免引起读者的疑问;在引起读者的疑问之前,避免先提供问题的答案。
4.横向关系——归纳或演绎关系表述必须具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二)中观层面:概括分组思想,促进思维的跃进常见问题:将关联性不强的思想以排列的形式放在一起,实际上这些思想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
主题思想使用的是缺乏思想的句子,不是具有揭示性的观点。
这不但枯燥乏味,而且意味着你还没有完成思考,使你丧失一个进行富有逻辑性和创造性思考的绝好机会。
概括分组思想的行为实际上是完成思考的行为。
将思想进行简单罗列是不够的,还需要将其整理到逻辑框架中,确定逻辑顺序,再进行归纳跃进-概括分组思想的隐含意义。
完成这一概括性思想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脑力活动。
方法:1.寻找思想观点的共性它们是否针对同一主题它们是否涉及同一类活动它们是否针对同一类对象它们是否包含同一类见解2.行动性思想分组的关键思维方法找出每组思想的实质内容区别不同的抽象层次明确表述行动性思想的后果由行动概括出结果3.描述性思想分组的关键思维方法找出主、谓、宾语或含义的共性确定包括这些思想的最小范畴说明共性所隐含的意义完成分组思想的概括后,进一步进行思想的递进,可采用以下方式:(1)对其做进一步评论(2)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完成每个分组及概括后请思考和回答:为什么我只列出了这些思想,而没有列出其它的思想?——这些思想具有共性,而且是以这种方式相互关联的仅有的思想。
(分组思想的概括即是该组思想的共性所隐含的意义。
)——这些思想是为了实现某一结果而必须采取的行动。
(分组思想的概括表明了采取上述行动所导致的直接后果。
)(三)微观层面:有逻辑性地整理文字1.三种逻辑顺序类型确定逻辑顺序可以确保你避免将新闻条目作为思想观点,或者遗漏某一组中重要的思想观点。
如果你在某一组思想中无法发现以上顺序,说明你的思想观点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或者你的思考不周全。
(1)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中的思想组中,你要做的就是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第二、第三)依次表述达到某一效果所必须采取的行动。
该组中的思想可以是实际行动步骤或行动性的思想(如:建议、目标等),也可以是大脑中隐含的思维过程得出的一些结论。
每组思想最好不要超过四点或五点,如果某一组思想超过五点,那么其中某些思想之间的联系便可能失去紧密性。
如果你不指明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你的部分思想就会变得模糊不清。
(2)结构顺序(苹果、香蕉、梨)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
你想象的“某事物”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概念性的;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过程。
但是,这个“某事物”必须被合理地划分为不同的部分。
在将某个整体(不论是客观存在的还是概念性的整体)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时,你必须保证划分后的各部分符合以下要求:a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
b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
(3)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要,等等)重要性顺序,也称程度顺序,是对你一组因为具有某种共同点而被聚集在一起的事物所采用的顺序,如:三个问题、四个原因、五个因素等。
使用这种方法,特别容易出现简单罗列思想而缺乏深入思考的现象。
2.演绎、归纳和外展推理推理的三要素:规则、情况、结果,推理过程的起点和已知的其它事实决定使用的思维方式:(1)演绎推理演绎性思想组合是由几项承前启后的论述组成的。
也就是说,第一个思想是对当今世界上的某种现象的表述;第二个思想是对该句子的主语或谓语进行的表述;第三个思想则说明了以上两种表述同时在世界上存在时所具有的隐含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