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答: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是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
导热主要依靠微观粒子运动而传递热量;对流换热是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换热,依靠流体对流和导热的联合作用而产生热量传递;辐射换热是通过电磁波传播能量,是物体之间辐射和吸收的综合效果。
一个传热现象往往是几种传热方式同时作用。
2、试举5个隔热保温的措施,并用传热学理论阐明其原理?答:⑴在热力管道上敷设保温材料,以增加传热热阻,减少管道损失;⑵保温材料外敷设防水材料,以避免受潮而降低保温效果‘⑶保温层外采用发射率低材料,以降低辐射散热量;⑷对于管道保温,将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包在内层,以增加保温层热阻;⑸采用遮热板,增加系统辐射热阻,以减少高温物体的辐射散热。
3、采用温度计套管测量气体温度时,辐射和导热会引起测温误差,请提出提高测温精度的措施?答:⑴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作套管,尽量增加套管高度,减少套管的壁厚,从而降低套管顶端与根部间的导热量;⑵强化套管与流体间的换热,从而降低套管顶端与气体的温差;⑶在气体测量段或气体容器外部进行保温处理和减少套管表面黑度,从而降低套管与气体容器壁面的辐射换热量;⑷降低温度计探头与套管内壁的接触热阻,从采用导热油、水银、导热硅胶等。
4、试比较竖壁上自然对流与膜状凝结的异同?答:⑴都是竖壁表面与流体的换热,自然对流主要作用力是浮升力和粘性力,膜状凝结主要作用力是重力和粘性力;⑵都存在层流和湍流两种状态,其中自然对流是气体的流动状态,膜状凝结指的是液膜中凝结液的流动状态。
5、简述非稳态导热的基本特点?答:⑴随着导热过程的进行 , 导热体内温度不断变化, 好象温度会从物体的一部分逐渐向另一部分转播一样 , 习惯上称为导温现象。
这在稳态导热中是不存在的。
⑵非稳态导热过程中导热体自身参与吸热(或放热),即导热体有储热现象,所以即使对通过平壁的非稳态导热来说,在与热流方向相垂直的不同截面上的热流量也是处处不等的,而在一维稳态导热中通过各层的热流量是相等的。
⑶非稳态导热过程中的温度梯度及两侧壁温差远大于稳态导热。
6、什么是临界热绝缘直径?平壁外和圆管外敷设保温材料是否一定能起到保温的作用,为什么?答:⑴对应于总热阻为极小值时的隔热层外径称为临界热绝缘直径。
⑵平壁外敷设保温材料一定能起到保温的作用,因为增加了一项导热热阻,从而增大了总热阻,达到削弱传热的目的。
⑶圆筒壁外敷设保温材料不一定能起到保温的作用,虽然增加了一项热阻,但外壁的换热热阻随之减小,所以总热阻有可能减小,也有可能增大。
7、不凝结气体含量如何影响了蒸汽凝结时的对流换热系数值?其影响程度如何?凝汽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⑴因在工业凝汽器设备的凝结温度下,蒸汽中所含有的空气等气体是不会凝结的,故称这些气体成分为不凝结气体。
当蒸汽凝结时,不凝结气体聚积在液膜附近,形成不凝结气体层,远处的蒸汽在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这个气体层,这就使凝结换热过程增加了一个热阻,即汽相热阻,所以对流换热系数降低。
⑵ 在一般冷凝温差下,当不凝结气体含量为 1% 时,换热系数将只达纯净蒸汽的40% 左右,后果是很严重的。
⑶ 这是凝汽器必须装设抽气器的主要原因之一。
8、气体辐射有哪些特点?答:⑴ 气体的辐射(和吸收)对波长有强烈的选择性,即它只能辐射和吸收某些波长范围内的能量。
⑵ 气体的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容积中进行的。
固体和液体不能穿透热射线,所以它们的辐射(和吸收)只在表面进行。
9、为什么高温过热器一般采用顺流式和逆流式混合布置的方式?答:⑴ 因为在一定的进出口温度条件下,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顺流的平均温差最小,即采用逆流方式有利于设备的经济运行。
⑵ 但逆流式换热器也有缺点,其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最高温度集中在换热器的同一端,使得该处的壁温较高,即这一端金属材料要承受的温度高于顺流型换热器,不利于设备的安全运行。
⑶ 所以高温过热器一般采用顺流式和逆流式混合布置的方式,即在烟温较高区域采用顺流布置,在烟温较低区域采用逆流布置。
10、为强化传热,可采用那些措施?答:⑴ 增大传热温差:提高热源温度,降低冷源温度,尽量接近逆流流程。
⑵ 减少传热热阻:选择合适的材料及传热壁厚,以降低导热热阻;减少污垢(流程设计、清洗、吹灰)热阻;提高流速,采用短管、小管径、螺旋管等以降低对流换热热阻;在传热表面肋化,以扩展传热面;应用热管换热器;增加表面黑度和辐射角系数以降低辐射换热热阻。
11、在用热电偶测定气流的非稳态温度场时,怎样才能改善热电偶的温度响应特性? 答:要改善使热电偶的温度响应特性,即最大限度降低热电偶的时间常数hAcV c ρτ=,形状上要降低体面比,采用热容较小的材料,并提高接点与所测介质间的表面传热系数。
12、分别写出Re 、Nu 、Gr 各准则的表达式,并说明各物理含义。
答:νul =Re 它是表征流体流动强度的准则或表征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的准则; λhl Nu = 它是表征对流换热强度的准则; 23ναtl g Gr ∆= 它是表征浮升力与粘性力的相对大小。
13、凝结换热有哪两种形式?哪种表面传热系数大些?为什么?答:珠状凝结和膜状凝结;珠状凝结的表面传热系数大;因为珠状凝结中蒸汽与壁面直接接触,而膜状凝结时蒸气要通过凝结液膜与壁面传热,所以珠状凝结比膜状凝结的表面系数大。
14、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各自从什么公式产生?他们各自反映了物质的什么特性?并指出它们的差异?答:导热系数是从傅立叶定律定义出来的一个物理量,它反映了物质的导热性能;热扩散系数是从导热微分方程式出来的一个物理量,它反映了物质的热扩散性能,也就是热流在物体内的渗透的快慢程度。
两者的差异在于前者是导热过程的静态特征量,而后者则是导热过程的动态特性量,因而热扩散系数反映的是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征。
15、什么是管内对流换热过程的入口段效应,并解释其产生的原因。
答:在管内对流换热过程的入口段,边界层刚开始形成并发展,因此,热边界层较薄,局部表面对流传热系数较高,此效应称为入口段效应,当壁面边界层在管中心合体后,局部表面对流传热系数不再变化,流动进入充分发展区。
16、观察大容器内水在1个大气压下的饱和沸腾曲线,请说明为什么在核态沸腾区和稳定膜态沸腾区内壁面热流密度q 都会随t ∆的增加而增大。
答:在核态沸腾区,换热的基本特征是有汽泡的产生和长大,因此,壁面热流密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汽化核心数和汽泡的长大速度,随着t ∆的增加,汽化核心数增多,汽泡长大速度加快,故壁面热流密度q 增大;在稳定膜态沸腾区,水和璧面被一层稳定的汽膜分隔开,换热主要为辐射换热,因此,随着t ∆的增加,壁面热流密度迅速q 增大。
17、试用简明的语言说明强化单相强制对流换热、核态沸腾及膜状凝结的基本思想?答:无相变强制对流换热的强化思路是努力减薄边界层,强化流体的扰动与混合;核态沸腾换热的强化关键在于增加汽化核心数;膜状凝结换热强化措施是使液膜减薄和顺利排出凝结液。
18、对流换热微分方程式 0=∂∂∆-=y y t t h λ和导热问题的第三类边界条件)(0f w y t t h y t-=∂∂-=λ有何不同?答:⑴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式中h 是未知量,而第三类边界条件中h 是已知量;⑵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式中λ是流体导热系数,而第三类边界条件中λ是固体导热系数;⑶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式中h 为局部表面传热系数,而第三类边界条件中h一般是指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19、什么是黑体和灰体?试比较两者的异同,并说明在辐射换热中引入灰体概念有什么意义?答:⑴ 黑体是指吸收率与波长无关并恒等于1的物体(α=1);灰体是指吸收率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的总称(α=常数)。
⑵ 黑体和灰体都是指物体的辐射特性,而不是指黑颜色或灰颜色的物体;黑体是相同温度条件下辐射能力和吸收能力最强的物体,是一种理想物体;而灰体也是一种理想的辐射体和吸收体;适用于黑体的一些辐射定律都适用于灰体。
两者的差别在于黑体:α=ε=1;灰体:α=ε(同温度下)<1。
⑶ 灰体概念的提出使基尔霍夫定律无条件成立,α=ε=常数,与波长、温度无关,使吸收率的确定及辐射换热计算大为简化,因此具有重要的作用。
20、解释为什么在增强油冷器的传热时,采用提高冷却水流速的方法,效果并不显著?答:由于油粘度大,对流换热系数小,而水侧对流换热系数较大,所以油冷器中,水侧热阻并不是整个传热过程的主要热阻。
所以采用提高冷却水流速的方法不能显著增强传热。
二、计算题1、有一边长为m 1的正方形空腔,其顶面温度为K T 5001=,表面黑度8.01=ε,其底面温度为K T 3002=,表面黑度6.02=ε,而其四周表面均绝热。
已知顶面辐射出的能量有40%落到底面上,求顶面的净辐射换热量。
解:这是由三个表面组成封闭系的辐射换热问题。
其中表面1为顶面,表 面2为底面,表面3为重辐射面。
辐射网络图如下:由题意知:4.02,1=X ,232214,1m A m A A ===则6.04.013,1=-=X ,根据对称性,6.03,2=X235.243.167.025.0-*=++=m R248411/75.35435001067.5m W T E b =⨯⨯==-δ248422/27.4593001067.5m W T E b =⨯⨯==-δ3所以2、一套管式换热器,饱和蒸汽在内管中凝结,使内管外壁温度保持在100℃。
初温为25℃,质量流量为s kg /8.0的水从套管换热器的环形空间中流过,换热 器外壳绝热良好。
环形夹层内管外径为mm 40,外管内径为mm 60,试确定把 水加热到55℃时所需要的套管长度及管子出口截面处的热流密度。
不考虑温 差修正。
解:本题为水在环形通道内强制对流换热问题,要确定的是管子长度,因而可先假定管长满足充分发展的要求,然后再校核。
由定性温度 40)5525(21)(21=+⨯=''+'=f f m t t t ℃,查水的物性参数 ()K m W ⋅=/635.0λ,s Pa ⋅⨯=-6103.653η)/(4174K kg J c p ⋅=,31.4Pr =当量直径 m mm d d d e 02.020406012==-=-=4612104.15599)04.006.0(14.3103.6538.04)(4Re >=⨯⨯⨯⨯===-++d d q ud m e ηπηρ属旺盛湍流,考虑到水被加热,取公式4.08.0Pr Re 023.0=Nu3.93)31.4()4.15599(023.04.08.0=⨯⨯=假设换热达充分发展 1=l c)/(3.296202.0635.03.932K m W d Nu h e ⋅=⨯==λ 换热量W t t c q f f p m 100176)2555(41748.0)(=-⨯⨯='-''=Φ而 )()(m w m w t t dl h t t hA -=-=Φπ所以m t t d h l m w 49.4)40100(04.014.33.2962100176)(=-⨯⨯⨯=-Φ=π605.22402.049.4>>==e d l 故换热已充分发展,不考虑管长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