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传感器

传统传感器


应变片图
二.电容式传感器
1.原理
s 平板式电容: C
s ε:介质介电常数 s :极板面积 δ :极板间距离 δ ε
2.分类

s 平板式电容: C
变间隙电容传感器
两极板相互覆盖面积及极间介质不 变,当两极板在被测参数作用下发 生位移,引起电容量变化. 变间隙式一般用于微小位移的测量 (小至:0.01微米)。
振动、偏心 位置、膨胀
冲击、变形 轴向窜动
弯曲、波动 变形
偏心、直径 同心度
阀门位移 活塞移动
压缩机叶片 间隙、转速
厚度、轮廓
电容式厚度传感器
原理:变介质型 变极距型; 特点:非接触式测量 应用:纸张、绝缘薄膜等
其他应用
各种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接近开关
电容式变送器
电容式指纹传感器
差压传感器
电容式指纹传感器

定极板 动极板 差动式变间隙型电容传感器
C1 d1
C2 d2
灵敏度提高一倍,非线性降低。
定极板
变面积电容传感器
s 平板式电容: C
常用的有角位移型和线位移
型两种。 与变间隙型相比,适用于较 大角位移及直线位移的测量。 一般情况下,变截面积型电 容式传感器常做成圆柱形 。
s 平板式电容: C 变介电常数电容传感器
四.压电式传感器
1.原理


顺压电效应:一些电介质,在受到一定方向的外力作用而 变形时,内部产生极化现象,而在其表面产生电荷,当去 掉外力后,又重新回到不带电状态,这种将机械能转换成 电能的现象,称为顺压电效应,又称为压电效应。 逆压电效应:当在电介质极化方向施加电场时,电介质在 一定方向上产生机械变形,内部出现机械应力,这种将电 能转换成机械能的现象称“逆压电效应”,又称为电致伸缩 效应。

RT R0 1 T T0

α为热电阻的温度系数,表示单位温度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
2.热电阻传感器
2.1 热电阻材料的特点:
高温度系数、高电阻率。这样在同样条件下可加快反应
速度,提高灵敏度,减小体积和重量。 化学、物理性能稳定。以保证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热电阻 的测量准确性。 良好的输出特性。即必须有线性的或者接近线性的输出。 良好的工艺性,以便于批量生产、降低
常用的金属材料有: 铂、铜、镍等。
. 热电阻的结构
2.热电阻传感器
2.2热敏电阻的特点
热敏电阻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器件。按物理特性,可分为三类: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多用于温度测量和补偿;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组(PTC);用于恒温、加热控制或温度开关;
临界温度系数热敏电阻(CTR)。用于温度开关。 与热电阻相比:
振动分析
飞机轮子振动分析
五.热电式传感器
1.原理

热电式传感器是利用转换元件的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将温度和与温度有关的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输出的 装置。 测量温度通常利用一些材料或元件的性能随温度变化而改 变的特性。通过测量该特性,达到测量温度大小的目的。


用来测量温度特性的材料性能有热膨胀、电阻、热电势、 半导体PN结特性、导磁率、介电系数、弹性等。
电容式单轴倾角传感器
电容式压力变送器和传感器 电容式涡街流量传感器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目前最常用的是电容式传感器,也被称为第 二代指纹识别系统。它的优点是体积小、成本低,成 像精度高,而且耗电量很小,因此非常适合在消费类 电子产品中使用。
指纹识别所需电容传感器包含一个大约有数万个金属 导体的阵列,其外面是一层绝缘的表面,当用户的手 指放在上面时,金属导体阵列/绝缘物/皮肤就构成了 相应的小电容器阵列。它们的电容值随着脊(近的) 和沟(远的)与金属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同而变化。
W 2 0 SW 2 L R 2
互感式传感器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电 涡流式传感器)
F
气隙变小,电感变大,电流变小
2.测量电路

a)相敏检波电路 b)差动整流电路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用于小位移的差动相敏检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当没有信号输入时,铁芯处于中间位置,调节
电阻R,使零点残余电压减小;
i, j di, j Tj
Tj: j方向的应力 dij:j方向的力使得i面产生电荷的压电常数 σ
ij:j方向的力在i面产生的电荷密度
压电材料:
压电晶体(单晶)
压电陶瓷(多晶半导瓷)
新型压电材料
(压电半导体
有机高分子压电材料)
压电效应能量转换的几种基本形式
厚度受压型
长度受压型
厚度切变型极化面源自F Q机械能 { 逆压电效应 压电介质 正压电效应 电能 }
F
压电效应及可逆性
正压电效应
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
产生变形 内部产生极化现象,表面产生电荷
外力去掉,回到不带电状态
压电效应动画演示
逆压电效应
极化方向上施加交变电场
产生机械变形
去外加电场,变形消失
逆压电效应动画演示
压电效应的表达式:
2.热电阻传感器

热电阻传感器可分为金属热电阻式和半导体热电阻式两大类,前 者简称热电阻,后者简称热敏电阻。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电阻的阻值将发生变化。 这就构成了热电阻测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物质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物理现象称为热阻效应。对于大多数金 属来说,温度增加时,自由电子的动能增加,改变了自由电子的运 动方式,使之能形成定向运动所需要的能量就增加。这反映在电阻 上,阻值就会增加,一般可以描述为:
当电阻丝受到拉力F作用时, 将伸长Δl,横截面
积相应减小ΔA,电阻率因材料晶格发生变形等因素
影响而改变了Δρ,从而引起电阻值变化量为 :
L L dR= d + dL 2 dA A A A
dR d dL dA 电阻相对变化量: R L A
式中:dL/L——长度相对变化量,用应变ε表示为
度和温度等非电量参数。电阻式传感器结构简单, 性能稳定,灵敏度较高,有的还可用于动态测量。
当电阻丝受到拉力F时,将伸长dL, 截面积将减小dA。电阻率ρ, 因晶格发生形变等改变dρ,这些量引起的电阻改变dR, 对其全微分得:
L
2r 2(r-dr)
F F
L+dL
ρ:电阻系数
l R A
l:金属导线长度 A:金属导线截面积
液位计
三.电感式传感器
1.原理

利用磁路磁阻变化引起传感器线圈的电 感(自感L或互感M)变化来检测非电量 的机电转换装置。

电感式: L变化 差动变压器式: M变化 电涡流式: L、M变化
被测非电量
电磁 感应
自感系数L 互感系数M
测量 电路
U、I、f
电感式传感器
自感式传感器
(变磁阻式传感器)
平面切变型
厚度切变型
平面切变型
体积受压型
2.特点



力敏感传感器,可测如力、压力、加速 度等 双向有源传感器(正向和逆向效应) 体积小、重量轻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频响宽
3.
测量电路
压电传感器本身的内阻抗很高, 而输出能量较小, 因此它的测量电路通 常需要接入一个高输入阻抗的前置放大器,其作用为: 一是把它的高输 出阻抗变换为低输出阻抗; 二是放大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 压电传感器的输出可以是电压信号, 也可以是电荷信号, 因此前置放大 器也有两种形式: 电压放大器和电荷放大器。



转速测量 计数 测厚度 探伤 测振动 测温 测位移
相对轴位移的测量
相对轴位移指的是轴向推力轴承和导向盘之间在轴向的距离变化。 轴向推力轴承用来承受机器中的轴向力,它要求在导向盘和轴承之间有 一定的间隙以便能够形成承载油膜。一般汽轮机在0.2~0.3mm之间,压缩 机组在0.4~0.6mm之间。如果小于这些间隙,轴承就会受到损坏,严重的 导致整个机器损坏;因此需要监测轴的相对位移以测量轴向推力轴承的磨 损情况。

电阻温度系数大,灵敏度高,约是热电阻的10陪 结构简单,体积小,可测量点温度 电阻率高,适宜动态测量 便于远距离控制,使用寿命长,但互换性差,非线性严重。
半导体热敏电阻
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半导体中的价电子受热激发跃迁到较高能级 而产生的新的电子-空穴对增加,使电阻率减小;另一方面,半导体材 料的载流子的平均运动速度升高,导致电阻率增大,因此,半导体热敏 电阻有很多种类型。
分类:


将温度的变化转换为热电势的变化称为热电偶。
将温度的变化转换为电阻变化的称为热电阻。 如果从感受温度的途径来划分测量温度可分为接触式检测 和非接 触式检测。
热敏电阻的结构形式
温度传感器分类
特 征 分 类 传 感 器 名 称 超高温用 光学高温计、辐射传感器 1500℃以上 传感器 高温用 光学高温计、辐射传感器、 1000~1500℃ 传感器 热电偶 测 中高温用 光学高温计、辐射传感器、 500~1000℃ 热电偶 传感器 温 中温用 0~500℃ 见表下内容 传感器 范 晶体管、热敏电阻、 低温用 -250~0℃ 压力式玻璃温度计 围 传感器 极低温用 -270~-250℃ BaSrTiO3陶瓷 传感器 热电偶、测温电阻器、热敏电阻、感温铁氧体、石英晶体振 动器、双金属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玻璃制温度计、辐射 传感器、晶体管、二极管、半导体集成电路传感器、可控硅

二是应变片受力后材料的电阻率发生的变化,
即(∆ρ /ρ )/ε 。 对金属材料:1+2μ >>(∆ ρ /ρ )/ε



对半导体材料:(∆ ρ /ρ )/ε >>1+2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