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拌合及砂石系统设计

混凝土拌合及砂石系统设计

混凝土拌合系统设计5.1 水泥混凝土拌合系统 5.1.1 水泥混凝土拌和系统的任务本标工程需要混凝土拌和系统生产的混凝土总量47036m ³,根据施工进度安排,高峰期混凝土月浇筑强度为5456m ³/月。

5.1.2 混凝土拌和系统的设计依据⑴ 招标文件和答疑的补充文件。

⑵ 本标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总进度计划和混凝土浇筑方案。

5.1.3 工艺流程设计5.1.3.1 生产规模的确定和拌和设备的选择(1) 混凝土拌和系统生产规模的确定根据月浇筑最高强度5456m ³/月按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公式中Qm 为5456m ³/月,M 为25天/月,N 为16h/天,不均匀系数Kn 取为1.5,由此计算出混凝土拌和系统的生产规模为20.46m ³/h 。

(2) 混凝土拌和设备的选择本标混凝土拌和系统拟在布置的场地内,选用1套HZS60拌和系统,拌合系统布置位置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在计算生产强度的时候已经考虑了工作班制和月工作天数,所需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只要不低于20.46m ³/h 即可满足要求。

根据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计划,布置1座HZS60型拌和站。

1座HZS60型拌和站混凝土理论拌和能力可达60m³/h ,生产率按60%计算可达36m³/h ,可以满足混凝土拌和的要求。

(3) 流程说明拌和站的主要流程如下:① 砂石料输送流程:P=×KnQmM ×N② 水泥输送流程:③ 外加剂输送流程: ④ 水输送流程: ⑤ 混凝土拌和料输出流程: 5.1.3.2 材料储存:(1) 成品骨料仓布置于混凝土拌和系统内,骨料仓分大石、中石、小石和砂四个料仓,总储量约1000m ³。

骨料用自卸汽车从成品砂石料场运送至拌合站储料场,保证储料满足生产要求。

(2) 水泥的储存:设计储存量,其计算公式如下:Qm 为5456m ³/7天的使用量,每立方混凝土用300kg 水泥,据此计算出混凝土拌和系统水泥的储存量381t ,设置2个200t 水泥罐。

(3) 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的储存根据实际的外加剂的品种(由实际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确定品种)、使用量(由实际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确定每方混凝土用量结合混凝土的总量、浇筑强度确定)、采购的途径、运输的方式、运距等因素确定实际储存量,暂按半月的使用量储存混凝土外加剂。

拌和系统布置外加剂储存仓库面积30 m²。

5.1.3.3 混凝土拌和系统工艺流程混凝土拌和系统工艺流程详见投标附图《混凝土拌和系统工艺流程图》 (投附-05-01)。

5.1.4 混凝土拌和系统的温控措施据附近气象站资料统计,工程区多年平均气温17.4℃,极端最高气温41.8℃,极端最低气温达-2.7℃。

冬季施工温控不作考虑,如遇极端低温天气,不宜混凝土施工时,暂停混凝土施工即可。

按照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夏季安排了混凝土施工,夏季高温时节混凝土施工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在夏季混凝土拌和气温高的情况下采取加冰拌和的温度控制措施。

5.1.5 辅助设施除上述主要设施外,混凝土拌和系统还设有办公室、现场实验室、值班室、原料仓库(棚)、配电室等生产用房。

水、电供应具体由施工总体布置统一考虑。

5.1.6 拌和系统平面布置5.1.6.1 布置原则严格在发包人提供的场地内布置,集中布置、紧凑规划、减少占地面积、减少临建工程量。

混凝土生产系统的生活区设施布置、生产的供水供电由本标施工总布置统一考虑,本处只考虑拌合系统内的生产用房和其他系统内必须的临建设施。

5.1.6.2 混凝土拌和系统组成混凝土拌和系统由拌和站、骨料仓、胶凝材料储存罐、外加剂仓库分、供水、供电等设施组成。

5.1.6.3 平面布置混凝土拌和系统布置在发包方提供的场地内,混凝土拌和系统占地面积为3500m²,具体布置详见投标附图《混凝土拌合系统平面布置图》(投附-05-02)。

5.1.6.4 拌和系统用电本标混凝土拌和系统施工用电根据施工总平面图所示的就近变压器。

5.1.7 混凝土拌和系统机械设备混凝土拌和系统机械设备配置见表5.1-1。

表5.1-1 混凝土拌和系统机械设备表5.1.8 混凝土拌和系统土建工程量本标混凝土拌和系统临建工程量见表5.1-2。

表5.1-2 混凝土拌和系统临建工程量汇总表5.2 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5.2.1 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的任务负责本合同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该生产系统应能满足本合同工程施工所需的沥青混凝土施工需要。

包括沥青混凝土骨料储存、拌和、运输以及设备和设施的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和维修等。

本标工程需要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生产的混凝土总量4310m³,根据施工进度安排,高峰期沥青混凝土月施工强度为834m³/月。

5.2.2 混凝土生产系统的设计依据⑴业主的招标文件和答疑补充文件。

⑵本标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总进度计划和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

5.2.3 工艺流程设计5.2.3.1 生产规模的确定和生产设备的选择⑴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生产规模的确定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取决于沥青混凝土的铺筑强度。

铺筑强度P计算公式:P=(W/Tmn)×k式中P为铺筑强度,t/h;W为防渗墙沥青混凝土的工程量,t;T为有效铺筑天数,d;m为日工作班数,班/d;n为班实际工作天数,h/班;K为小时生产不均匀系数,K=1.2~1.4。

W为高峰月的沥青混凝土工程量834m³/月×2.1t/m³=1751t/月,沥青混凝土设计指标:>2.0t/m³;T为22天/月;m为2班/d;n为8h/班;不均匀系数K取为1.4。

由此计算出的混凝土生产系统的生产规模为 6.96t/h。

实际按沥青混凝土生产强度不低于15t/h选取设备。

⑵沥青混凝土生产设备的选择在计算生产强度的时候已经考虑了工作班制和月工作天数,所需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只要不低于15t/h即可满足要求。

实际生产能力按下式计算:P=KP′式中K为折减系数,一般为0.6~0.7;P′为沥青混凝土生产设备的额定生产能力,t/h。

综上所述,P′= P/K= P/0.6=40t/h,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选用1套NTAP1000型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完全能满足混凝土生产的要求。

⑶沥青混凝土制备工艺流程沥青混凝土制备工艺流程见附图《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工艺流程图》(图号:投附-05-03)。

5.2.3.2 材料储存⑴沥青本标采用桶装沥青。

对桶装沥青,为了避免沥青从桶内流出,不得横放或倒置。

每桶重200kg(桶重约25kg)。

桶的直径60cm,高90cm。

一般码放1~2层。

桶装储存占地面积A可按下式计算:A=(Q/q)×K其中Q=P×t×T[α/(1+α)]以上两式中A为桶装沥青储存占地面积,m²;α为沥青混凝土中沥青与骨料填充料重量比;T为储备天数,d;Q为沥青储存量,t;不小于一次运来的沥青量;q为单位面积的堆存定额,t/m²;码放两层时,q=1t/m²;K为系数,一般为1.2~2.0;P为沥青混凝土铺筑强度,t/h;t为日实际工作时数,h/d;这里采用两班班制,每班按8h计。

综上所述,计算得A为360m²。

⑵骨料粗细骨料的储存数量以满足约7天的铺筑用量为宜。

储存仓布设有防雨设施,砂料含水率不宜大于4%。

⑶矿粉矿粉细度对水工沥青混凝土性质影响极大,矿粉不允许受潮结块,一般应在防潮棚内或罐内储存。

5.2.3.3 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工艺流程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工艺流程详见投标文件附图《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工艺流程图》(图号:投附-05-03)。

5.2.3.4 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温控措施生产好的沥青混凝土卸入提升斗,并提升至沥青混凝土储罐储存,储罐储存量应有沥青混凝土摊铺1天或1班需用量。

5.2.4 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布置严格控制在布置在规划的场地内,集中布置、紧凑规划、减少占地面积、减少临建工程量。

5.2.4.1 混凝土生产系统组成混凝土生产系统由沥青拌和站、骨料储存仓、沥青储存仓、供水、供电等设施组成。

5.2.4.2 平面布置混凝土生产系统布置在规划的场地内,占地面积4700m²,其中骨料仓占地500m²。

混凝土生产系统平面布置详见投标文件附图《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平面布置图》(图号:投附-05-04)。

5.2.4.3 混凝土生产系统机械设备混凝土生产系统机械设备配置见表5.2-1。

表5.2-1 混凝土生产系统机械设备表5.2.5 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土建工程量混凝土生产系统临建工程量见表5.2-2。

表5.2-2 混凝土生产系统临建工程量汇总表5.3 砂石骨料加工系统5.3.1 系统设计要求由招标文件给定的条件计算出,本砂石骨料加工系统承担本标工程混凝土(含喷护混凝土)和砂浆约55188m3(表5.3-1所示),相应的骨料供应总量约10.4万t,砂石料分级配需用量如表5.3-2所示。

表5.3-1 混凝土需求量表 (单位:m3)对于本工程所需的大坝过渡料、垫层料约32430m3、沥青混凝土骨料4610m3相对工程量较小,不再独立设置加工系统。

本砂石加工系统仅设置一套骨料加工系统,工程所需大坝过渡料、垫层料、沥青混凝土骨料均由本筛分系统生产的骨料配制。

加工生产时要达到工程所需9731t/月的供应料(见表5.3-2所示)。

5.3.2 系统工艺流程设计选型设计原则:(1) 生产能力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并且要求有一定裕度;(2) 各粒径砂石料的产量能根据需要即时调整;(3) 成品砂石料储量满足混凝土浇筑5~7天的用量;(4) 工艺性能可靠,节约占地,建设周期短。

根据招标文件《技术条款》的要求,混凝土骨料及垫层料加工系统采用海峡村料场开采料作原料,生产出合格的骨料,生产规模需满足本标过渡料、垫层料填筑施工高峰月强度约5333m3/月的供应、沥青混凝土整个工程混凝土浇筑(含喷护混凝土及砂浆)6074m3/月的供应,加工系统按2班制生产考虑,月生产320小时,加工系统的设计生产能力确定为80t/h。

(各种砂石料的均衡小时产量见表5.3-2)。

5.3.2.1原料开采骨料加工原料在料场爆破开挖后,大于500mm粒径的石块在装车前剔除,用于大坝堆石料填筑,小于500mm粒径的石碴装20t自卸汽车运输至砂石料加工系统受料部位。

表5.3-2 砂石骨料需求量表5.3.2.2砂石料加工⑴工艺流程图本砂石料加工系统应能够生产出满足需求的垫层料(Dmax=80~100mm,含砂率35~40%)以及混凝土骨料大石(80~40mm)、中石(40~20mm)、小石(20~5mm)、砂(<5mm)四种成品砂石料,设计采用一套加工系统进行生产,它由三段破碎及两段筛分来完成生产过程,系统生产能力为80 t/h。

相关主题